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47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古风(续上)
机器局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乾坤火器不敢逞,上有炎轮下炎井。
大块水机不敢作,西有弱水东汤谷。
气机潜藏一朝开,千山万山鬼神哭。
机械循环何时穷,生民万类皆荼毒。
时势所趋亦难止,竭力为之将胡底。
损伤元气民怨咨,台湾脧削痛肤理。
加赋征商罄国赀,机器局中贮祸水。
国家自强在无形,销金铄石通精诚。
西洋有道不在器,惠政善谋无不兴。
国强不闻恃险马,区区利器何足行。
外虽示勇中心怯,西人亦岂畏虚声。

西洋灯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西人机巧无不可,不膏不脂能吐火。
一缕荧荧放电光,日暮人家燃千朵。
又有玻璃覆碗明,人家争置数盏灯。
或悬虚空或插案,照耀微茫白雪生。
中国圣人制度备,颠扑不破传利器。
流泽久长可百年,何乃世人竞为异。
西洋伎巧遍天下,中华物产失其利。
我叹台湾尚洋灯,一端可以验风气。
安得尧舜重光出,世间还淳返朴归郅治。

台湾官府纪事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前车载囊橐,后车载妻孥。
壮丁夹傍路,布地黄金铺。
江山方鼎沸,官府争首途。
国事彼何知,鼠窜保头颅。
何来庾吴郡,载去飞舳舻。
始知朝庙上,多此误国徒。
可怜海外民,日日望来苏。
去者已如鲫,在者亦犹驽。
行旌出郊野,阻截逢狗屠。
千夫拥锹锸,一夫起啸呼。
官长将焉往,进退局辕驹。
轿有七宝笥,箧有一箪珠。
匍匐献营垒,四出调兵符。
护卫过城甸,胜似供军需。
官守弃陷阱,生死脱崎岖。
海峤三千里,谁能为负嵎。

