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1,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唐(续上) 冯伉 744 - 809 一首包佶 727 - 792 一首 卢照邻 635 - 689 一首 卫洵 一首 司空图 837 - 908 二首 司马承祯 647 - 735 一首 员半千 625 - 718 一首 夏侯孜 ? - 869 一首 宋光嗣 ? - 925 一首 崔居俭 870 - 939 一首 张衮 一首 张说 667 - 731 六首 徐铉 916 - 991 一首 李纾 一首 杨炯 650 - 693 一首 玄宗皇帝 685 - 762 一首 王晙 662 - 732 一首 田敏 880 - 971 一首 苻载 760 - 822 一首 萧仿 796 - 875 二首 蒋挺 一首 褚亮 560 - 647 一首 许敬宗 592 - 672 一首 贾曾 ? - 727 一首 |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 礼容秩秩,羽舞煌煌。 肃将涤濯,祗荐芬芳。 永锡繁祉,思深飨尝。 德盛昭临,迎拜巽方。 爰候发生,式荐馨香。 酌醴具举,工歌载扬。 神歆六律,恩降百祥。 穆穆圣皇,雍雍明堂。 左平右墄,上圆下方。 调均风雨,制度阴阳。 四窗八达,五室九房。 南通夏火,西瞰秋霜。 天子临御,万玉锵锵。 真如至言。大仙妙说。一句一偈。千帙万缃。殷勤破烦恼之门。晓了示慈悲之行。尊胜陁罗尼经者。光揭日月。功贯生灵。□□□□与京得彼岸于斯为盛。昔如来为诸天说善住消七返之殃。帝释亲启德音。波利传乎秘密。粤有内侍省众寮等。悟佛知见。信佛胜因。虔是念于有为。冀我躬之无咎。谓贝叶之速朽。不足纪其言。谓卷石之至贞。可以刻其字。于是舍清俸。鸠金钱。徵良工。琢贞坚。锤丁丁以火发。刃戛戛以冰裂。以元和岁在单阏。月临太蔟。十有五日庚戌之所建也。从此幢前香起。石上尘飞。落轻衣以拂灾。历诸境而戬谷。元功不测。铭曰。 大觉妙力,尊胜其强。 增寿益龄,夷灾殄殃。 六趣之□七返之□闻我一言,热得清凉。 火为莲池,狱作天堂。 迩言非谬,證自梵王。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皇。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剑杖有术,符药多方。 代形未化,蜕质默详。 寻师道长,辞亲爱忘。 隐山自逸,瘗墓徒伤。 孝享云毕,维彻有章。 云感玄羽,风悽素商。 瞻望神座,祗恋匪遑。 礼终乐阕,肃雍锵锵。 于铄令主,圣祚重昌。 兴起教义,申明典章。 俗尚素朴,人皆乐康。 积德可报,流庆无疆。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 先天在造,却日重光。 汉绍世祖,夏资少康。 功成德茂,率祀无疆。 恭祀上帝,于国之阳。 爵醴是荷,鸿基永昌。 ① 《唐书·乐志》曰:“开元十三年明皇封泰山祀天乐,降神用《豫和》,六变。迎送皇帝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并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终献、亚献用《凯安》。送神用《豫和》。” 孝敬中发,和容外彰。 腾华照宇,如升太阳。 贞璧就奠,玄灵垂光。 礼乐具举,济济洋洋。 ① 《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躬祼郁鬯,乃焚膋芗。 臭以达阴,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① 《唐书·乐志》曰:“明皇开元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瓒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皇帝酌醴齐用文舞,献宣皇帝用《光大》舞,光皇帝用《长发》舞,景皇帝用《大政》舞,元皇帝用《大成》舞,高祖用《大明》舞,太宗用《崇德》舞,高宗用《钧天》舞,中宗用《大和》舞,睿宗用《景云》舞。皇帝饮福、受脤用《福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亚献、终献、行事、武舞用《凯安》。撤豆用《登歌》。送神用《永和》。按景皇帝旧用《大基》,至是改用《大政》云。