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75,分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古风(续上)
皇皇造化钧,橐籥生万汇。
林林满穹壤,异体实同气。
痛痒本相关,彼己当一视。
矧惟守令职,休戚我焉寄。
盍推若保心,眷焉抚孩稚。
横目事征求,往往学顽痹。
床剥肤已侵,鹰击毛尽挚。
但期己丰腴,皇恤彼憔悴。
近来二十年,贪风日滋炽。
蒲萄得凉州,西园鬨成市。
环詹(四库本作瞻)郡邑间,太半皆污吏。
民穷盗乃起,原野厌枯胔。
哀哉罹祸徒,念之辄挥涕。
天地忽开张,清飙扫氛曀。
我乃于此时,拥旄忝为帅。
顾惭老儒生,蹇拙乏长技。
同官为僚友,努力图共济。
惟闽古大都,星罗邑十二。
岂无良大夫,与我同厥志。
要如羔羊直,委蛇自无愧。
勿为硕鼠贪,踯躅乃多畏。
上方明黜陟,我亦公举刺。
民言即丰碑,令问疾邮置。
黄堂一卮酒,殷勤抒至意。
慎勿多酌余,忧心正如醉。

严宸有追诏,趣上太守符。
疲民未苏醒,还顾空踌躇。
来寻灵源盟,喜与佳客俱。
始酌清泠泉,一浣丹墨洿。
超然烦溽中,著身在冰壶。
迟明陟危亭,云涛渺空虚。
烟霏倏开阖,峰峦时有无。
伟哉此绝观,雄压东南隅。
苍崖万仞立,四面环琼琚。
翠木巧蔽亏,亭午清阴敷。
令人澹忘归,似到真华胥。
忆昨泛莲日,选胜邀朋徒
摩挲岩上刻,慨仰赵与朱。
举觞酹且盟,一节期终初。
重来三十年,恍如隔朝晡。
并游四五人,存者独老癯。
有怀子陈子,感叹为欷歔。
子抱明月终,我方长涂趋。
颠踣惧不免,儆省当何如。
愿言祝同社,著力相携扶
禅伯亦可人,新结峰顶庐。
老我故倦游,轩冕非所娱。
会须脱尘鞿,来依懒瓒居。

张生父子称紫阳,于容人物非寻常。
能传遗像数百本,粹然千载存无忘。
言学工夫日星皎,无言气象真难晓。
后学深明未发时,始信张生功不少(同上书卷一八二二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宜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歇。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瞋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脩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鍊,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脩昆崙,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须换著。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切宜记,君子之人守斋戒。
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濯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其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风入脑,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养伤身。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萦。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
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
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谢天地。
身安寿永是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⑴ 清康熙五十六年抄本《西山真文忠公卫生歌》

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尽道武陵溪上路。
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
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
莫是东君嫌淡素。
问花花又娇无语。

四言诗
思诚箴 南宋 · 真德秀
四言诗
诚者天道,本乎自然。
诚之者人,以人合天。
曰天与人,其本则一。
云胡差殊,盖累于物。
心为物诱,性逐情移。
天理之真,其存几希。
岂惟与天,邈不相似。
形虽人斯,实则物只。
皇皇上帝,命我以人。
我顾物之,抑何弗仁!
维子思子,深悯斯世。
指其本源,祛俗之蔽。
学问辨行,统之以思。
择善固执,惟日孜孜。
狂圣本同,其忍自弃?
人十己千,弗至弗已。
云披雾卷,太虚湛然。
尘扫镜空,清光自全。
曰人与天,既判复合。
浑焉一真,诸妄弗作。
孟氏继之,命曰思诚。
更两钜贤,其指益明。
大哉思乎,作圣之本。
归而求诸,实近非远。