台湾沦陷纪哀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天倾西北度,地缺东南方。
蛟龙激海水,沦没蓬莱乡。
熬波沸巨浪,白日黯无光。
山俏牵木魅,土怪鞭石梁。
颠簸王母阙,震坼禹皇疆。
洪水湮部洲,燹火及昆冈。
嗟哉武陵客,坱莽失康庄。
避秦无源路,仰首望苍苍。
天心方有醉,西眷弥不遑。
玄枵淫岁纪,鹑首赐扶桑。
戈船起海岱,毒弩横汪洋。
寄托不得人,措置纷乖张。
射人空射马,擒贼不擒王。
不能捣巢穴,坐守任跳踉。
平日糜巨亿,海军等木僵。
柄政三十年,陆守复徬徨。
纷纷交涉事,议和绝不刚。
何为多设施,铁路亘遐荒。
大敌不敢战,乃受小敌创。
如许弹丸地,中国屈输将。
峨峨冲车轮,当路避螳螂。
叹我生此邦,眼泪作饭浆。
感时辄呜唈,事事结中肠。
复遭此世变,台海如沸汤。
输币兼割地,皇上费周章。
听为民主国,大总统曰唐。
玉人镌印绶,戎仆制旗常。
欢迎动郊野,宣耀照城阊。
覆舟得援溺,黔首喜欲狂。
逃遁先有人,万民阻行囊。
推戴大抚帅,中流恃宝航。
磨戈思一战,同泽赋三良。
黑旗兼栋军,曩岁经战场。
人心乃叵测,林氏首徜徉。
国恩不奋报,梓里不筹防。
敌氛来海上,引兵竟归藏。
无才哥舒翰,中夜起皇皇。
敌骑犹在边,唤渡觅洋商。
托词将督战,脱身沧海旁。
马厩冲烟火,无主乱兵攘。
居民不得安,招敌入城厢。
迟之逾三日,始见东兵行。
弹枪前队仗,炮子后筐箱。
马蹄行郭索,剑佩带锒铛。
头有髡发冠,腰无下体裳。
皂袍长至地,犹存古时装。
纠纷穿阛阓,住宿占民房。
杀戮幸不甚,老稚得踉蹡。
成群争越海,流离事堪伤。
叹息唐抚军,始末未交锋
敌得长驱进,拉朽施利铓。
谁料大厦倾,乃逢一木当。
香山苗栗间,义民起如蝗。
鏖战不得前,敌马徒披猖。
自言海上来,未遭此颉颃。
倡之者为谁,义士吴徐姜
用矛赴齐师,争推为徐骧。
绍祖亦悍斗,视死如阳阳。
吴君能统率,亦未易低昂。
村妇佐磨刀,耕农自裹粮。
力抗已兼旬,太守来共襄。
可恨县令李,掣肘不为倡。
无米巧妇炊,有沙道济量。
揭竿禦坚炮,无成亦足强。
五月迨流火,雷电破斧戕。
彼族添新兵,犀利何可尝。
刘帅援军至,迟缓徒奔忙。
曩土填决河,无益于河隍。
叹息台中郡,一旦同淜滂。
城下多死人,村间多痍疮。
乌鸦早暮飞,啄肉啼悲吭。
月黑鬼燐出,天暗飓台飏。
维时正上弦,暴雨继恒旸。
我在沧桑内,变迁托痴佯。
七月月几望,敌兵忽不扬。
游骑将南进,伏甲起深篁。
使之铩羽回,顿觉不翱翔。
可惜空弮搏,难当百鍊钢。
逾月聚兵往,民众见驱狼。
所叹刘光世,晚节不昭彰。
战守两茫然,坐镇岂民望。
为时固云久,赴敌未慨慷。
传闻于道路,今已去敖仓。
巍巍赤崁城,一带失保障。
可怜海外民,戴汉心未忘。
凶耗虽耳熟,疑信不求详。
昨日海关处,新令悬煌煌。
赋税将重征,不及恤流亡。
今春多灾异,天上分玄黄。
不出旬日间,澎湖受兵殃
为时甫半年,黑劫换红羊。
蹂躏二千里,犹未收欃枪。
嗟我中华产,长鬣对艅艎。
儒冠皆扫地,表海空泱泱。
千秋伦物国,一旦化狼◆。
譬如五彩凤,俯首九头鸧。
末世多如斯,晋宋已蜩螗。
愁思无由写,日日登北邙。
举目见蓬蒿,涕泗如逝湟。
哀哉乱世内,默默谋为臧。
⑴ 编者按:「锋」,《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绛」。
⑵ 编者按:「敌得」,《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原缺,据廖汉臣纂修《台湾省通志稿‧学艺志‧文学篇》(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民国四十八年,第三册,页九)引文补,《洪弃生先生全集》作「倭人」。
⑶ 编者按:「姜」,《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洪小如所藏抄本均误作「羌」,据《洪弃生先生全集》改。
⑷ 作者注:「汤兴。」
⑸ 作者注:「永福。」
⑹ 编者按:「军」,洪小如所藏抄本作「兵」。
⑺ 编者按:「空弮搏」,洪小如所藏抄本作「亦乌合」。又:「弮」,《洪弃生先生全集》作「拳」。
⑻ 作者注:「乙未(1895)二月廿旦,台地咸见天分玄黄二色,廿七而澎失。」
⑼ 编者按:「思」,洪小如所藏抄本作「绪」。

