清风轩圆禅者。溪月轩无学之门徒。号曰寂峰。盖有志者也。一日过予曰。吾辈之所业。专以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事。故有行脚之说焉。吾师嗣法于懒翁。吾于懒翁。义当为孙。惟我先祖师普济尊者。越至正戊子。入燕都参见指空。庚寅秋。到江浙参见平山。壬辰夏。到婺州参见千岩。皆传密付而来。其五六年间。遍参需语之处甚多。人虽逝矣。行脚之遗躅完然。吾欲南游。一观先师游览之迹。以偿平生之志。即今行矣。予应之曰。圆之言也是矣。然其志则何哉。切惟懒翁。志于大道。不惮道里之险阻。单游万里。参访明师。契明宗旨。苟以是求之。上人之志即懒翁之志也。上人真勉之哉。吾东方与中国相距道途虽远。方今圣天子之风化。一视同仁。四海衣冠文轨混一无间。又复干戈已定。一无道途之艰梗。且上人之道与行俱有馀力。三观之理。般若之用。足乎已无待于外。真释门之一法器也。然则其于天下丛林。到处何所不容乎。若非穷究其教深于慕道者。不能也。此去也非惟归敬先师契悟之处。实释子得意行脚之秋也。予所区区临分之意。安足尽言。乃嘉其志壮其行。书一诗以赆之。 萧洒乎容仪,恢弘乎识量。 一盂生计轻,万里归心壮。 最早离尘埃,不曾少盐酱。 闽吴为浪游,楚越亦闲放。 欲跨渡江芦,常携扶路杖。 宗风嗣阿谁,普济大和尚。 故乡山水区,循途洽幽尚。 古木极阴森,层峦分叠嶂。 履石渡潺湲,荇藻微纹漾。 峭壁傍回溪,争奇不相让。 过岭见平畴,樵风忽轻扬。 阴阳蓄异形,耳目益昭旷。 若匪入山深,孰辨峰殊状。 唐宋善游人,题名互相望。 倏忽千百年,见者倍惆怅。 盛会难再逢,高咏庶相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