理一箴 南宋 · 真德秀
四言诗
或问予天,予对曰理。
阴阳五行,化生万类。
其用至神,然特气尔。
必先有理,而后有气。
苍苍盖高,包含无际。
其体至大,然特形只。
形气之凝,理实主是。
无声无臭,于穆不已。
天之为天,斯其为至。
分而言之,名则有异。
乾其性情,天其形体。
妙用曰神,主宰曰帝。
以其功用,曰神曰鬼。
专而言之,曰理而已。
大哉至哉,理之一言。
天以此理,位上为天。
物资以始,是谓乾元。
地以此理,而位下焉。
物资以生,实承乎乾。
人生其间,眇然有已。
乃位乎中,而参天地。
惟其理一,所以如此。
天地与人,理固一矣。
人之与物,抑又岂二!
天地人物,万殊一实。
其分虽殊,其理则一。
天地无情,纯乎一真。
至诚不息,终古常新。
曰天地人,理则惟钧。
或不相似,以人有身。
气质不齐,私欲相因。
惟圣无欲,与天地参。
理浑然一,形肖而三。
下圣一等,于时保之。
未能乐天,畏天之威。
畏天伊何,无终日违。
及其至也,与圣同归。
一者谓诚,惟天惟圣。
希圣之贤,主一持敬。
敬而戒惧,弗闻弗见。
敬而谨独,莫见莫显。
敬而穷理,则明乎善。
如临如履,心常战战。
一而无适,有失者鲜。
如或不尔,禽兽不远。
人物之初,理同一原。
人灵于物,曷为其然。
形气之禀,物得其偏。
是以于理,不通其全。
人得其正,固非物比。
全体贯通,性为最贵。
最贵之中,又有不同。
气有清浊,质有美恶。
曰圣贤愚,其品殊途。
浊者恶者,愚不肖也。
其清其美,则为贤知。
得美之美,得清之清。
无过不及,纯粹灵明。
天理浑然,无所亏丧。
斯为圣人,至诚无妄。
圣性而安,贤学而行。
愚而能学,虽愚必明。
愚而不学,是自暴弃。
下愚不移,正此之谓。
乾父坤母,民胞物与。
四而实一,穷亘今古。
四者之内,物为最贱。
天地与人,则无少间。
胡世之人,多间以私。
上不化赞,下甘物为。
上智下愚,学知困知。
就人而论,亦分四岐。
理焉本一,人自为四。
下愚之人,盖不足齿。
困知可贤,圣可学能。
奈何为人,不求践形。
理在两间,一本殊分。
散为百行,别为四端。
或谓之道,或谓之诚。
千言万语,一之异名。
万事万物,胥此焉出。
理一之义,周遍详密。
理万而一,心为主宰。
心一而万,理之宗会。
在天曰理,在人曰心。
理一曰实,心一曰钦。

楮君之先,滕同厥宗。
麻源湛卢,岂其分封?
粤有智者,创之为纸。
传圣贤心,衣被万世。
巧者述之,制为斯衾。
覆冒生人,厥功亦深。
朔风怒号,大雪如席。
昼且难胜,况于永夕!
岂无纤纩,衣以厚缯。
拥之高眠,可当严凝。
井地不行,民俗所窭。
终岁之廑,弗给布絮。
一衾万钱,得之曷繇?
不有此君,冻者成丘。
我尝评君,盖具四德。
盎兮春温,皓兮雪白。
廉于自鬻,乐于燠贫。
谁其似之?君子之仁。
我方穷时,惟子与处。
岂如弁髦,而忍弃女?
不歃而盟,偕之终身。
且将传之,于万子孙。
咨尔小子,惟素可宝。
敝缊是惭,岂曰志道?
奢不可纵,欲不可穷。
去华务实,前哲所同。
以侈致丧,何羡乎季伦之锦障;
以德见钦,何陋乎温公之布衾?
忲心一开,其流曷已!
兽攫狼吞,实自兹始。
故曰俭者廉之本,廉者行之先。
吁嗟汝曹,可不勉旃!

衣锦絅衣,裳锦褧裳。
有美于中,而弗自章。
云胡昔人,若是其晦?
为己之功,无与乎外。
凛焉戒惕,于隐于微。
我欲亡愧,匪蕲人知。
充实光辉,其积莫掩。
而我之心,惟一韬敛。
细人有善,汲汲暴扬。
敝缊中閟,文锦外张。
孰知圣门,回愚参鲁。
朴兮若无,至美森具。
《中庸》之末,凡八引《诗》。
声臭泯然,繇此其基。
渊乎旨哉,圣学之妙。
入德之门,曰惟至要。
猗欤王子,日处此斋。
益深益微,古人与偕。

敬义斋铭 南宋 · 真德秀
四言诗
惟《坤》六二,其德直方。
君子体之,为道有常。
内而立心,曰直是贵。
惟敬则直,不偏以陂。
外而制事,曰方是宜。
惟义则方,各当其施。
曰敬伊何?惟主乎一。
凛然自持,神明在侧。
曰义伊何?惟理是循。
利害之私,罔汩其真。
静而存养,中则有主。
动而酬酢,莫不中矩。
大哉敬乎,一心之坊。
至哉义乎,万事之纲。
敬义夹持,不二不忒。
表里洞然,上达天德。
昔有哲王,师保是询。
丹书有训,西面以陈。
敬与怠分,义与欲对。
一长一消,祸福斯在。
怠心之萌,阘焉沈昏。
欲心之炽,荡兮狂奔。
惟此二端,败德之贼。
必壮乃犹,如敌斯克。
怠欲既泯,敬义斯存。
直方以大,协德于坤。
一念少差,视此斋扁。
严师在前,永诏无倦。