洋兵行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鲸鲵出尾闾,鼋鼍鸣海峤。
雨淫山鬼啼,风凄木精啸。
杀气干青霄,白日昏不照。
三三五五群,佩铳横剑鞘。
军帽小筒圆,复帛双股绕。
靴袖束紧身,时或长衣掉。
其黧而贱蠢,裸形露两窍。
呜呜满街衢,酣醺一狂叫。
是为东洋人,但觉兵威耀。
当其整队行,兵气肃无声。
惟闻马蹄铁,郭郭来重轻。
背负一糇囊,腰缠一革縢。
木箱驼炮子,稻草覆釜甑。
炮车转轮至,殷地时轰轰。
进退无金鼓,指点非旗旌。
笼鹅又牵牛,路上掠牺牲。
入市索民舍,居房折户闳。
偶闯入人家,携取两手盈。
大者胠囊箧,小者及罍瓶。
俘杀非王意,将令失章程。
台民不堪扰,或思愿属英
英夷岂吾类,转劣倭文情。
倭人处处是,黄色白肤理。
岛居有婆娘,貌近中华美。
照影在图中,纤纤裹素指。
兵人携在身,戏欲配汉子。
前朝有往来,最敬中邦士。
今丁国势衰,侮吾此为始。
祸胎谁养成,依稀傅相李。
⑴ 编者按:「愿属英」,《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洪弃生先生全集》均误作「属英夷」,据洪小如所藏抄本改。
⑵ 编者按:「吾」,洪小如所藏抄本作「我」。
⑶ 编者按:「吾」,洪小如所藏抄本作「我」。

皇天降灾殃,发自倭人手。
非彼能横行,天假为彗帚。
雨膏二百年,时数丁阳九。
或逢贪酷官,或遭跳梁丑。
潢池有沸汤,小民受其咎。
循环逾十秋,中辄生厄纽。
曩岁刘公来,台海经击掊。
纷糅及山川,削朘穷林薮。
一波未能平,一声狂鲸吼。
汪洋日出方,突如来祸首。
疆臣无瑰材,海天遭碎剖。
烽火遍全台,间时燎薪槱。
去冬台北城,忽有群雄纠。
聚沙不成团,焚如付乌有。
首从咸远飏,伤哉村童叟。
兹夏斗六门,亦复出抖擞。
彼族好扰人,乱丝益生绺。
闻说据在山,巉岩鬼神守。
彼族佩枪登,伤仆如坠缶。
失利无如何,馀怒及耕耦。
旁近几十村,村村焚成黝。
吾民居此间,如指在械杻。
所望天好生,意外能运肘。
俯提出妇孩,倒悬解耆耇。
吾民饥渴深,时时瞻箕斗。
骤雨不崇朝,暴风不恒久。
上天多变迁,云头灭苍狗。
岂有爱憎心,此薄而彼厚。
不过昏眚侵,太阳暂蒙垢。
真人驱天骄,名王系组绶。
献俘阙庙前,函头在左右。
未知我今生,得此遭逢否。
⑴ 作者注:「铭传。」
⑵ 编者按:「海」,《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每」。

老妇哀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出门逢老妇,白发蓬压眉。
倭兵蹴之行,哀哀泣路歧。
乞食不得饱,眼泪垂作糜。
问妇何所苦,呜咽不成辞。
有室无可归,残年丧子儿。
一家八九人,遭杀不胜悲。
大者能扶耜,小者仅知饥。
爱女倚房居,刺绣手牵丝。
大妇在炊下,淅米肉如脂。
一夕闻兵来,悚息泪交颐。
聚泣共吞声,忽有兵人窥。
闯入掠衣饰,索钱勒藏赀。
刀枪交股下,大者死阶墀。
回头视幼子,身首已分肌。
女妇骇啼走,并命于一时。
缕陈未及终,哭声已涟洏。
更端问老妇,摇首不闻知。
旁人纷纷说,甲乙亦如斯。
甲家益酷死,馈倭为倭欺。
遗下数顷田,芜秽草差差。
复存数间屋,入夜栖鸢鸱。
东家绝炊火,西舍游鹿麋。
亦有倭人宿,连甍卧豺罴。
破壁系鞍马,折门煮牲牺。
行人不敢过,迂路且鞭笞。
世衰人物贱,不死皆便宜。
翘首望苍天,言之有馀噫。
叹息百年上,琛赆朝四夷。
民物皆丰贵,鸡犬亦雍熙。
草野无知觉,听我吟哀诗。
⑴ 编者按:「胜」,洪小如所藏抄本作「成」。
⑵ 编者按:「肉」,《洪弃生先生全集》作「玉」。
⑶ 编者按:「未」,《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作「不」,据洪小如所藏抄本改。
⑷ 编者按:「路」,《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回」。
⑸ 编者按:「赆」,《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费」。

