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刘大白(共 18 首) 17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刘大白(1880-1932) 字清斋。绍兴人。五四倡新诗,任教上海各大学。有《白屋遗诗》、《文字学概论》、《中国文学史》。
人物简介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有《白屋遗词》。
浣溪沙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天际微云带薄妍。
斜阳去后月明前。
此时回望总凄然。

镜里长看新绰约,梦中还觅旧缠绵。
芙蓉花发自年年。

浣溪沙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屈指微搊锦瑟弦。
弦弦如诉旧悲欢。
恼人心事莫轻传。

未必星辰非昨夜,可能杨柳似当年。
为谁憔悴有谁怜。

一醉起凭栏。
红日西残。
波光上接日光寒。
返照入云云入海,人在云端。

何处有神山。
依旧人间。
我来手拂晚霞看。
遥指秦时明月上,海外桃源。

太常引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薄寒恻恻到孤衾。
依约觉秋深。
未必便是秋深。
是瘦骨支愁不禁。
三更好梦,五更恶梦,一例费沉吟。
何必更沉吟。
断梦也无从再寻。

苏幕遮 别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月团圞,人邂逅。
月似当年,人似当年否。
往事心头潮八九。
怕到三更,早到三更后。

梦刚成,醒却陡。
昨夜惺松,今夜惺松又。
病里春归人别久。
不为相思,也为相思瘦。

醉春风 春睡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一枕双鸳颈。
衾窄香肩并。
相偎犹觉峭寒生。
冷冷冷。
半晌惺松,几回懵懂,软魂无定。
略把云鬟整。
悄认残灯影。
此时约略只三更。
醒醒醒。
梦又难寻,起犹未肯,漏声遥听。

醉太平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银河半澄。轻云半凝。
长天几点疏星。是三更四更。

回廊遍行。栏干遍凭。
哪堪明月多情。伴愁人到明。

一剪梅 明知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明知今夜月如钩。怕倚楼头。
却立湖头。湖心月影正沉浮。
算不抬头。总要低头。

不如归去独登楼。梦做因头。
恨数从头。胸中容得几多愁。
填满心头。挤上眉头。

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
纵一长虹。跨虹桥畔月朦胧。
桥样如弓。月样如弓。

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
北有高峰。双峰秋色去来中。
去也西风。来也西风。

减兰 题旧日记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密行小字。细写当年断肠事。
写给谁看。准备他时手自翻。

倘教人见。难得分明恩与怨。
只自分明。离合悲欢总有情。

旧时影子。今日重看疑不是。
十六年前。若比而今却少年。

和心也瘦。非止容颜憔悴久。
揽镜低徊。似水流年不复回。

金缕曲 其一 重九日赋此寄任瘦红(1909年秋)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弟裔驰书叩。
上瘦红吾兄足下,别来安否。
辱在深交无泛语,不叙寒暄节候。
也不问荣枯休咎。
料得近时吟兴好,问有无诗本藏怀袖。
千万勿,把心呕。

安眠健饭时相祷。
值秋深西风渐劲,隔帘吹透。
北地严寒宜准备,此际添衣要厚。
尤莫向尘衢争走。
纵饮殊非调摄计,劝羁人少醉花前酒。
珍重意,望听受。

更欲详探究。
数当时车盟笠约,几朵朋旧。
行止兴居长系念,为问谁还淹久。
谁已跨寒驴出走。
住者都烦相问讯,道刘郎长引怀人脰。
其去者,是归否。

非归敢问今何就。
望将他游踪细报,慎母差谬。
便我寄将音信去,免却疏慵见咎。
休厌我哓哓相叩。
嗜好盛年原异俗,所难抛只是同心友。
烦渎处,勿相疚。

讶我因何瘦。
怎禁那离愁万迭,压人眉皱。
常冀相逢从梦里,梦也何曾邂逅。
宁不愿乘风相就。
叵耐身无双羽翼,阻飞行未得图良觏。
翻自悔,别何陡。

破眉只待君归候。
问归期占来是否,岭梅开后。
到日还应相过从,重与论文把酒。
倘屈指期还未有。
北雁南飞看络绎,盼时将消息山中逗。
时九月,日重九。

双红豆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今年元旦,江阴周刚直君赠我一双红豆。过了几天,他又对我说:“此物是我故乡乡间所产。老树一株,死而复苏。现在存活的,只有半株。有时不结子,有时结子仅十余粒或百余粒不等。如将此豆作种别栽,又苦不容易活;即活,也不容易长成;望它结子,更不知须等几何年。所以此物颇不易得,实是珍品。”我细玩此物,颜色微紫,形状颇类心房。古人以它为相思底象征,大约不是无故。近来和周君相别,已将匝月,睹物怀人,相思颇苦,因作《双红豆》三首,以代缄札。
岁朝初。一封书。
珍重缄将两粒珠。嘉名红豆呼。
树全枯。却重苏。
生怕相思种子无。天教留半株。

望江南。树凋残。
莫作寻常老树看。相思凭此传。
体微圆。色微殷。
星影霞光耀晚天。离离红可怜。

豆一双。人一双。
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
似心房。当心房。
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

挽徐谊臣联 清末至民国 · 刘大白
对联
人世几泡影,春婆富贵,转眼成空,抛却臭皮囊,不自由者毋宁死;
天地一戏场,优孟衣冠,现身设法,数来新脚色,如可作也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