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简介
共162,分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朝鲜人,一作柳孟教,字稚程,号省斋、存斋、寿春山人、东岳山人,谥文简。
五言律诗
静翁今不见,遗庙岁华深。
空有栽培树,尚留栖息阴。
羹墙亶在此,斤斧莫相侵。
重叹壁间记,炳灵当日心⑴。
⑴ 迷源有静庵先生遗躅。邑下章甫就而妥灵。今祠傍有先生手植松二株。华西函丈作院宇重修记。
弊屋潜江岸,古槐春色深。
李公伤此变,蕙带卧湖阴。
云剑风霜凛,原骚岁月侵。
聊将纨扇画,今古照丹心⑴。
⑴ 潜江有李公元忠遗躅。李公即孝宁云仍也。当昏朝变乱之时。沥血抗章。素履归藏于此乡。自号曰潜翁。
奕奕清江老,吾邦受赐深。
贞忠希武穆,经略出淮阴。
古垒秋烟锁,孤坟晓月侵。
停骖多激仰,公共秉彝心(鹅湖有清江遗躅。)。
夐彼东冈宅,清溪九曲深。
薄田遗世业,大树有馀阴。
琴谱清风远,岩镌碧藓侵。
迟迟园上柏,犹见岁寒心⑴。
⑴ 访逸山中。有东冈旧宅。其后昆至今相传。世修绪业。书▦有八滩琴谱一沓。又有雪下手笔大明山川四字刻在溪石上。
斜川晋日暮,沧海秦仇深。
烈烈悲歌地,冥冥古木阴。
膻腥天已厌,戈戟日相侵。
谁使九原作,前驱仗赤心⑴。
⑴ 大明处士许沧海格,李斜川保晚两公。尝同入益化郡。相与悲歌痛哭乱山之中以自终。今治下斜川村。即其地云。
伊昔一朝士,何来卜地深。
难忘螭陛梦,日拜鹄山阴。
古史文多缺,遗墟草自侵。
巷闾存俭俗,足證上仁心⑴。
⑴ 鹄山下有所谓汉阳拜村。野谈云古有一朝士解官隐居。日向汉阳拜。故村以受名焉。惜乎古史辽远。遗躅无證也。但其居人勤俭质素。异于佗乡。岂遗风馀韵。尚有存者耶。
心斋读书地,松石亦精神。
永夜鹃声苦(公书室在思翁拜鹃窝下。),寒窗虎迹亲⑴。
思翁流泽远,陶老许心真。
寄言后来者,无使遗篇尘。
⑴ 公尝雪夜读书。有虎来坐窗外。随声高下。耸其两肩。
惠然数君子,访我暮春时。
共讲国风什,且行乡饮仪。
师门追往迹,圣祖有遗规。
四海悲忧日,弦歌一乐之。
七言律诗
开花不厌故迟迟,岁晚心期独自知。
雪里苦吟香播颊,月中静对翠凝眉。
留连几案浑成友,采掇英华欲遗谁。
一树分藏湖上屋,那禁遥夜梦频移。
素分平生已自知,更无一事可皱眉。
把三杯酒聊娱我,舍一株梅欲友谁。
炉汞未成痾已痼,瓣香难拾岁空移。
年来领得前脩诀,棐几朝朝坐故迟⑴。
⑴ 近日伏读尊先祖文敬公年谱。得一绝云默坐朝朝验静工。清窗红日皦如衷。河南善学吾何敢。犹是根基在此中。
雪月清愁上两眉,中宵伫立问为谁。
枕泉到晓声逾远,窗竹经寒色不移。
大地殷殷雷已发,西京渺渺信何迟。
山斋转辗难成寐,惟有梅花一树知。
寥落尘编聊共谁,摩挲空叹岁华移。
握毫点勘寒灯晚,隐几沉吟昼漏迟。
有勇方能消旧习,不思安得抽新知。
静中深省箕畴训,大字煌煌揭屋眉⑴。
⑴ 顷岁雨村丈人谓余沉潜太过。以刚克二字。命名陋室。当时听得泛阔。不甚省悟。比于静中。反躬念愆。始觉向时云云。真个顶门上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