哀鸿篇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芦塞腾霜威,大地填杀气。
鹰搏击来,征鸿何处避。
嗷嗷向南山,复逢矰缴绁。
肃肃起秋声,飘飘洒毛血。
爰集在中泽,俯仰且偷生。
黍稻四野空,飞啄又安营。
我作哀鸿诗,未终泪盈把。
长距凌云霄,弱肉风尘下。
闻说云林地,今年遭屠杀。
垂翅落机中,破脑不得脱。
家室既摧残,脂膏亦剥割。
造化岂不仁,生物付夭阏。
哀哀群羽毛,枨触难为活。
凌空思奋飞,樊笼终有括。
中或失其群,饥鸣徒嘎嘎。
被絷啼向人,相视犹胡越。
今秋乃亢旱,郁风致恒旸。
禾粱半枯黑,草木纷萎黄。
鸿雁欲求食,四野如穷荒。
一粒即珠玉,未可升斗量。
接饭无所投,饥乌处处翔。
何以弋者流,缘株罝罟张。
残物以谋饱,人心胡不良。
寄语矰弋人,哀鸿已无肠。
戒杀犹未得,须为倾太仓。
更有澎湖路,沧桑海忽枯。
三十六峰屿,一旦焦为卢。
水咸不得雨,即雨草不苏。
鸿雁来何为,泽中徒叫呼。
岂有食可谋,更无田可芜。
往年海为耕,无食且饱鱼。
嗟哉鱼不得,啼血摧胸臆。
造物不孳生,吾为汝恻恻。
恻恻复恻恻,鸠形兼菜色。
城狐杂社鼠,日攒太仓食。
太仓日以盈,狐鼠日以生。
哀鸿自嗷嗷,岂有利爪争。
西风满地来,四野闻悲声。
昔日随阳鸟,今日刀俎鲭。
罗网多杀机,天地为阴坑。
我闻造化心,孵育靡不宁。
五雀与六燕,安有滋重轻。
闻我哀鸿诗,应为心怦怦。
⑴ 编者按:「饥」,《洪弃生先生全集》作「饥」。
⑵ 编者按:「林」,《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洪小如所藏抄本原缺,据《洪弃生先生全集》补。
⑶ 编者按:「枨」,《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振」。
⑷ 编者按:「饥」,《洪弃生先生全集》作「饥」。
⑸ 编者按:「弋」,洪小如所藏抄本误作「戈」。

澎湖失守纪事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杀气阴风北斗高,轰轰雷霆殷海涛(作者注:「澎湖炮声震及台湾。」)
仰首但见天周遭,鬨耳群惊海煎熬。
千里逝水闻滔滔,出地霹雳欢蛟鳌。
电音驿至报胜仗,明朝溃卒随波逃
依稀败耗人未信,溃卒登岸如猬毛。
市中咆喊虎怒号,战阵驱来羊一牢。
呜呼,四万义军同日死,陈涛之罪千秋指。
今日战士望风奔,保全首领走而已。
争诧西洋炮火神,中国炮火日日新。
军不训练弃与敌,城垒有炮奈无人。
岁未月卯日庚午,蓬莱海岱生烟尘。
春风吹浪作号泣,鲸鲵小丑抉龙鳞。
汉廷元老筹妙策,议和遣使出天津。
⑴ 作者注:「澎湖失守之越日,抚军电信有『我军极勇,而倭人已遁』语;又越日,而澎败卒至。」
⑵ 编者按:岁未月卯日庚午,即1895年农历4月7日。