乐章并特进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张说撰。” 帝舞(一作符)季历,龙(一作袭)圣生昌。 后歌有蟜,胎炎孕黄。 天地合德,日月齐光。 肃雍孝享,祚我万方。 ① 皇帝临潞州延唐寺,有李树连理。皇帝亲自验见之,御书额焉。颂曰 李兴帝族,寺榜延唐。 异枝同干,双名合祥。 花转瑶萼,子缀珠光。 本支百代,永永蕃昌。 天子省敛,薄狩岐阳。 躬射五十,以奉蒸尝。 ① 《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天宝二年三月,追尊皋繇为德明皇帝,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其庙乐,第一《迎神》,第二《登歌奠币》,第三《迎俎》,第四《酌献》,第五《亚献终献》,第六《送神》。乐章并吏部侍郎李舒撰。” 閟宫静谧,合乐周张。 泰尊始献,百末重觞。 震澹存诚,庶几迪尝。 遥源之祚,天汉灵长。 于穆圣皇,六叶重光。 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 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① 《唐馀录》曰:“周宗庙乐,降神奏《肃顺》。皇帝行奏《治顺》。献信祖室奏《肃雍》之舞。僖祖室奏《观成》之舞。太祖室奏《明德》之舞。世宗室奏《定功》之舞。酌献、登歌奏《感顺》。迎俎奏《禋顺》。饮福奏《福顺》。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武舞奏《善顺》。撤俎奏《礼顺》。送神奏《肃顺》。” 惟彼岐阳,德大流光。 载造周室,泽及遐荒。 于铄圣祖,上帝是皇。 乃圣乃神,知微知彰。 新庙奕奕,丰年穰穰。 取彼血膋,以往蒸尝。 黍稷惟馨,笾豆大房。 工祝致告,受福无疆。 丞相灞陵公。以虎符龙节清镇淮海。凡十五年矣。有盛德美化加于民。可以刻金石以图其形。遂于龙兴佛庙大修绘事。自相国洎监军使樊常侍。宾僚将校。罗乎素壁。森然也。有部从事殿中侍御史穆赏作灞陵志。太常寺奉礼郎苻载作写真赞以颂之。夫蕴二仪统万类役百灵者。莫善于人。故得全气者为至圣。尧舜周孔是矣。得间气者为大贤。夔龙伊尹是矣。自夐古达于兹日。一时之理。百化之损益。未尝不繇是矣。然则造时者必系乎君。辅时者必系乎臣也。至于蕴咎夔之业。得辅相之道者。其灞陵公之谓乎。公参三才之粹气。包五行之灵用。以太和为正性。以至仁为厚德。以神明为视听。以礼乐为肢体。涯岸宏大。才智杰出。注百川而溟海不动。临万象而元机独运。修眉广颡。睟容玉色。如祥鸾彩凤。徘徊瑞气。得不谓人伦之上才欤。公之为政也。根柢于诚信。柯干于刑赏。枝叶于禁忌。达时之通变。识人之好恶。听览而不察。宽裕而有制。故蒙泽者如膏雨。畏刑者如秋霜。万情浩扰。悬我条贯。生生之分。各得其性。得不谓民之父母欤。公之为学也。冠冕六籍。衣裳偫史。履屦百氏。每读书。取其实而不取其华。深研著述。号为通典。大抵自开辟旁行。至乎历代。有兵食财赋职。官礼乐。交关于当世者。莫不摘拾其英华。渗漉其膏泽。截烦以趣约。裁疏以就密。其有览之者。如热得泽。如饥得食。五车万卷。尽为冗废。得不谓立言垂范欤。守藩岁久。哀乞朝觐。上赐优诏。听答悃款。伏见车骑煜煜。星驰阙下。明天子辟阊阖。负黼扆。延国老于云台之下。铺陈皇王之道德。发明古今之教义。上以扬君后之鸿化。下以言理国之大要。是知经天地。戡祸乱。敦五教。端百揆。大君以此柄授公。知公不得而让也。夫汉之麒麟。唐之凌烟。爱其德即图其人。睹其人则景行其事。复铭景钟。树甘棠。此皆以遗芳馀烈。浃于人骨髓者也。异日广陵之民。怀公之惠爱。嗅公之馨香。企公之轨躅。帷袂接武。沈吟兹地。严目而视。捧手而指。必知夫咨嗟慨咏之声。发于肺肝矣。载山林野贱之士。猥辱眄睐。尘厕下界。恭睹盛德。敢无词乎。不书爵氏。灞陵公之尊也。赞曰。 硕德昂昂,智圆德方。 武库矛戟,礼容圭璋。 神气端凝,风仪高张。 晴天鹤立,秋水龙骧。 拥旄淮南,俗阜民康。 休声四塞,入觐天王。 天王虚怀,待公庙堂。 始终进退,赫然有光。 后人来斯,环绕长廊。 以此净域,便为甘棠。 于铄丕嗣,惟帝之光。 羽籥象德,金石荐祥。 圣系无极,景命永昌。 神降上哲,维天配长。 维岁之吉,维辰之良。 圣君绂冕,肃事坛场。 大礼已备,大乐斯张。 神其醉止,降福无疆。 建平文雅,休有烈光。 怀忠履义(一作抱义),身立名扬。 皇灵拓统,帝宅遐光。 驰威日域,浃化乾纲。 网罗千代,并吞百王。 祯凝国太(疑应作「泰」),庆袭元良(其三)。 蠲我饎餴,絜我膋芗。 有豆孔硕,为羞既臧。 至诚无昧,精意惟芳。 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