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共42,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清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光绪二十三年(1897)所出版的《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此外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全台诗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蠡叟、冷红生……等。福建闽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文精舍、京师金台书院讲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担任京师五城学堂教习,三十二年(1906)任教京师大学堂。教学之馀,由他人口译,他以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馀种(或言共二百馀种),世称「林译小说」,乃引介西方文学之先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与王寿昌合译之《巴黎茶花女遗事》最为著名。平生著述丰富,与古文相关者如《畏庐文集》、《春觉斋论文》、《文法讲义》……等数十种;诗作如《闽中新乐府》收仿乐府体诗歌三十二首,内容激议时政,倡导改良,是其于1897年所出版的平生第一部著作,风行海内,王松《台阳诗话》特别予以介绍;外如画作《畏庐遗迹》、理论专著《春觉斋话论》,都为世人所赞誉。 林纾曾经二度来台,其一是在1867年时,从福州搭乘「华福保」轮船来台湾省父,其《畏庐琐记》提及此事,当时滞居淡水三载,曾拜访板桥林家;其二是在1878年时,奔其弟林炳耀之丧而来,此次亦在台约三年之久〖参见汪毅夫《台湾近代文学丛稿》(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页32-33。〗。然有关林氏寓台活动,目前缺乏文献,详情难稽。(黄美娥撰)词学图录
林纾(1852-1924) 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主京师大学堂讲习,入民国任教北京大学。有《畏庐诗存》,并译西洋小说170余部。
七言律诗
少年里社目狂生,被酒时时带剑行。
列传常思追剧孟,天心强派作程婴⑴。
忍寒何必因人热,超义无妨冒死争。
到此一齐都忏悔,道书坐对短灯檠。
⑴ 四十年来,连为亲友鞠孤儿七八。其最廑余怀者,则王林两小生。事见下
不留宿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⑴。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难敢放言。
心折竹溪名父子,从他闽洛溯渊源。
⑴ 余悼亡后,有某校书者,艳名震一时,初不谋面,必欲从余,屡以书来,并馈食品。余方悲感,卒不之报,且不与相间。同辈恒以为忍
总角知交两托孤(王薇庵、林述庵两先生),凄凉身正在穷途。
当时一诺凭吾胆,今日双雏竟有须⑴。
教养兼资天所命(一在余家十一年,一九年),解推不吝我非愚。
人生交友缘何事?忍作炎凉小丈夫!
⑴ 一为雨楼孝廉,薇庵子;一为复生少将,述庵长子
金台讲席就神京⑴,老友承而晋六卿(素庵尚书)。
我不弹冠为贡禹,公先具疏荐弥衡。
伧荒那办官中事,萧瑟将为海上行⑵。
多谢尚书为毁草(公即毁草,驰而留余勿行),食贫转得遂余生。
⑴ 金台书院主讲者,多退老之六卿,次亦词臣,余独以布衣受聘
⑵ 尚书以壬寅十二月二十七日具草,将以癸卯元旦上之,专折保余引见。余报书将晦日南下
怜才谁似郭公贤⑴,荐我名居诸老先。
充隐本非真处士,辞征曾赋返游仙(余作反游仙五首上侍郎)。
头皮未送宁奇节,肝胆相亲似宿缘。
此事不惟知己感,承平忆到德宗年。
⑴ 春榆侍郎荐余经济特科,名在张坚伯诸人之先。余以书陈谢不赴。书见初集
卅载倾心沧趣楼⑴,风流宏奖世无俦。
自经导诱诗源得,尽览收藏画笔遒⑵。
艺苑共尊今六一,经筵代进我春秋(余著左传撷华,公为进呈御览)。
八年前附香山社⑶,末座匆匆亦白头。
⑴ 沧趣楼,在螺江,为陈太保别业。太保善余,至为契重
⑵ 公藏画极伙,悉出示余,时或假诸内府,其契重至矣
⑶ 京师有晋安耆年会,公首席,余末座
文章宁复见为人,我服遗山论世真。
尚气立生无为谤,恃名易坠不訾身。
投书狎至劳邮传⑴,拙集频翻愧手民⑵。
两事看来均分外,日防遗行玷吾闽。
⑴ 每岁必得海内名流投书,均不相识。年必数十函,盈筐笥矣
⑵ 自注:畏庐前后集,翻数十次,售至二万部
崇陵九度哭先皇,雪虐风饕梁格庄。
百口人争识越分,一心我止解尊王。
世无信史谁公论,老作孤臣亦国殇。
留得光宣真士气,任他地老与天荒。
烟云供养御书鲜⑴,一道纶音落九天。
槁项幸从遗老后,剜心欲献圣人前。
惜逢颓运如今日,恨不沙场死壮年。
得傍皇居臣愿遂,移家争忍出幽燕。
⑴ 少帝御书春条赐臣纾,凡三次,烟云供养为前年十二月所颁
渐台未败焰恢张,竟有征书到草堂。
不许杜微甘寂寞,似云谢胐善文章。
胁污阳托怜才意,却聘阴怀觅死方⑴。
彻幸未蒙投阁辱,苟全性命托穷苍。
⑴ 洪宪僭号,征为高等顾问。又劝进时,内务部以硕学通儒见征,赴署署名劝进。余幸以病力辞。计不免者,则预服阿芙蓉以往,无他术也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移译泰西过百种⑴,传经门左已千人⑵。
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
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⑴ 余同通西文者,译泰西小说近一百五十种,今合百种为余丛书
⑵ 娄东授经,门左千人,门右千人。余已过之
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
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
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
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
作客长安二十年,时闻乞米到门前。
食贫与子尝同病,博施如尧岂有权。
未敢自侪游侠传,不妨略剖卖文钱。
肯从杜白矜裘厦,阳羡曾无半亩田⑴。
⑴ 十年以来,屡得乞米之帖,余皆应。以四十年计,余所糜者已万金矣
能排元美惟熙甫,稍近昌黎只穆修。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⑴。
⑴ 先生尝为我曰:诗书三帙,一传子孙,一上陈太傅,一与弟。
乍闻亟相徵从事,果见元戎莅草堂。
九诣谁讥刘尹薄,一家未为武安忙。
到门鉴我心如水,谋国怜君鬓渐霜。
云雾江天长寂寞,何缘辨取客星光。
似闻草木发奇芬,沿路峰皆斧劈纹。
瞬息阴晴终作雨,高低松栝偶来云。
响泉坠涧前溪应,危径穿山积绿分。
竹轿飘然空翠里,林峦转处待诸君。
模糊度过少年场,长物惟余书满床。
一病几乎收鬼录,千金偶尔得良方。
天教留眼看因果,我自无心入老庄。
解道黄昏情愈适,松篁高处遍斜阳。
七言绝句
十年卖画隐长安,一面时贤胆即寒。
世界已无清白望,山人写雪自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