停战遣使纪事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汉武射蛟临海岱,海水沸起蛟龙背。
昆明习战战士多,楼船百万皆鹳鹅。
海战虽失陆战兴,大冶堇山可铸兵。
又况燕云森壮士,一朝众志自成城。
君不见范阳鼙鼓动地来,李郭壁垒风云开。
金人马足中原播,宗岳韩刘一战破。
国家练军祸乱秋,志士义旗有同仇。
升平安坐谈韬略,临时或付流水流。
田单即墨犹保燕,长城万里夫何忧。
堪恨停战沮士气,楚人之鬼越人禨。
百万锋铓忽藏韬,战士坐甲空歔欷。
闻道使者出东洋,无从得见东倭王。
丧邦辱国此为甚,丛神土偶盈庙廊。
更闻上相欲亲使,包羞忍耻成何事。
幄帷画虎付虚空,肉袒牵羊甘跋踬。
积重如今竟难回,几时疆土可重恢。
沧海日到榑桑暗,阳阿晞发心为灰。
⑴ 作者注:「刘锜。」
⑵ 编者按:「士」,《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上」。

割地议和纪事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万里金瓯浑不缺,谁道千钧系一发。
艰危一旅可重兴,何为遽把皇图割。
今日以和保都城,恃和狎敌鼎且倾。
胜败兵家有常事,数败一胜势可争。
今日未尝为血战,激使好战谁敢轻。
犬戎在昔陷西京,宣王亲整六师征。
我朝三辅奠磐石,山海关外兵连营。
大帅养重不励士,坐使越甲吾君鸣。
下国尚耻城下盟,大国上相亲行成。
重重海陆失岩阻,战守无计和无名。
公孙用刺真下策,裴相不死非尊荣。
辽阳自曩钟王气,台屿于今成蓬瀛。
一朝蹙国数千里,奥蔽尽撤将焉撑。
嗟予头埋足又蹶,叩阍无从效曹刿。
眼见岛夷更得天,心痛中华长失岁。
沉沦身世付伧荒,分裂乾坤销猛锐。
仓海君无博浪锥,衔石今后同精卫。
⑴ 编者按:「叩」,《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即」。
⑵ 编者按:「更」,《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洪弃生先生全集》均作「竟」,据洪小如所藏抄本改。

追述去冬时事(发表于1896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时十一月岁乙未(编者按:乙未,即1895年。),台山北海如波沸。
遗民义气薄云霄,欲转汉天回汉地。
骤似雄风吹雨来,复似怒潮挟沙至。
重重夜袭台北城,惊杀倭兵失梦寐。
城头半夜起狼烟,城外连天列象燧。
倭酋持枪尽欲狂,倭卒寻刀起如醉。
越日彼族元节天,不成拜贺不就次。
电达全台皆戒严,火急三军齐结驷。
延城驱出领袖人,束以羁绁防生事。
是乃逢迎趋利徒,岂有才情能树帜。
狐疑鼠窜空怔营,维时外间尚无意。
彼族杀气犹未降,压阵冲锋出大帅。
天使遗民成国殇,二三首雄中炮踬。
雄徒四散登于山,可哀良善遭斩劓。
冬风惨惨吹哭声,阴雨凄凄飘肉骴。
平民庐舍数千家,灰烬之中无位置。
逃亡耕夫诈诱归,复以一坑除芒刺。
是时我正丧所生,倚门夜泣皋鱼泪。
闻之意惨心复摧,不能哀吟亦酸鼻。
年来衔石不能填,叹息海天出魍魅。
呜呼七哀兮,哀不尽,风云气。

绿林行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东洋兵气森如霜,破敌无声如虎狼。
一拳海上黑丸地,地窄不足供回翔。
数军弹压有馀势,狰狞恶貌惊洪荒。
谁知绿林多豪客,小丑不量出跳梁。
昼在山场夜城郭,凌空蔽日如飞蝗。
一指障目无泰山,劫夺民家穿营房。
洋兵瑟缩不敢出,有如猛虎畏群羊。
四围鸣炮声汹汹,两傍列炬光煌煌。
小寇由来过大敌,正正旗鼓阵堂堂。
入室横行无所惧,往复倒橐又翻曩。
委蛇欲退不遽退,辄向营头鸣数枪。
行人复说大坪山,白日出劫洋兵行。
初谓一吼噤万窍,谁知满身生烂疮。
南北烟尘复四起,兵且难行况善良。
呜呼绿林客,恨不为国出宣力。

