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支平声 时 知 诗 枝 期 迟 之 奇 思 悲 丝 师 姿 池 离 移 为 [作为]宜 垂 辞 疑 眉 谁 儿 随 词 持 驰 衰 吹 卮 痴 碑 旗 夷 仪 斯 滋 危 祠 私 披 巵 兹 支 篱 遗 饥 [饿也]差 [参差]欺 棋 窥 湄 施 帷 墀 嬉 追 规 漪 涯 疲 资 芝 颐 基 卑 羁 亏 怡 岐 司 皮 脂 嗤 炊 陲 熙 慈 陂 医 肌 漓 维 璃 蕤 麾 茨 其 咨 曦 伊 螭 龟 累 [系累]姬 髭 迤 [委迤,自得貌]欹 脾 雌 缁 歧 锥 尸 葵 彝 釐 推 [顺迁也,类推]飔 骑 [跨马,动词]贻 饴 疵 巇 赀 糜 痍 治 [理也]罴 縻 尼 夔 箕 梨 鹂 羸 弥 篪 狸 隳 萎 [蔫也]楣 逵 绥 而 䍦 攲 鸱 蓠 肢 澌 [水索也]羲 麋 椎 綦 洏 噫 [恨声]洟 [鼻液]裨 媸 屍 笞 嘻 孜 崎 蛇 [委蛇]齐 [衣下曰齐。又与荠通]醨 陴 匙 罳 骊 猗 比 [比邻]禧 罹 瓷 胝 坻 [水中高地]菑 嫠 丽 [高丽]淄 居 [语助辞]咿 罢 耔 [音兹]鹚 蓍 毗 姨 萁 狮 鬐 嵫 惟 嵋 书 [音诗]貔 锤 牺 寅 [音夷]耆 怩 蚩 筛 榱 醾 訾 鸶 蘼 祁 㕒 絺 祺 隋 睢 緌 匜 祇 提 [群飞貌]犁 [牛驳]骓 氏 [月氏]槌 扅 輀 嶷 [九嶷]埼 僛 缡 眵 䂓 魑 玆 褷 圯 孳 [生息]摛 瓻 凘 崖 酾 葹 祗 丕 琦 坯 邳 蜊 熹 敧 [以箸取物]戏 [呜戏,叹辞]倕 埘 琪 埤 跜 鳍 鎚 厮 痿 撝 氂 [犛牛尾也。又与釐通。]磁 诒 [相欺也。遗也]栀 蜞 簃 畸 黐 垒 [重也。又与累同]蠡 [谷蠡。瓠勺]踟 踦 [蹇也]壝 锱 辎 馗 [与逵同]粢 骐 玼 鲕 漦 淇 铍 脽 犄 娭 餈 妫 僖 㜷 虒 甤 鲥 赍 箠 [节也]眙 [举目貌。又县名]嚱 [口声]剞 鸃 祎 觺 椸 厘 厓 缧 骴 骙 纰 觿 茈 坨 伾 偲 [偲偲,相切责也]鼒 諆 鸸 鵻 栭 胹 髵 椅 [梓也]咦 戣 褫 麒 絁 黧 襹 黟 蓰 倛 呞 㮰 锜 台 [我也。悦也。]劘 桤 峗 庳 [下也]㒿 逶 蚳 耏 劙 宧 翍 秠 耛 荠 妮 唲 泜 镃 娸 甀 轜 䴊 欙 薋 犠 㬢 纚 虽 訑 趑 椑 [木名]荽 郿 魌 椔 委 [委蛇]䲭 稘 䙰 㕧 貤 疧 犛 [牛黑色]剂 [剪齐也]仔 [克也,任也]被 [荷衣]蕲 [蕲茝也。求也]琵 觯 酏 鲻 潍 榰 蔂 禔 覗 鍉 跠 罙 濉 媐 暆 錤 厜 峓 䄜 跂 呢 猕 沩 蛳 鉟 駓 蛦 郫 倠 禆 梩 箄 [捕鱼具]腄 蚭 頯 摫 䕻 旇 䧅 唯 吱 缌 黴 蚍 狉 齍 觭 剺 嗞 胔 熺 甾 虆 榯 鍦 頄 鰦 噅 爢 陑 齹 㶟 恞 糦 樆 丌 岯 澬 阰 㔣 嵯 [㠁嵯]洢 㱆 湤 㖇 魾 䨨 耚 䬐 觜 诐 枱 胰 饎 蜘 鈚 謻 禠 鹎 孋 鸤 轙 龇 狓 偨 䔟 隹 蚾 衼 崥 [山足]齝 虮 蜲 羠 簛 鯬 蠝 仳 㩼 䴧 蕬 豾 掑 柌 柂 [木名]陭 藄 廲 攗 桵 瓵 芪 茌 柅 䱌 㯅 䳢 秜 菭 䅑 䆅 䎩 怶 㩾 鹛 阺 蚽 㲠 䶵 䂀 沘 蟣 䟸 鶀 穲 㱦 㠌 㾨 箷 呰 芓 㽻 䨏 钚 秪 㮃 [更多…]
|
漢語字典 多音字辨析: 氏氏 纸韻,上声 (shì):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贵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为善也。 氏 支韻,平声 (zhī):音支。月氏,西域国名,在大宛西。《史记·大宛传》有大月氏,小月氏。 拼音:shì 韵部:纸 〈名〉
拼音:zhī 韵部:支
康熙字典氏
説文解字氏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巴蜀名山岸脅之𠂤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十六字爲一句。此謂巴蜀方語也。𠂤大徐無。小徐作堆。俗字耳。今正。𠂤、小𨸏也。箸直略切。小𨸏之旁箸於山岸脅、而狀欲落墮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𨸏部曰。秦謂陵阪曰?。?與氏音義皆同。楊雄解嘲曰。響若坁隤。應劭曰。天水有大坂。名曰隴坁。其山堆傍箸崩落作聲聞數百里。故曰坁隤。韋昭曰。坁音若是理之是。以上見文選注。今本漢書作?隤。師古曰。?音氏。巴蜀名山旁堆欲墮落曰氏。應劭以爲天水隴氐。失之矣。氐音丁禮反。玉裁按顏說殊非古。隴?亦作隴坁。與巴蜀之氏形小異、而音義皆同。?坁字同氏聲。或从氐聲而丁禮切者、字之誤也。劉逵注吳都賦坁頹曰。天水之大阪。名曰隴坁。因爲隴坁之曲說。與應仲遠同。坁、韋音是。?、顏音氏。皆不誤。攷氏亦作是。見夏書。禹貢曰。西頃因桓是來。鄭注云。桓是、隴阪名。其道般桓旋曲而上。故曰桓是。今其下民謂阪爲是。句絕謂曲爲桓也。各本誤今校訂如此據此則桓是卽隴?。亦可作隴氏。昭昭然矣。古經傳氏與是多通用。大戴禮。昆吾者衞氏也。以下六氏字皆是之叚借。而漢書、漢碑叚氏爲是不可枚數。故知姓氏之字本當作是。叚借氏字爲之。人第習而不察耳。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是者分別之䛐也。其字本作是。漢碑尙有云姓某是者。今乃專爲姓氏字。而氏之本義惟許言之。淺人以爲新奇之說矣。氏𡹔聲聞數百里。象形。謂?象傍於山脅也。氏之附於姓者類此。乁聲。乁讀若移。氏篇、韵皆承紙切。十六部。大徐承旨切。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