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厦卿,号寿谷、洗心斋,谥孝简,封庆恩府院君。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不密工夫亦不疏,一朝慷慨犯三居。
庭中今日无公议,柱下千秋有特书。
试看人心穷厄后,比如山木雪霜馀。
最怜孝子关山外,夜夜驰神梦倚闾。
行惟艰也匪知艰,舜蹠之分一发间。
天道即今来七日,人心正合闭三关。
是非交战神常扰,荣辱相忘体自闲。
敢向俗儒陈此语,爱君腔子若冰寒。
孔子尝为委吏乘田曰。会计当而已。牛羊长而已矣。朱子释其义曰。以大圣为贱官。而不以为辱。盖贱官。自孔子大圣。已不能免。况在后贤乎。且其宰中都也。颜氏之殁已过二纪。而孔子之年已五十加一。则此非为养也。其只为贫而仕也。益不较著乎。为贫而仕。则位常卑。位卑则何能行己志乎。朱子所谓辱。亦志不行之谓也。而何知其不以为辱耶。若深玩乎其而已字。则可见其有不获乎上之叹。而未尝以为辱矣。何能行己志乎。范文正凡有所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虽圣贤不能必。范公盖亦深有得乎古圣遗旨也。盖不遇于世。而其推正委命。不如是。则徒劳于心。而无益于事。绝世则已。不然。何能一日安于位也。当官多事。胶胶扰扰。是亦古人之所尝忧者。然事虽多。必有其理。物虽万。自有其则。事物之来循理任。则以应之。如操规矩而画圆方。则虽日接百事。有何劳神明之患。而又何胶胶扰扰之足虑乎。前后下书。每有官务婴怀。酬应劳神。而未即解归。有愧栗里之教。故辄忘僭猥。敢引古仰复。而遣辞有似箴规。自不觉悚惶踧蹜耳。
盖观人性有常携,所以具茨七圣迷。
若忽省三而主一,莫叹向北又追西。
道如宜小宁容大,理或在高岂可低。
单父掣书心纵苦,仲尼委吏亦栖栖(省三。只取守约之义。)。
小子不幸。生五岁而孤。年十二。先妣命曰。汝今既长。其随兄拜墓。因又垂涕而曰。今汝始谒墓。哭而拜可也。当时小子。始见宿草。但有怵惕。实无痛迫之思。惨怛之哀。岂所谓遗腹上垄。以礼哭而心无归者是与。呜呼小子。不幸少孤。吾先君令仪德容。既无一思念。而展墓之日。悲心亦微。则吾先君雅言疏节。又将何记忆。而长大之后。能述其事乎。且先兄服斩。即小子谒墓之龄。则虽无小子不省父颜之恸。平昔志行之无记。恨何殊于小子乎。尚幸先妣朝夕修诲。必称君子。惟时小子纵不聪听。先兄实泣而志之矣。今又不幸。先兄已亡。显扬之责。更无其人。而丧威以来。神思益愦。一二闻知者。日远日忘。则吾先君盛德至性。竟将泯没而无传矣。在小子岂非大可痛心者乎。小子祭先兄之文曰。先墓铭事。所恃者叔父耳。又曰。含哀苟活。为斯而已。噫。此岂但惧死者茹恨。故为慰侑之语也。实欲徵状于家耄。用为幽堂之不朽。而至今四载。含辞未吐者。俟叔父丐闲邑。攻文字之日耳。倘来剧地。牒诉虽繁。春回铃斋。簿书犹简。吟哦有时。则论撰无暇乎。因窃惟叔父之于先君。差二岁而少长。幼而同案。长而连业。俎豆之戏。屋漏之事。追惟必多。而因念先君纯行。不幸早世。虽乏功烈可勒于鼎彝。岂无德善传示于子孙者乎。记曰。