洋关行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海风琅琅海水高,西油东布千百艘。
载以宝筏三五篙,未到鹿门皆逋逃。
关吏狞狞如鬼号,背上火枪腰铁刀。
下水挽筏牵上岸,充作公货饶尔曹,商人瞠视两眼如巨鳌。
泣诉不可得,关吏瞋尔言啰嘈。
吮尔皮血盬尔膏,东头有虎千百牢。

叩阍辞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海外之民同戴天,覆盆在顶天悬悬。
天所覆载无颇偏,何为此地民颠连。
乙丙之际烽燧然,丁戊之交民孔瘨。
天魔对人舞蹁跹,鱼羊食人血湔湔。
杀人如篦如草菅,民居此间如拘挛。
足如茧缚手如捲,如肉如醢在刀边。
如獐如麋狼虎前,虎则咆哮狼流涎。
耳雷鼻火涎如泉,磨牙抉爪为戈鋋。
罗刹鬼国黑风旋,人肉为粮膏为餐。
一餐未饱万骨攒,肩膊高于火焰山。
浑沌无窍亦镵镌,况为血气何能全。
不角不爪堪一叹,天骄肆虐群生孱。
人类尽为异类残,何有飞走及蠉蠉。
杀机所逞毒◆◆,蒸为疫疠及黄瘅。
纷纷跕跕堕乌鸢,死或僵仆病迍邅。
病者死者郊遂迁,不然须遭挞与鞭。
重则系缧年复年,或鸩而死即方便。
讳死讳病泪涟涟,人间万户如禁烟。
疫所不及亦苦旃,防病骈将无病牵。
瓜蔓之抄果蔓延,我且翘首一问天。
天纵彼暴何为焉,岂为气数天无权。
古有大劫经三千,劫灰未满无可填。
须将人类劫中煎,但是为劫何矫虔。
祇将一岛付炎燀,东西之海何平平。
中央一土独倒颠,文物之邦辱腥膻。
伦类之祖一线绵,未知冥漠夫何言。
高高下下皆陶甄,生人机械亦戋戋。
天岂无力为转圜,何为坐视距喙专。
山有罴貙野有豻,狰狞头角行蹒跚。
避地欲到天门难,仰空呼吁天阊关。
⑴ 编者按:乙丙,即1895年与1896年。
⑵ 编者按:丁戊,即1897年与1898年。
⑶ 编者按:「仆」,《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企」。

斗米叹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斗米易钱钱一囊,台湾未闻此奇荒。
闻之自古疑荒唐,不意年来屡屡尝。
今年米价尤殊昂,一斗二升银煌煌。
市中之米作珠量,食米之人膏粱肠。
贫民得米为米浆,升杓在手千金装。
又有无米无可望,朝朝采藿登首阳。
旱潦之后草色黄,茹草不得为寇攘。
明火杀人取所藏,比于倭人尤堂皇。
劫夺孰与税敛强,时或放火烧民房。
亦习洋氛效薄凉,暴政焚杀皆寻常。
盗为饥驱情可伤,况有道殣无劻勷。
算及锱铢添税章,民不得食泪汪汪。
房捐市税何处偿,说增一倍告四方。
人人争欲望苍苍,望天或雨钱与粮。
无肉可敷眼前疮,无水可苏赪尾鲂。
呜呼,无米孰为指太仓。
⑴ 编者按:「饥」,《洪弃生先生全集》作「饥」。

估客行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曾闻海上蓬莱山,珊瑚之树翡翠环。
贸易往往得奇货,千艘万舶随去还。
今日来时非畴昔,魍魉攫人惊远客。
牵船上岸不放行,千金万宝皆一掷。
邱墟惨淡何市阛,轻行辄罚千百锾。
去家既苦远,居此复苦艰。
误入蓬莱山上山,无乃南峤鬼门关。
⑴ 编者按:「随」,洪小如所藏抄本作「任」。

