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眼心如熏,幸遇尧舜君。 胡不力耕凿,康衢歌放勋。 岂有有虞弦,不被南风薰。 天地有所憾,群圣补救勤。 夙夜犹病诸,正谓常殷殷。 吁嗟兮薄俗,藉口于子云。 猗哉黄生者,文章尤超群。 万胆围一身,寸铁挥千军。 骐骥屹天秀,符采呈缤纷。 基也愧驽钝,妄意追兰筋。 兰蕙异根节,臭味同其薰。 鸾鹤各分飞,毛羽同其文。 遗我真龙镜,百鍊持赠君。 妍媸互照耀,馀子安能分。 东京侯氏颇寥阒,君房而后希有闻。 瑾也厕居边郦列⑴,猗乎今见斯碑文。 伊吾司马始建设,屯田塞下督耕耘。 纵非威名等傅介,亦当恺悌如耿勋。 敦煌云中并河外,两侯或本同榆枌。 一文一武显晦异,碑词史笔齐垂芬。 我生金石宿缘厚,广蒐遗逸理放纷。 裴岑碣得旧打本,中有古馀祛蠹芸⑵。 侯君铭字更奇重,光气上属天山云。 萨公工书我习见,政暇寻帖意甚殷⑶。 初拓百本不到我,多付俗子供摧焚。 玉关飞越剩此纸,邮筒风义见两君(湘林、竹农。)。 独怪探奇睹三面,何不猎古掩其群。 睦堂祖谷定何语,无缘起问故将军。 香南居士偶获此,借到斋阁香先薰。 桂花浓开酒碗重,翠墨乍展诗魂欣。 三行磊落廿馀字,朗若星斗天章分。 摩挲十日不忍释,老掔钩出多细筋⑷。 公膺畺寄扬历久,归依香案丝纶勤。 闻道趋朝已有日,顾余恋别无可云。 回忆谈碑几凔热,相与订古忘宵昕。 泺社秋风怅留滞,柧棱瑞霭瞻烟煴。 春明岂少文字乐,止愁膻附如蝇蚊。 几时再窥题躞秘,会合联句留书裙。 萨湘林《寄尹竹农书》略云:「伊吾城北行沙漠百二十里为南山口,登天山赴镇西府所必由。入口十里,道旁有石刻『焕采沟』三字,乾隆十五年田辅仁书也。道光十五年,许子直游天山归,言石上有隶书不可辨。余遣吏往,拓得两行。有曰『惟汉永和三年六月十五日』,(下系『付』字。)次行『马』字下有『云中沙海侯字』。碑三面刻字,可辨者尚有『睦堂陶君』等字,想亦纪功之作。」又云:「问仙云『祖谷戎军所立』。《沙壁压命碑》,裴岑写铭,以纪战功于归路道旁石上也。同时有三碑,一裴岑纪勋,二即此碣,三失于敦煌虏野云云。裴岑碣刻以玛纳斯碧玉,今置镇西北门外关帝庙。道光十三年,余拓寄同好,士大夫方见裴碑真面目。此断碑残字,又拓百纸遍寄,先寄竹农前辈。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廿八日。」尹竹农跋云:「右伊吾司马侯君题字,萨湘林得石于哈密,拓前三行以寄。其文曰:『惟汉永和□年六月十五日,伊□□马云中沙南侯□字伯。』以下不可识。按:哈密为汉伊吾庐地,顺帝永建六年复屯田,置伊吾司马一人。首行『伊』字下阙者,自系『吾司』二字,侯君名似『猗』字,疑莫能定也。湘林又言,石上字甚多,惜塞外不工椎拓,无从知其立石之由矣。道光乙未长至日,竹农识。」竹农前辈家历城,身后此轴落古董店,吴筱亭大令树声得之,以献雨舲中丞,余借钩之。 ⑴ 见《范书·文苑传》。瑾,敦煌人。 ⑵ 余所得《裴岑碑》,乃张古馀先生旧藏,远胜后来拓本。 ⑶ 湘林先生昔守长沙,公馀惟作书、评帖而已。 ⑷ 余复识出首行「五」字、三行「盛」字,首行末「司」字亦隐隐可辨。 同源异流我所闻,异源同流君所云。 湘漓相离定何处,越城岭上堆寒云。 天一所生止是一,本无清浊与合分。 