有善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古人又以没而无闻。谓朋友之咎。况如昆弟之间乎。然则不传与无闻。岂独少孤者之责与。常痛先妣每忧系牲无石。先兄辄以从容设施仰对。而先兄又喜读欧公泷冈志。每读至自先公之亡二十年。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始封赠其亲。先兄未尝不三复酿涕。又尝谓小子曰。其所谓非缓而有待者。尔晓其意乎。小子昧不能对。则先兄曰。指累赠封耳。噫。先兄微意。居可知矣。盖期吾才之必用。痛先人之无命。而俟其立扬之日。祈得一命之赠。始以其泣而志之者。铭于幽墟。垂诸无穷。而不幸赍志奄忽。而后死益又昧昧。则谓死者无知则已。如其有知。讵无望于叔父乎。呜呼。今先兄已亡。推恩荣赠。固无所待。小子未死。则树表志圹。尚有可责。而惟是家传无徵。将何以掩诸幽乎。片言细行。随思纂录。一无佚遗。终使立言者。有所财择。而墓道有记。则是小子虽朝暮死。将无恨而瞑目。如此事未卒而一朝溘然。则将何颜见吾兄于地下乎。三年草土。百病婴骸。八载侨寓。万事灰心。哀我残喘。几何不一二岁而填沟也。此小子所以日夕焉汲汲如不及。而敢因琼什之和进。抆血抽心而仰吁者。窃愿以俟官务少间。速有叙次。下副至望。
叔父昨年在汉城,每祈分竹及时平。
少孤未识先人业,长大恒愁冥道行。
从老请铭知有日,自幼纤撰愿无生。
家贫葬祭还多感,那里复将用我情。
按:并引
吾宗人衍之氏。尝诧我而曰。叔爱我刺我行而忠告之者数矣。然口语无藉。耳闻易忘。当时似若开发乎我心。而还而思之。其开也复闭。则恐因循荏苒。终于昏塞。愿叔赠我一简书。以为朝省而暮警之资。昔者吾友渐于。亦尝赠我诗。而劝我学问。愿叔步其韵而详其说以来。余觅其诗。三讽诵而敛衽曰。斯足为座右之铭。又何求赘辞于不佞耶。且今有马于此。其志则在乎千里。而其足则不数翘。一步三顾。而介睨乎其御者。其意若曰。鞭我鞭我。此虽非却步之驽。宁有致远之期乎。为仁在己而由人乎哉。衍之又辴然而曰。吾固知吾材之驽。益知无警策之无所进步也。余感其意之勤。强步其诗。而嫌其拙弃之。昨因移栖。偶阅陈编。转眄之间。倏已九寒暑矣。复伸纸呻吟。而前所嫌者。终难就工。且律诗。拘韵而语有牵。字约而意难包。则衍之之欲闻于我。我之欲言于衍之者。除非八句上说尽。而衍之之请。至今愈勤。则遂为之逐句作解。而衍其说而归之曰。曩岁不佞游南土。见有富人子。有田千顷。而家无耒耜之具。常授人田而敛其租。及长。恶其瞒。借耒于西邻。以其未尝服用也。一举而臂战。再推而股栗。遂束耒墙庑。而自暇如初。西邻索耒于三年之后。则耒固宛然。而千顷已作一片荒野。西邻至今痛恨。而富人今与庸丐杂处。由是观之。凡人一时愤发非难也。能终始自励。而不颓初心为难也。愿衍之。毋效富人之尤。而使不佞有西邻之恨也。
非典非谟岂润身,无闻无见是宵人⑴。
图书且莫言游艺⑵,修短何曾在蹈仁⑶。
但学操箕除室污,却忘将敬扫腔尘⑷。
乱头养望徒为耳,早起正冠更束绅⑸。
⑴ 窃谓虽有周公之才之美。苟无藉乎经术。而不能博通达识。只是冥行一夫。面何由自睟。背何由自盎。圣人面墙之诫。其毋忽诸。
⑵ 衍之善楷书。平生临池之戏。多为侪流所推。是固游艺之一道。然明道丧志之诫。可不念焉。