田亩叹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拮据置田亩,苟且充鹤餔。
姑为口腹计,岂暇子孙图。
视彼连阡陌,勺水与江湖。
奈何丁官厄,向我开广途。
横攘十亩地,顿减十斛租。
五鹿逢与块,空对野人呼。
昔人谋肥遁,日夕思莼鲈。
我食犹被夺,况望千木奴。
回头视野老,颜色惨更枯。
负耒无田耕,思欲作亡逋。
见说浊溪水,架有假铁桥。
一溪溉万田,万户仰以饶。
昨者洪潦生,桥梁被冲漂。
铁路畏濡滞,遏水修泥橇。
至今八堡浍,未有涓滴浇。
秧针初插土,日中旋枯焦。
况在夏秋交,大火似焚烧。
沾体涂手足,叹息腹空枵。
无以宽赋敛,岂复免征徭。
田家及佃户,助长思揠苗。
勺水不得濡,复欲徵水租。
水租犹尚可,地租恶追呼。
水租为公用,地租为国帑。
厉行籍没法,不比偿宿逋。
窃叹商鞅家,无此聚敛徒。
丁户计口收,房屋亦征输。
入市复算缗,锥末及锱珠。
削朘将到骨,未止占剥肤。
茫茫沧海桑,何日变膏腴。
损失泣万家,我亩良区区
今人言避世,漫欲托渔樵。
岂知山海间,无处可逍遥。
环牢绝隙地,林壑惨不憀。
斧斤及网罟,薮泽宁汝饶。
区区数卷书,牖户亦萧条。
惟我读书窗,生意草色摇。
砚田废不耕,诗酒乐箪瓢。
漱石枕流水,看山忘饥枵。
盘桓五柳下,斗米未折腰。
收穫望明春,歌啸过村桥。
⑴ 编者按:「田」,《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佃」。
⑵ 编者按:「浊溪水」,《洪弃生先生全集》作「浊水溪」。
⑶ 编者按:「路」,洪小如所藏抄本作「道」。
⑷ 作者注:「去年造铁路,所捐台湾田亩以亿万计,是国谓赋为『地租』。」

大扫除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壬寅夏四月,土匪大扫除。
号令一朝下,万室为邱墟。
当其设甘饵,信誓说降初。
始作周郑质,继藏盟府书。
长待以不死,山泽任樵渔。
服从一以久,杀机起籧篨。
南北及中央,同日入周阹。
一时敦杯酒,万口为臡菹。
一二勇决夫,枪火伏衣裾
作势与之敌,反噬不踌躇。
木毙人亦摽,虽死异羊猪。
馀悉骈首戮,载出薄笨车。
妇孺从流移,人弃室亦潴。
南投斗六间,杀气惨不舒。
阴风扑人面,燐火遍里闾。
哀哉归顺徒,不得求为鱼。
⑴ 编者按:壬寅,即1902年。
⑵ 编者按:「裾」,《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裙」。

大讨伐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丙午方隆冬,生番大讨伐。
叠嶂摩青天,连营一齐发。
白日照深箐,朔风响林樾。
烈火焚高邱,炮声夜未歇。
凿齿与雕题,相逢即驰突。
其俗本狉獉,其人如鹰鹘。
抚之曾几时,屠之起仓猝。
殆为垦荒来,辟土不容忽
遂使瓯脱间,亦走东洋卒。
平野多草莱,何用入穷窟。
师劳久无功,万山掷枯骨。
狞树蛇蛰蟠,怪石鬼面凸。
谷暗丛木呼,径险古苔滑。
生番何处栖,腥风动溟渤。
呦呦麋鹿哀,莽莽狐兔没。
长坑无所施,群峰立峍崒。
⑴ 编者按:丙午,即1906年。
⑵ 编者按:「忽」,《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易」。


共47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