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洪以南(1871~1927),名文成,字逸雅,号墨樵、无量痴者。清淡水厅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同治十年(1871)四月生于艋舺土治后街,后徙居淡水。祖父洪腾云,经营米郊致富。以南幼颖异,祖喜之,延泉州名孝廉龚显鹤课读,授诸经子史诗赋。乙未(1895)割台,避难泉州原籍,翌年应试,取进晋江县秀才。返台后,于明治卅九年(1906)任台北县办务署参事,十二月受绅章,曾担任艋舺保甲局副局长、台北厅检验役员、台北协会台北支部评议员、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嘱托、台北厅参事(1907)、淡水区长(1914)、街长等职。善诗文,能画兰竹,且家饶于资,乃蒐集各地散佚图籍、碑帖、文物,建达观楼以贮之,为北台著名藏书之所。与谢汝铨、林馨兰等共创瀛社,被推为第一任社长,时与当道相唱和。著有《妙香阁集》,惜今未见〖参考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页178至179,妙香阁集提要:「《妙香阁集》,世不多见,陈汉光君藏有日历大正二年活字版排印本一册,已非全璧,首有谢汝铨序,略云:『逸雅沉酣经史,陶铸百家,虽以浩瀚之才,仍出之千锤百鍊。故淡宕飘忽,腾芬挹秀中,每见离奇精警,搯肺镂肝之作也』。观其〈斋廊晚兴〉句:『一山横落月,千树掩柴关』、『野梅才破萼,官柳半垂丝』。便知其著力之勤,刻画之深。」〗,以下作品自《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时报》、《鸟松阁唱和集》、《南薰集》、《环镜楼唱和集》、《台湾诗荟》、《东阁倡和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网溪诗集》、《小东山诗存》、《台湾诗钞》等辑录编校。
七言律诗
① 编者按:《台湾时报》题作〈谨次蔗庵督宪瑶韵〉,《东阁倡和集》题作〈蔗庵督宪阁下为青?诗翁盛启吟筵于官邸荷蒙宠召临席谨和瑶韵赋呈诲正〉。
文章经济富崔鹏,心共长天秋水澄。
治策南荒施雨露,政声东阁彻山陵。
登堂雅望神仙侣,折节欢交鸥鹭朋。
诗酒会盟开制府,吟馀韵事话青灯。
杖履⑴追随载笔游,飞舟⑵南渡海天秋。
胸怀风月双清地,价重文章五大州。
入咏河山生特色,会盟鸥鹭洽同流。
超然物⑶外无官气,脱俗前身是子猷。
⑴ 编者按:「履」,《台湾时报》误作「藜」。
⑵ 编者按:「舟」,《台湾时报》误作「秋」。
⑶ 编者按:「物」,《台湾时报》误作「风」。
七言绝句
洞房花烛瑞光腾,春色洋洋妙趣生。
弹罢瑶筝重鼓瑟,宜家宜室乐和鸣。
① 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题作〈游大窟湖有引〉。
毓秀钟灵,无独有偶,此乃造物无私,以广大众之游骋。是以基隆有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诚可慨也。究其原由,盖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闻之久矣,小阳月杪,偕张七郎、林金钟二君,买棹往游,时有乡老向导,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西龙寺侧,竹林深处,见一穴。门仅三尺馀,屈膝而进,可挺立。斜左宽约二间,奇石高低,如床几状,祇供坐卧而已。右有窍,蛇行延阶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肠,深无底止,牧竖有入者,辄半途而返,畏其险也。然夏凉冬温,地质之异,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穴前数里之外,汪洋大海,气象万千,实足令人赏玩不置。夕阳欲坠,游兴难销,因赋数绝,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闻风兴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灵有知,当不以拙而见诮。〖《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处之诗序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湖在观音山麓西龙寺侧,丛竹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馀。石形如几榻,可坐卧,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肠,莫知所止。入者辄半途返,畏其险也。然洞夏凉而冬温,又临大海,自沪尾刺舟可至。从未有游之者。率赋四绝,以酬山灵。」
欲下山来⑴未忍归,风光世外想非非。
荡胸无际婆娑海,万里银⑵涛咽夕晖。
⑴ 编者按:「欲下山来」,《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作「据石哦吟」。
⑵ 编者按:「银」,《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作「波」。
毓秀钟灵,无独有偶,此乃造物无私,以广大众之游骋。是以基隆有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诚可慨也。究其原由,盖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闻之久矣,小阳月杪,偕张七郎、林金钟二君,买棹往游,时有乡老向导,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西龙寺侧,竹林深处,见一穴。门仅三尺馀,屈膝而进,可挺立。斜左宽约二间,奇石高低,如床几状,祇供坐卧而已。右有窍,蛇行延阶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肠,深无底止,牧竖有入者,辄半途而返,畏其险也。然夏凉冬温,地质之异,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穴前数里之外,汪洋大海,气象万千,实足令人赏玩不置。夕阳欲坠,游兴难销,因赋数绝,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闻风兴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灵有知,当不以拙而见诮。〖《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处之诗序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湖在观音山麓西龙寺侧,丛竹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馀。石形如几榻,可坐卧,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肠,莫知所止。入者辄半途返,畏其险也。然洞夏凉而冬温,又临大海,自沪尾刺舟可至。从未有游之者。率赋四绝,以酬山灵。」
留迹平沙挖尾湾,秋风饱送布帆还。
半江回顾西龙寺,云树迷茫隐约间⑴。
⑴ (作者注:「挖仔尾渡潮落时,凡有过客须涉泥沙数百步,大形不便。」)。(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皓皓平沙挖尾湾,秋风吹去复吹还。篷窗回首西龙寺,半在深林暮霭间。」)
① 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题作〈游大窟湖有引〉。又:《台湾诗录》诗题误植为〈怀安蕃通事吴凤〉。
毓秀钟灵,无独有偶,此乃造物无私,以广大众之游骋。是以基隆有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诚可慨也。究其原由,盖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闻之久矣,小阳月杪,偕张七郎、林金钟二君,买棹往游,时有乡老向导,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西龙寺侧,竹林深处,见一穴。门仅三尺馀,屈膝而进,可挺立。斜左宽约二间,奇石高低,如床几状,祇供坐卧而已。右有窍,蛇行延阶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肠,深无底止,牧竖有入者,辄半途而返,畏其险也。然夏凉冬温,地质之异,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穴前数里之外,汪洋大海,气象万千,实足令人赏玩不置。夕阳欲坠,游兴难销,因赋数绝,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闻风兴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灵有知,当不以拙而见诮。〖《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处之诗序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湖在观音山麓西龙寺侧,丛竹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馀。石形如几榻,可坐卧,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肠,莫知所止。入者辄半途返,畏其险也。然洞夏凉而冬温,又临大海,自沪尾刺舟可至。从未有游之者。率赋四绝,以酬山灵。」
过江联袂喜寻幽,杖策山腰半日游。
鸟道欹斜竹青翠,了无仙迹洞空留⑴。
⑴ 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台湾诗录》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剪江一叶快寻幽,曳杖山腰半日游。岚气浮青丛竹翠,了无仙迹洞空留。」
洞前一寺数人家,树不萌芽草不花。
老少争来谈往事,辉开此地作生涯⑴。
⑴ (作者注:「方外道士辉开者,不知何许人也。六十年前辟谷此洞,廿馀载后羽化,亦云奇矣。」)。(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台湾诗录》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洞前落落几人家,兹录于后:「洞前落落几人家,树老云深石作花。閒与山翁谈逸事,有人小隐学餐霞)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