⑶ 衍之素多疾。怯于刻厉下工。然跛鳖不休。亦致千里。苟能继。自今铢累寸积。自强不息。岂无盈科之进乎。从古读书人。损其天年者。未之前闻也。
⑷ 衍之居室净佳。常如郭有道昨宿处。其心之清。从可想也。移此洁操。脩其灵台神明之舍。宁有丝毫之累乎。
⑸ 衍之有子夏氏之病。常谓苟完大德。小节不须治。至如冠带之节。亦不欲修饬。治内者。固未暇治外。然南轩以为圣贤论学处。莫不以正衣冠肃容貌。为先。盖不如是。无以收其心。庄其气。而卒至于惰慢。古人区区于外貌者。岂为观瞻而止哉。
五言绝句
秋水连天远,孤舟腹半沉。
篙师眇且老,危坐诵观音。
七言绝句
睽违廿载始相逢,跌宕犹存少日风。
把酒歔欷谈世事,时看感泪坠杯中。
古风
我本性懦顽,柴扃每键闭。
行止又疏狂,亲党亦奴睨。
惟彼汉东里,有士极恺悌。
姓韩字弘仲,寔我季妹婿。
其貌晰而颀,其心莹又慧。
斯人不我弃,谓我无芥蒂。
尔疏有时密,尔狂实难逮。
遂相许莫逆,爱踰亲兄弟。
恸矣昨年春,我妹忍夭逝。
我哀仲无嗣,仲悲我如杕。
眷顾阅岁年,情谊日加契。
七日不见仲,我心如未霁。
五日一见仲,我心如椎蔽。
顾仲质清羸,常靳下庭砌。
幸我脚健壮,躩步时或蹶。
盖虽甚阙然,一旬必一诣。
今春节候错,人多患鼽嚏。
我亦得斯恙,旬馀废盥帨。
委床思我仲,我怀倍泄泄。
昨日病少间,出门奋短袂。
中途遇雨返,夜寐何能呓。
今朝日虽杲,谷路泥于醴。
家贫乏款段,屣弊亦无橇。
又有丧家忧,穷抵西邻憩。
东西与南北,四至皆为赘。
一年六移栖,身世正堪涕。
哀此孑然躯,何少曲肱邸。
每当僦屋日,羡佛宁欲剃。
身心已胶扰,相逢益没计。
遂寄三百字,聊以宽仲徯。
刺船自唐岘,溯流至铜雀。
一叶千顷波,飘荡无南北。
此时身安危,只在瞬与息。
吾神飞在天,篙师已褫魄。
缘何忙急事,不遵长老饬。
临深戒风涛,从今誓河伯。
辞赋
宪宪大人兮,显晦不渝。时诎而信兮,道合隆污。具玆道以授圣兮,探壶奥而阐众。妙文在玆而将丧兮,纵罔仆而不女诏。系天乙之玄胄兮,夙父师于殷邦。寻坠绪于禹范兮,丛大道而在躬。方嗣王狎侮于五常兮,庶奉斯而周旋。夫何彼狡之自绝兮,摈忠谟而罔悛。既彰君之不忍兮,宁晦明而正志。才白鱼之呈异兮,恫玄禽之弗祀。嗟怀宝自靖于徽纆兮,不行遁而受败。夫惟周后之有容兮,肇释予而加礼。反商政而由旧兮,念彝伦之久斁。謇朝步而自周兮,访天道之攸寓。顾玆龟文之妙诀兮,幸予身之远绍。谅不可自我而绝兮,矧尔圣德之可授。遂降志而敬敷兮,演九畴之时义。首五行与敬事兮,次八政又协纪。反覆乎刚柔之相克兮,拟议乎贞晦之稽疑。戒极备极无之有凶兮,示向用威用之异。宜建皇极于厥中兮,寔王道之无侧。唯是训而是彝兮,会有极而归极。槩参乎天理之流行兮,而协于人事之微著。伊范围曲成而不遗兮,斯圣功治化之攸叙也。想当日之陈范兮,盖权度之已早。虽旧云于弗臣兮,顾何伤乎传道。俾民彝罔坠而复明兮,为百王之蓍龟。维斯功不在于禹下兮,吾无间于太师。迨白马之来东兮,底青丘之丕变。播五伦以渐磨兮,陈八条以后先。尚有遗风之可徵兮,至今其尚礼让。幸我后首出而敷极兮,遵王路而荡荡。然庶民之淫朋兮,亦休徵之弗若。敢推衍乎遗畴兮,寓深规于丹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