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6,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下一页清 查慎行 1650 - 1728 一首江湜 1818 - 1866 一首沈曾植 1851 - 1922 一首王又曾 1706 - 1762 一首舒位 1765 - 1815 五首蒋士铨 1725 - 1785 一首钱载 1708 - 1793 三首魏源 1794 - 1857 一首南龙翼 1628 - 1692 一首唐赞衮 一首宋荦 1635 - 1714 二首弘历 1711 - 1799 二十首 | 鲁公传乞米帖,元亮有饥驱诗。 不妨举家食粥,笑问此去何之。 茅屋秋风杜甫,露车沧海王尼。 泊宅近邻渔子,浮家欲混鸱夷。 缥缈归云岫远,微茫极浦帆迟。 政尔黄农未没,不知魏晋何时。 陶令难忘责子,谢公常自教儿。 此间读书最乐,有竹有山有池。 小海采兰三月,大道折杨一枝。 我是江南红豆,逢人便说相思。 吃茶可至七碗,借书时复一瓻。 寄语阿三劳苦,如今帖席眠时。 二十四风无恙,一百五日有奇。 已过黄杨小劫,不负翠筑前期。 微云自作秋色,皓月全非世姿。 此景是谁领略,石田时复为之。 捉刀风斯下矣,衔杯时复中之。 岂是谈啁张裔,可怜画诺宗资。 灯下已焚谏草,花前自补逸诗。 南陔白华可诵,寿觞双举怡怡。 食梅衣葛常苦,海水枯桑不知。 春色欲寻有处,少年能驻何时。 所望终怜法护,难为正爱僧弥。 黑头公对小令,社鼓神鸦暮时。 小榭冰盘待荐,单衣羽扇停麾。 坐深柳影遮晚,听寂蝉声曳迟。 泥莫能污净拭,暑还自却凉吹。 红桥一曲凭写,何似三十六陂。 甘作吴门市卒,耻称白下画师。 应是烟波钓罢,偶然一幅淋漓。 莫莫高山深谷,长歌互答樵儿。 黄花满插头上,野蝶飞飞自随。 一年三百六旬,一日一十二时。 同年同官相遗,台地可识地支。 ⑴ 作者注:「时余官台道、继庭官安平令,同在一城。」此诗又载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爱此雨蓑烟笠,相将更有佳儿。 我亦何时携幼,拿船直入西陂。 明日故人过我,七弦特地相遗。 沧浪一曲弹罢,胜事匪夷所思。 远渚风生鸥浪,长堤烟罥杨丝。 为问春湖何似,一篙恰始胜时。 小轩虚白堪怡,匡床凭几栖迟。 蓦忆前秋此际,清光不隔多时。 峭壁倚天拔水,峥嵘气概大奇。 胸中设无万卷,生面安能尔为。 枯槎密筱离披,间以诡石参差。 不拟刻楮求似,颇兼作篆行之。 春意昌昌有脚,化工荡荡无私。 水晶宫道人曰,昔者吾亦如斯。 白莲当日名社,青山万古留姿。 翻经欲修净业,落谛已涉有为。 灵运肃然伏意,渊明忽尔攒眉。 惟有岩花溪树,识得三笑如斯。 春山秀冶含姿,春树烟融雨滋。 记得枫桥那畔,所逢往往如斯。 高台迥榭颇宜,烟峦揽结幽奇。 遐想南齐隐士,尔时未必如斯。 溪山回薄无尽,枫桕萧森有姿。 只拟茅亭那畔,畸人彷佛逢之。 冻解濩索流澌,湛然凝碧一池。 朅览楣间题额,真是应节及时。 春水溶溶碧镜,春烟袅袅轻丝。 游目青溪一曲,不舟也觉便宜。 流经旧内逶迤,青蒲白芷差差。 所胜当年何事,未污腻粉残脂。 山北片云霏雨,山南秋宇悬曦。 比似人情无定,漫言塞景独奇。 舣舟驻盖追随,临风傲弄参差。 彷佛青溪那畔,作者可是桓伊。 萧飒绿筠几个,丁星红果数枝。 色形已看恰匹,气味还觉相宜。 未拟栋梁负重,宁同橘柚争奇。 漫认不经意作,或亦别有所思。 渭川淇澳然疑,幽人小立依迟。 子猷无过爱耳,渊明乃可似之。 劲节几曾腰折,清风常得身披。 最意云栖寺路,斸笋其下春时。 假山高不数尺,春水湛已一池。 俯揽浑谐静观,朗吟弗杂绮思。 月上忖知镜印,风来真见练披。 小徘徊便言去,佳境那恒对兹。 水月庵傍精舍,山心自我名之。 彼水固为假彼,斯山岂是真斯。 昨去今来偶尔,花香鸟语不移。 足识安心竞矣,会么慧可大师。 芙蓉兼有水陆,开花略异早迟。 底识湘江秋晚,看他以陆代之。 山中既具天池,云舫雅合有之。 然而未曾泛彼,亦曰偶尔名兹。 室式虽肖野艇,阶基原筑岩陂。 一笑拘虚若是,曷从庄论深思。 石壁插入天池,观音阁上临之。 大慈大悲无二,曰水曰月成伊。 恰偶于斯默会,忘言乃复题辞。 修废举残馀事,岩风一切与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