主名山川强区别,水经地志多纠纷。 我从九疑入桂林,通家邂逅姚宝君。 扁舟送我下漓水,赠以越酒清而芬。 狂游十日我再至,未缘剪烛更论文。 惠书惜别语郑重,甚念盍簪感离群。 我方放浪狎江海,君羁官职清且勤。 东南烽火事正殷,何日尽罢江上军。 清平会合盖容易,先宜访我湘江濆。 人生意气傥投契,殊乡异井如榆枌。 岂若湘漓两水一判不可合,南流北驶波浪空沄沄。 率更书势自八分,房公碑见追古勤。 鲁公复于篆得筋,东方题额露鄂垠。 雄视百代惟两君,目中固无王右军。 化度此本世共闻,如图出河鼎荐汾。 春明早睹古墨芬,又曾摩挲南海濆。 于今雪鬓不可耘,仍展昔趼签题芸,桑下三宿恋更殷。 自嗟颓捥如冻皲,老眼幸未遮浮云。 覃溪梦楼何纷纭,谓从王出真矫云。 山阴棐几香自熏,兰亭姿媚风吹裙,三百馀载随飞蚊。 文皇偏嗜收放纷,珍重模写属臣群。 率更强勉随绳斤,本色自在森矛𥎊。 流传定武如典坟,以證化度丝不棼。 南北书派如昏昕,何苦合并同榆枌。 羊城初夏盛炎氛,荔支红熟蒸烟煴。 未宜饮酒致午醺,但可啜茗香徐焚。 安得韩家定武帖,对看邕师塔铭文(定武兰亭即欧书耳。)。 自非神喻道,孰喻性为文。 公谓大师意,累傅独畀君。 惠书连百纸,见重逾同群。 酬知十五载,白首忘辛勤。 峭壁环崒崿,来往多奔云。 幽籁拂涧过,一川丹翠纷。 左招玉局翁,泛此黄州濆。 名山经过每致雨,试之屡验非传闻。 境洁地灵通呼吸,五岳或未如是云。 石梁大岭绵福脉⑴,昨宵朗霁朝生云。 按辔从容已过岭,傍午乃落烟丝棼。 辎重何尝劳跋涉,却利荞菜真堪欣。 曰旸曰雨总时若,盛满之惧吾惟殷。 ⑴ 青石梁东南绵延数百里为雾灵山福地祖脉蒙古语所谓海喇汗即汉语圣境云 椎轮生大辂,踵事何太勤。 素帛增攀华,丝缕益纠纭。 既成黼黻章,亦焕河洛文。 为者自不知,如山出五云。 万嶂蔚氤氲,千林杳莫分。 疑是宅仙子,不然栖隐君。 云关恒自掩,弗藉稚圭文。 花师识其性,窖护火以薰。 然当绽蕊时,一例霏清芬(二解)。 先是天聪年之际,历设六部三院云。 三院异名同称内,国史秘书及弘文⑴。 崇德各立大学士,六部承政参政分⑵。 董正治官乃大备,亮工熙绩胥效勤。 文臣赞襄图尽职,武臣征伐勉树勋。 幽明黜陟考群职,揆文奋武惟大君。 开国规模慱且约,事不师古匪攸闻。 ⑴ 天聪五年七月集诸贝勒大臣议定官制设立六部十年三月改文馆为内三院曰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⑵ 崇德三年七月定内三院各设大学士一学士二六部并设满洲承政一左参政满汉各一右恭政满汉蒙古各一理藩院承政及左右参政各一都察院承政一左右参政各二 趺坐厜㕒上,炉香独自㷊。 竹风拂清烟,趣在闻不闻。 奚童立欲睡,生认蓊濛云。 燕然在域内,安足书盛勋。 俊鹘摩健翮,抉破六合云。 名将不务近,蠢夷岂知军。 兵形日万变,利钝讹传闻。 神明龙乌法,解散蛇豕群。 四海若一国,万国奉一君。 孤城鼓角四山闻,刁斗声中五夜分。 独领数人探虎穴,何如一鹘入鸦群。 青袍不改儒生服,白马偏成上将勋。 万丈峰头馀故垒,千秋犹说李摩云。 李罕之攻破摩云山,树栅其上,时人呼为李摩云⑴。 ⑴ 李罕之攻破摩云山,树栅其上,时人呼为李摩云,见《五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