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共2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辛未九月。行乡饮仪于福州之校宫。礼既成。仍与儒生讲御赐三经。乡老金君为四韵诗咏其事。寄意郑重。余愧无以承当。强拙步韵。略致谦逊之忱。兼伸报谢之义。
自是淳乡教易行,颁经殊眷际清明。
虽无实化敦衰俗,敢将虚文窃美名。
樽酒雍容依古则,琴笙和乐见群情。
乞言更徼佳宾惠,须识交孚在一诚。
五言绝句
圣主恩何重,孤臣孽自深。
暮途云四暗,微月照松林。
昔怕琼雷说,今分锦水居。
吾生愿已足,江上一舟虚。
此日琴棋兴,扁舟对两翁。
前山朝雾歇,笑指石蹊通(舟载琴棋)。
七言绝句
衰年对卷勿嫌忘,音句虽忘味不忘。
读了且忘忘了读,胜他终日并书忘。
重违勤教。强平生所不閒。敬次三叠。兼作诀别之章。幸一粲而去之。勿系诗轴以存屏伏本色。
曾睹先朝盛事来,共陪仙跸阁中来。
公今白发叨玆牒,岂忍重看九月来⑴。
⑴ 先朝诞辰在九月。入耆社亦在是月故云。
稀寿于公是傥来,一门耆阁四传来。
两朝元老岿然在,家国应多感慨来。
玉牒奇徵宛想来,銮坡旧梦验今来。
暮年临别相箴语,休遣何公去复来。
按:二叠既叙耆社盛事。末叠单叙向日对语。以申区区期望名德可观之意。亦在其中。幸默会。辛丑孟秋下浣。鲁城畸客拜稿。(曾在上堂。梦人以土版书金某三字。赠余使遗之。版上有福禄远到名德可观等语。相公大人尚书公闻而甚以为大吉之兆。今番将别。更以名德勉之。又有何公之戒。故下叠并及之。)
古风
余舍鲁将营峡居。李友浩然引河南,考亭两先生事。诗以止之。即牛溪先生告白仲说。语意甚美也。然濂翁尝移匡庐。以濂溪二字寓其名。晦翁亦尝营武夷矣。晚筑考亭。余虽移杨江。岂无寓名濂溪之思。晚年又安知不归于鲁耶。遂次韵。叙杨江之胜。拟反招之辞。以要浩然同居。
性本爱幽静,泉石痼肺脾。
偶然落尘网,肯复轩我眉。
厌看斯世窄,悠然考槃思。
闲踪处处宜,山阿与水涯。
身外总无管,唯道不可离。
士也岂怀土,随遇且安之。
平生继述志,但无先业衰。
鸡山昔日约,十载照襟期。
为德必有邻,合并那无时。
我爱水南谷,云山如锦帷。
山下结吾庐,案上诵吾诗。
木食而涧饮,可以乐吾饥。
若问山间趣,奚但蕨与鲕。
蓑衣棹片舟,沧浪钓可垂。
超然遗世纷,笑彼争朵颐。
个中清意味,不许俗人知。
麻霞亦非鲁,惠好君莫疑。
山中归去来,而今悟昨非。
退翁诗叙云。李太白四十九。作紫极宫感秋诗。周景游次其韵。盖其年四十九矣。某今犬马齿。适与相值。敢用原韵遣怀云。而又有知非之词。噫。退翁尚如此。况余末学。历尽劫险。辊到七七年光。默数平日尤悔。奚但知非而已。窃不胜感时省愆之怀。敬次原韵。仍寄陶谷山人。盖亦同庚云。
杜门空山里,相携有短竹。
登高聊发啸,临流时自掬。
少日何所志,天听在谨独。
一第误身名,茫茫失归宿。
行藏吾自知,何须问詹卜。
五十明年是,迷路庶可复。
不系年老少,无关世翻覆。
忧戚与贫贱,工夫这里熟。
漠漠陶之谷,岩松与崖竹。
一股清流泻,幽人手自掬。
所学颜是希,所慎己所独。
同庚又同门,卅载相追宿。
渊源子宜勉,颠沛吾自卜。
正路须展拓,迷途戒未复。
深情寄切磋,俗态笑反覆。
常惧悠泛失,不如秭稗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