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兼才(1758~1822),字文化,号六亭,清福建德化南乡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生,充正蓝旗官学教席。嘉庆三年(1798)任闽清教谕,举乡试第一。改安溪、建宁教谕。嘉庆九年(1804)调任台湾县学教谕,值蔡牵扰鹿耳门,协守府城,著有军功,授江西长宁知县,辞不就,仍任教职。嘉庆二十五年(1820)回任台湾。道光元年(1821)巡抚孙尔准荐举孝廉方正,因孙迁抚安徽,不果。道光二年(1822)卒于官,年六十五。卒后,推升泉州府儒学教授。道光五年(1825),祀乡贤。事迹详见郑喜夫〈郑六亭先生年谱初稿〉(《台湾风物》第二十六卷第三期,1976)。 郑兼才学有本原,敦厚而廉直。自以职在教学,毅然以洁修庠序、阐扬幽隐、扶植人伦、整齐风俗为己任。凡文庙、殿阁、明伦堂,以及名宦、乡贤、忠义孝悌、节孝祠,莫不劝施兴作。又屡上书当事,论城工、吏治、民风、械斗、辩诬诸端,皆关至计。又曾与谢金銮合纂《续修台湾县志》〖参考陈寿祺〈台湾县学教谕郑君墓志铭〉(《六亭文选》,台银本)、卢锦堂《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著有《六亭文集》,姚莹撰序评曰:「所至以励名节、崇实学为己任,文亦朴重如其为人。」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选录其中关系台湾六十六篇,另名《六亭文选》,列入台湾研究丛刊第一四三种。 郑兼才诗今所见者,仅五律一首,七律六首,五绝六首,合计十三首,并见《续修台湾县志》卷八〈艺文〉徵引及陈汉光《台湾诗录》。(吴福助撰)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① 作者注:「游诚伯化、陈握卿廷瑜时同往。」此诗收于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是谁首祸煽愚蒙(作者注:「谓周添寿。」),此地经过感慨同。
劫烬黄沙埋白骨,尘踪衰鬓冷悲风。
临风市舍无人管,隔里村齐有路通。
款客园林曾选胜,槟榔树下竹阴中(吴福助编校)。
鹿耳频年瘴气侵,可堪元恶未成擒。
登城此日全无色,入汕当时苦用心。
残喘知随尘劫尽,馀波虑趁海潮深。
竟携党与同舟去⑴,不悔空挥百万金(吴福助编校)。
⑴ 作者注:「周添寿、叶豹等俱同时逸去。」
七言绝句
一字排空列翠长,东南形势纪台阳。
舆中睡入弯崎路,回首青山失大冈(吴福助编校)。
悬崖荒草拂舆行,一线危途接树平。
心胆已虚情趣好,山头禽语下溪声(吴福助编校)。
流水弯环土岸崩,下临无地古亭坑。
须知缺处人工补,可有扶栏护客行(吴福助编校)。
海外青山入版图,红毛遗迹属模糊。
峰头雨暗怨鸯岭,有客来寻打鹿埔(吴福助编校)。
每得山窝便有村,田庐鸡犬长儿孙。
东行岭尽烟千顷,罗汉天开内外门(吴福助编校)。
脉络分明记大乌,山形指掌考成图。
亲经足迹今输我,能补修书一字无⑴。
⑴ (作者注:「旧志以木冈山为府少祖山,退谷辨正之,谓少祖山当属草山,而大乌其祖山也。初约同游,今不果行。」)。(吴福助编校)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