清泉铭 南宋 · 真德秀
四言诗
芙蓉嵯峨,与天相摩。
气与天通,秀绿浮河。
地灵脉润,如江之沱。
乃吐斯泉,于山之阿。
行道渴饮,孰曰弗过。
净洗五浊,澡雪百疴。
涓涓无穷,广济实多。
馀泽所被,芃芃黍禾。
上善利物,其达盈科。
名揭而清,万古不磨。

心经赞 南宋 · 真德秀
四言诗
舜禹授受,十有六言。
万世心学,此其渊源。
人心伊何,生于形气。
有好有乐,有忿有懥。
惟欲易流,是之谓危。
须臾或放,众慝从之。
道心伊何,根于性命。
曰义曰仁,曰中曰正。
惟理无形,是之谓微。
毫芒或失,其存几希。
二者之间,曾弗容隙。
察之必精,如辨白黑。
知及仁守,相为始终。
惟精故一,惟一故中。
圣贤迭兴,体姚法姒。
提纲挈维,昭示来世。
戒惧谨独,闲邪存诚。
曰忿曰欲,必窒必惩。
上帝寔临,其敢或贰!
屋漏难隐,宁使有愧?
四非当克,如敌斯攻。
四端既发,皆扩而充。
意必之萌,云卷席撤。
子谅之生,春嘘物茁。
鸡犬之放,欲其知求。
牛羊之牧,濯濯是忧。
一指肩背,孰贵孰贱?
箪食万钟,辞受必辨。
克治存养,交致其功。
舜何人哉,期与之同。
维此道心,万善之主。
天之予我,此其大者。
歛之方寸,太极在躬。
散之万事,其用弗穷。
若宝灵龟,若奉拱璧。
念兹在兹,其可弗力?
相古先民,历历相传。
操约施博,孰此为先。
我来作州,茅塞是惧。
爰辑格言,以涤肺腑。
明窗棐几,清昼垆熏。
开卷肃然,事我天君。
按:《心经》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会稽郡王像赞 南宋 · 真德秀
四言诗
内德温纯,外容庄重。
为我门楣,作我梁栋。
幼学壮行,明体达用。
按:《钱氏家书》第二种。

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

辞赋
玉溪先生结庐章泉之上垂七十年,无轩冕之累己,有箪瓢之乐天,揭「鱼计」以名亭,绍祖风于圃田。
居一日,饮客于斯亭之上,超方羊以自得,顾万象之皆妍。
时也,日将夕而红酣,沼无风而绿净,见鯈鱼之成群,闯寒波而游泳,若空行而无依,涵天水之一镜。
俄初月之沈钩,倏深潜乎翠荇。
其浮游也,似无心而时出;
其远逝也,似见几而知警。
先生悠然,心旷神怡,讽小宇之雄篇,哦稼轩之英词。
客有起而问曰:「鱼本无情,何计之为?
子固非鱼,奚鱼之知」?
先生笑而应曰:「谓鱼为有计邪,子将诋予之欺,谓鱼为无计邪,吾亦笑子之痴,盍亦两忘而俱适可也。
抑尝即庄生之言而试思乎?
粤自太古邈,淳风离,勇者角力以倖胜,巧者矜能而衒奇,茍一饷之可乐,快性命而争之,谓谋身之允臧,卒反蹈乎危机。
伟南华之著论,将警愚而觉迷。
富贵人所嗜则媲之腐鼠,纷华人所羡则况之文牺。
为利而斗则争地之蜗,以智而死则刳肠之龟。
独鱼之自适其适,若忘情于得丧,故大则述鲲化于天池,小则玩鯈游于濠上。
盖其为物也,从容夷犹,逍遥閒放。
静则以蘋藻为室庐,动则视江湖为寻丈。
不借润于嘘濡,而相忘于沆漭。
任公何所投其犗,豫且何所施其网?
此其所以为得也。
彼区区之虱蚁,方且娱暂安于股鬣,饕微腥于砧几,又乌可同域而议哉!
嗟利欲之诱人,甚香钩之饵鱼。
彼潜鳞之何知,犹或避而全躯,人固灵于万类,乃昧笱而蒙罛。
曾所得之几何,甘颠冥于畏涂。
此累棋危橦之喻,宇子所以慨然而长吁也。
眷我生之无庸,幸脱世之羁绂,付万事于浮云,独观鱼以终日。
诚作计之甚左,差身閒而心逸」。
于是客怃然自失,曰:「先生之言达矣,仆何足以窥其万一」!
乃相与釂饮浩歌,不知乌轮之东出。


共175,分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