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共 1263468 首) 目录 上篇 下篇 作品不分行

鄱阳湖行·捕鱼虾 此文由摄影记者陈逸航随气候观察团前往鄱阳湖考察后撰写并配图。搜韵网配诗。


 鄱湖春晓 (当代·陈忠平)
半匀嫩绿半匀黄,细柳婆娑弄晓妆。
阡陌谁家人更早,浣纱村女打鱼郎。



青虾,鄱阳湖重要天然和人工养殖水产品之一。90年代末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湖区内天然虾类资源及种群结构受到破坏,青虾种质质量下降,抱卵虾个体减小,成熟期提前。


渔民正在将网箱里的青虾捞出。去年,青虾和小龙虾约占当地渔民收入的35%至50%。


岸边的一艘机动舢舨上,一位渔民正在收起捕虾的甩笼。在将各节逐级抖动之后,收获的虾将集中于一端的囊袋中。在他身后,已有多个甩笼整齐地撂在一起。


在岸边捕虾的渔民。岸上的山体石壁清楚显现出不同时期的水位线。“去年这个时候,水都已经到山边了。比湿地上还高4、5米”,63岁的船长张忠禄说。


渔工们正在分捡塘鱼。图中被分捡出来的是一条青鱼。该鱼塘混养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一只野鸭离开水面,飞向草洲。在仅余的一道湖水里,非法捕鱼者看到了捕鱼的有利机会。这种滩边罟叫“迷魂阵”,借助网围设置迷宫通道,最后让鱼进入小孔网布制作成圆筒形状“嘴巴”,一段接一段,能进不能出。


黄颡鱼,当地俗称黄牙头,已有人工养殖。肉质鲜美,少刺、多脂肪,是各餐馆的主打菜选材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及沿岸湖泊,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活动。


捕获的渔产,多为幼体。最多的是黄颡鱼,其次是餐鲦,还有鲫鱼、虾虎鱼、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和青虾,以及零星的螺蚌。


一条凤鲚,俗称凤尾鱼。凤鲚属于河口性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浅海,每年春末夏初,凤尾鱼亲鱼由江河进入湖泊产卵繁殖;秋末,成群随湖水游入长江,期间(5月上旬至7月上旬)形成渔汛。凤鲚在鄱阳湖已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而当前的干旱将进一步打击其繁殖空间。


湖口人张九林15岁就在鄱阳湖打鱼。据他和同行回忆,以每年10月的凤尾鱼汛为例,60年代最多一天可打10000斤,1998年以前多是400-500斤,现在常常只有40-50斤。另,受大旱影响,11年是一点都没有。

张九林打了50年鱼,这个产业(凤尾鱼捕捞是湖口县传统产业)也渐向夕阳。酷捕滥捕,水体污染,围湖造地,挖砂运砂,环湖工程,甚至三峡工程都在影响这个产业。


一家酒店里的银鱼干备料。中国是世界银鱼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鄱阳湖银鱼是银鱼科(Salangidae)的一种,古称脍残鱼,又名白小。


,俗称白条。体长10至24厘米。行动迅速,喜欢群游于浅水区上层。繁殖力及适应性强,能容忍较污浊水域。


小龙虾,又名美国螯虾。原产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20世纪20年代末自日本引进中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快速,可长期挨饿及在较脏或缺水的环境下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