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共 1263468 首) 目录 上篇 下篇 作品不分行

鄱阳湖行·彭蠡口、石钟山 此文由摄影记者陈逸航随气候观察团前往鄱阳湖考察后撰写并配图。搜韵网配诗。

【彭蠡口】


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古称彭蠡口),一艘在长江中行驶的轮船和一艘泊在分界线上的小船。江水清,湖水浊,泾渭分明。一反史上“江水西来而浊,湖水南来清洌”或“湖水黄而江水赤”的常态。“上游来水经三峡水库拦截之后,大多数泥沙沉淀在水库中,再加上水流较慢,长江水到这里就变清了。而在长江禁止采砂之后,鄱阳湖这边大量采砂,砂船不断出入,导致湖水含沙量急剧上升。”江西省生态学会秘书长戴年华解释说。“现在,只有在长江三峡开闸大量泄洪的时候,江水才有可能比这里浑。”船长张忠禄说。



挟带着泥沙的鄱阳湖水缓慢地汇入长江水中。因为采砂,鄱阳湖入江水道被挖深,湖水倾泄得更快。在船长李忠禄的印象中,1998年之后,鄱阳湖的水开就开始少了,“水一下来,十天半个月,就流掉(到长江里去)了。去年那么大的水都没有(长江水)倒灌,(因为三峡工程)水来得比较均匀。”他说,从前每年都有四五次江水倒灌现象,“远的到吴城,一般是到鞋山”。

 过彭蠡口 (宋·董嗣杲)
云凝入港大孤山,芦荻翻风秋夕寒。
水急乱从彭蠡出,来舟不似去舟难。

 渡彭蠡湖口望大孤山 (清·周仪炜)
春风出江城,千里送行迹。
朝辞浔阳郭,晡击湓口楫。
回首眺大孤,危屿立空阔。
中峦静容与,澄晖览日夕。
亭亭何处仙,缥缈迥殊绝。
平湖丽清镜,修容俯深碧。
气与江势趋,神俱旅心积。
断云掩苍莽,残照薄欹仄。
征车重回迈,延伫但今昔。
缅彼百尺峰,嗟此远行客。


【石钟山】

据鄱阳湖口,临长江之滨的石钟山。图中可见望江亭和临江塔。其扬名离不开北宋大文豪苏试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苏轼在月夜的一番亲自考察揭开了石穴岩罅、空中多窍、风水相吞吐而发出钟鸣声的秘密。石钟山既为儒家圣地,也是兵家要塞(被称为”江湖锁钥”),三国周瑜、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清代曾国藩与太平军、民国初期李烈钧都这里留下史迹。1996年,作为庐山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偕金水兄至九江游湖口石钟山归晚倦客眉子于浔阳江头置酒共约席后赋诗限押『眉』字 (当代·陈忠平)
探秘石钟归棹迟,浔阳恰是上灯时。
烛摇霜影团圆夜,月挂江头杨柳枝。
共约新题酬远客,频斟菊盏醉蛾眉。
问君一返香山后,红叶裁成寄与谁。

 乙酉孟夏登石钟山 (当代·熊盛元)
山共人孤迥,钟声杳不闻。
江湖千里汇,清浊一痕分。
苔掩春归迹,鸥衔日暮云。
凭栏殊惘惘,何处觅同群?

 摸鱼儿 登湖口石钟山 (当代·熊盛元)
对西风、怅然怀古,坡翁余韵犹驻。
断崖千尺钟声荡,空绕插天烟树。
凝恨处。泪暗滴、亭前苔掩寻仙路。
愁丝万缕。
纵慧剑横霜,应难尽斩,都向鬓边聚。

双流汇,一线清浑共睹。三生恩怨谁诉?
何当啸咏江湖上,稳泛扁舟归去?
诗漫与。酒半醉、小孤山下邀神女。
妆台絮语。
重理旧时狂,银筝弹罢,波外起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