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共439,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章甫(1760~1816),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江宝钗撰)
五言律诗
看鹤盘松顶,煮茗月明天。
此间得佳趣,翁真地上仙。
心清非学佛,坐久不参禅。
养气游天地,造化一炉烟(江宝钗编校)。
爆竹连声响,晨兴气象新。
岁尊今日首,历入去年春。
堂上周双甲(作者注:「时双亲年登六秩。」),盘中列五辛。
儿孙上椒酒,相与庆良辰(江宝钗编校)。
东风嘘海表,蓬荜亦生春。
天启三元运,人痊百病身。
平安真是福,澹泊未全贫。
传座从兹始,开琼莫厌频(江宝钗编校)。
检君遗稿读,添我泪痕频。
诗骨遒唐宋,文心尚汉秦。
如何名下士,竟谢学中人。
可怜玉楼记,还催去后身(江宝钗编校)。
选胜肩舆转,搜奇屐齿通。
云深藏野寺,树古老秋风。
眼入青霄里,心雄碧海中。
归途霞返照,散满鹭江红(江宝钗编校)。
投荒垂老者,万死一生间。
白发三千里,黄沙百二关。
冲开烟瘴塞,踏破岭云悭。
闻道天涯健,相期海外还(江宝钗编校)。
诵读还吾素,乾坤老此心。
三杯排闷酒,一曲卖愁琴。
辱受甘愚谷,机谋陋汉阴。
无聊烦笔墨,莫厌惯清吟(江宝钗编校)。
云锁枫亭驿,风狂雨过溪。
乱流争赴壑,涨浪欲无蹊。
沙压桥吞石,崖悬马滑泥。
行行都且止,不是为途迷(江宝钗编校)。
此去三山景,惟馀十里程。
忽闻风夜吼,故阻客晨征。
波浪长江险,烟尘古道横。
石尤来作恶,几日到榕城(江宝钗编校)。
① (此组诗又载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过江山县)
晨装过异县,策马历虬松。
酒力霜威减,诗情雪意浓。
石头排鼎峙,柳眼睡烟重。
记取江山胜,行行度晚冬(江宝钗编校)。
① (此组诗又载台银本《半崧集简编》)。(立春日独酌)
四时今第一,独酌且言欢。
节莫忙中过,途经险处盘。
催人霜鬓老,容我酒肠宽。
几日班联上,朝天又正冠(江宝钗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