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15,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四言诗(续上)
六尘既空,出入息灭。
松摧石陨,路迷草合。
逐兽于原,得箭忘弓。
偶然汲水,忽然相逢。

劳我者晰,休我者黔。
如晏如岳,鲜不僻淫。
是哀骀它,澹台灭明。
各妍于心,得法眼正。

以口说法,法不可说。
以手示人,手去法灭。
生灭之中,自然真常。
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其十七 第十七庆友尊者(1100年)
四言诗
以口诵经,以手数法。
是二道场,各自起灭。
孰知毛窍,八万四千,皆作佛事,说法炽然。

右手持杖,左手拊右。
为手持杖,为杖持手。
宴坐石上,安以杖为。
无用之用,世人莫知。

罗汉赞(1084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左手持经,右手引带。
为卷为开,是义安在。
已读则卷,未读则开。
我无所疑,其音如雷。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1071年11月3日)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是惟宝觉,大士之像。
因是识师,是则非师,因师识道,道亦如是。

净因净照臻老真赞(1088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净故能照,为照故净。
亦如是身,孰知其正。
四大是假,此反为真。
从古圣贤,所莫能分。
视彼如此,凡贼皆子。
喜甲怒乙,虽子犹贼。
人方自我,物固相物。
是故东坡,即此为实。

东莞资福堂老柏再生赞(1100年10月)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生石首肯,奘松肘回。
是心苟真,金石为开。
堂去柏枯,其留复生。
此柏无我,谁为枯荣。
方其枯时,不枯者存。
一枯一荣,皆方便门。
人皆不闻,瓦砾说法。
今闻此柏,炽然常说。

无名和尚传赞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道无分成,佛无灭生。
如影外光,孰在孰亡?
如井中空,孰虚孰盈?
无名和尚,盖名无名。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叙)(1070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我观世间,诸得道者,多因苦恼。
苦恼之极,无所告诉,则呼父母。
父母不闻,仰而呼天。
天不能救,则当归命,于佛世尊。
佛以大悲,方便开示。
令知诸苦,以爱为本。
得爱则喜,犯爱则怒,失爱则悲,伤爱则惧。
而此爱根,何所从生?
展转观察,爱尽苦灭,得安乐处。
诸佛亦言,爱别离苦。
父母离别,其苦无量。
于离别中,生离最苦。
有大长者,曰朱寿昌。
生及七岁,而母舍去。
长大怀思,涕泣追求。
刺血写经,礼佛忏悔。
四十馀年,乃见其母。
念报佛恩,欲度众苦。
观诸教门,切近周至。
莫如梁武,所说忏悔。
文既繁重,旨亦渊秘
一切众生,有不能了。
乃以韵语,谐诸音律
使一切人,歌咏赞叹,获福无量。
时有居士,蜀人苏轼。
见闻随喜,而说偈曰:(一章)
长者失母,常自念言:母本生我,我生母去,有我无母,不如无我。
誓以此身,出生入死,母若不见,我亦随尽。
在众人中,犹如狂人,终日皇皇,四十馀年,乃见其母。
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
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针,不谋而合
我未见母,不求何获,既见母已,即无所求。
诸佛子等,歌咏忏文,既忏罪已,当求佛道,如我所说,作求母观。(二章)

武肃王像赞(1077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大人虎变,君子龙潜。
承家开国,骏德惟玄。
我瞻王颜,乔岳泰山。
俎豆吴越,亿万斯年。
眉山苏轼敬赞。

赵清献公像赞(1084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志在伯夷,其清维圣。
顽懦闻风,百世增敬。
若清献公,实嗣其正。
处乎乡闾,力学笃行。
立乎朝端,面折廷诤。
玉拟其洁,冰拟其茔。
饫乎圣经,本乎天性。
自初登第,至于还政。
毅然一节,始终惟令。
我辱公爱,日相亲近。
世有公像,如月在水。
表而出之,后学仰止。
按:光绪重刊康熙《衢州府志》卷一。

后稷像赞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惟天降生,出类异常。
志如巨人,岐嶷轩昂。
务农种树,稼穑备尝。
民皆则效,累世呈祥。
思其文德,克配彼苍。
封之有邰,万福无疆。
苏轼拜赞。
按:《吴氏族谱》,民国二十二年简阳四知路文垂石印社印。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泰伯之德,钟于先生。
弃国如遗,委蜕而行。
坐阅春秋,几五之二。
古之真人,有化无死。
苏轼拜。


共115,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