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赖绍尧(1871~1917),字悔之,台湾彰化人。日本领台后,曾任大庄(今彰化县大村乡)区长,在地方上颇负名望。其妻为雾峰林家下厝林文凤之女、林献堂之堂姊。赖氏与雾峰著名诗人林痴仙、林幼春叔侄交情甚笃,三人早在明治卅四年(1901)左右,即以「栎社」为名,共同结社吟诗。赖绍尧与林痴仙同样醉心于诗、酒,往往于酒后放浪形骸,藉诗以寄托牢愁郁闷。明治卅九年(1906)栎社组织化之后,苑里文人蔡启运因最年长,在该社居于领导性的地位,蔡氏于明治四十三年(1911)去世后,栎社于次年(1912)改正社则,定置社长一名、理事六名,赖绍尧被推选为首任社长,直到大正六年(1917)去世后,始由傅锡祺接任。〖注文: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 赖绍尧诗作,多写处身异族统治下个人出处进退的冲突矛盾,兼具豪放旷达与柔媚婉约之风格,诗艺甚佳,但生前作品并未结集。大正十三年(1924),栎社为纪念成立二十年而编选的《栎社第一集》出版,共收入赖绍尧诗作四十六首。其后,连横亦蒐集其遗作,共得六十六首,以《悔之诗钞》之名连载于《台湾诗荟》。后又将《悔之诗钞》与林痴仙的《无闷词钞》合称「赖林二子诗词」,编入「雅堂丛刊诗稿」,但并未出版。1987年台湾省文献会将「雅堂丛刊诗稿」影印出版,目前经龙文出版社据此重新整理影印,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今即以龙文本《悔之诗钞》为底本,并增补《悔之诗钞》未收之诗作进行校刊。(廖振富撰)
五言律诗
数载惊暌隔,相看各问年。
形容怜我瘦,文笔羡君妍。
近市心偏野,能閒俗亦仙。
赠投无别物,袖里有新篇。
七言律诗
低首樊笼貉一丘,飘然忽作御风游。
鲲鹏变化渺千里,鸾凤翱翔隘十洲。
大海珊瑚凭网取,小山丛桂漫淹留。
年来我亦伤幽废,欲附沧溟泛钓舟。
烟雨迷濛夕照昏,满园春色带啼痕。
桃花空说三千岁,苦楝刚逢廿四番。
即有䌽丝难系命,断无玉琯可回温。
茫茫瘴海凭飞渡,可念维摩病掩门。
古风
男儿生不能裹尸马革事穷边,立功万里勒燕然。
又不能隐形服气归神仙,白日尸解升青天。
当学漆园傲吏委形骸,下饲蝼蚁上乌鸢。
不尔亦当将身化猿鹤,日与虫沙相周旋。
人生世上疣赘耳,溃痈决后均茫然。
达人方寸喻此理,一视死生无流连。
叹彼仆仆堪舆者,槁项黄馘真可怜。
吾友颂臣更豪放,未死先为埋骨圹。
科山山下筑生坟,前祖后妻相依傍。
坟成鸡黍邀故人,走也未往神先送。
万⑴里驰词拟赠君,未敢长歌将哭当。
曾闻孔圣言,死骨当速朽。
肉体非黄金,不坏亦何有。
又闻宗教家,灵魂乃为宝。
身⑵壳本六尘,火之无不可。
先生儒学探天机,旁通禅理兼能诗。
馀事间及青乌术,葬经岂受古人欺。
或疑身后经营计太早,不过平时妄塞悲。
数首生挽渊明诔,一篇生祭楚人辞。
他年路过科山麓,我欲招魂一问之。
⑴ 编者按:「万」,《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小东山诗存》均作「百」。
⑵ 编者按:「身」,《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小东山诗存》均作「躯」。
① 此诗又载《台湾文艺丛志》第六年第三号,「诗话杂录」栏,1924年4月15日、林资修《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高火顺《杂诗钞录》、林资修《南强诗集》、王建竹《台中诗乘》。
君不见,晋魏之间多风流,刘公放诞阮公愁。
刘公作词颂酒德,天真烂熳与天游。
解酲五斗无不可,随身一锸⑴何所求。
阮公咏怀词慷慨,八十馀篇多烦忧。
有时忽作穷途哭,六旬大醉不能休。
此中哀乐各有癖,偶然以酒忘形役。
人生世上值艰虞,二公之技谁接迹。
我从百代溯风骚,中夜起舞忽悲歌。
倾壶且作十日饮,酒痕不敌泪痕多。
螟蛉蜾蠃⑵半天下,白眼相看奈汝何。
⑴ 编者按:「锸」,《台湾文艺丛志》误作「钟」。
⑵ 编者按:「蠃」,底本误作「嬴」,据《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改。
① 注文:编者按:《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均题作〈登八卦山〉。
晨登八卦山,信美风景别。
气和天宇澄,兹游固佳绝。
冬令行春温,万汇忘惨冽。
嘉木蔚⑴成林,欣欣相媚⑵悦。
涧草复青青,山花况未歇。
谁知造化心,正气有肃杀。
羡彼兰蕙姿,含芬老岩穴。
时来苟不荣,运倾或⑶未折。
感喟遂成章,持以奉明哲⑷。
⑴ 编者按:「蔚」,《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均作「郁」。
⑵ 编者按:「相媚」,《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均作「自怡」。
⑶ 编者按:「或」,《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均作「亦」。
⑷ 编者按:「明哲」,《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均作「同列」。
君不见,鲲鹏变化几千里,顷刻抟风任迁徙。
朝游溟渤夕天池,大人豹变亦如此。
毗舍耶外婆娑洋,指南针指向南航。
大地旧闻称富媪,新洲今已号仙乡。
土壤膏腴民力裕,犹认郑和栖泊处。
舳舻远接太平洋,物产近凌西印度。
百年政教属西欧,眼见东邻势力侔。
不特蛮酋齐屈膝,行看骄子亦低头。
廿纪移民新政策,共道南进尤宜北。
已敷文教暨南邦,又树声威震南国。
况闻启土辟山河,大半闽峤⑴越隽多。
此去同文更同种,信知地利兼人和。
我歌南风送君去,一篇权作南征赋。
他时返棹得南琛,翠羽明珠不知数。
⑴ 编者按:「峤」,底本误作「侨」,据《栎社第一集。逍遥诗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