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20,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下一页
七言律诗(续上)
逍遥咏 其一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还元到即见真归,不是虚传羽化飞
大道勿将闲设用,精修别得便忘机
安排稳入龙宫内,变易终藏虎鼎威
豁达乾坤神妙理,逍遥铅汞共相依
⑴ 原注:《德经》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即是反于静而归于真,淳源既还,何所不适。
⑵ 原注:其道既真,其神必灵,故得脱屣人间,羽化象外。傥传之虚妄,又安得御风乘云飞腾碧落者哉。
⑶ 原注:大道汎兮,其可左右,盖周应物用,无所偏名,且非闲妄施为得臻至极也。
⑷ 原注:精勤以修,方达妙旨,便能外其形,忘其机,纵玄黄相鲜,荣枯倚伏,何有于我哉。
⑸ 原注:结汞以处室,铸鼎以营宅,抱阳而居,以顺其制,故安详稳细,庶成其功尔。
⑹ 原注:龙虎分位,水火交养,气类相生,变化倏忽。道远乎哉,诚可明矣。
⑺ 原注:神妙之理,乾坤之象,虽豁达无际,而幽微罕测,自非理合元和,功究造化,何能修鍊者哉,
⑻ 原注:汞无自成之理,金无独变之道。故转铅为金,化砂为汞,魂魄相依,逍遥养育,自然而然,唯圣作则矣。

其二
七言律诗
鹤骨岩岩混世间,不侵寒暑似童颜
精神爽丽方干典,举步如飞思虑闲
起坐问他修鍊法,乱将词理勿交关
生来静却凡愚见,又说三仙有大还
⑴ 原注:夫抱真一灵根之气者,虽鹤骨岩岩,居尘无染,混然成性,陶陶然于世间也。
⑵ 原注:夫慕道者,固精魂,御神智,器有阴阳之革,形无寒暑之迁,自若童颜也。
⑶ 原注:黜乎嗜欲,隳彼聪明,恬澹纯素,体和神清,纵谈无据,尽契无为者哉。
⑷ 原注:其翔非翼,其动非心,彰乎得理无言,优游不滞也。
⑸ 原注:虽情向于道而心未洞明,即师范有规,请益宗旨者矣。
⑹ 原注:苟未达至理者,妄陈旨目,徒引玄冥,于饱(原校:宋作将饵)气作仙方,以保箓为神要者远矣。
⑺ 原注:夫禀道而生,主气而形,凡情不可圣,愚见不可仙。今可静凡情、息愚见,功乃著矣。
⑻ 原注:夫望九府之真虚,说三仙之秘药,至澄其一,乃就大还矣。

其三
七言律诗
停腾火候诘炎山,九转方能济世间
玉蕊花开真可爱,红炉鼎内境幽闲
人逢药就延长久,羽驾仙迎返少颜
尽在目前非是远,定知时日好登攀
⑴ 原注:子母相生,阴阳固守,一候不羌,大药成就。是以诘火能生于土,为万物之基,故曰炎山。
⑵ 原注:神丹九转,至功告成,方能博施济众,大惠无尽。
⑶ 原注:琪树含芳,琼柯吐艳,类大丹之洁白,美皓气之凝真。
⑷ 原注:以天地为炉鼎,融至道为大药,自然神境熙和,万虑闲默。
⑸ 原注:道与气凝,丹与神会,道气混然,长生久视。
⑹ 原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众仙迎之,易老为少者矣。
⑺ 原注:道在目前,如眼有睫,虽近而不可见也。
⑻ 原注:《铭中铭》曰:至道不烦,易晓难精,淡薄无味,一物常灵,如谷响应,动静无形,超凡入圣,顿觉顿明。

其四
七言律诗
泥丸本是命根宫,消息临时语话通
大道比来行气术,其馀效验藉阴功
物情之理皆清净,造化玄微事莫同
珍重此言深可意,腹中日运鼎花空
⑴ 原注:泥丸者,居两眉之间显处,高而正中也。朝礼之法,以简叩于泥丸,表存神而守中,即延命之宫也,
⑵ 原注:至道不器,上士勤行,复性命之本源,闭气味之户牖,以时消息,何往不通。
⑶ 原注:缄滕六志,扃钥百骸,傥养气于丹田,必御风于象外,此乃大道本来之用也。
⑷ 原注:内抱清虚,守其中正,外禁嗜欲,行乎好生。期仙品之跻升,藉阴功之佐助。
⑸ 原注:道通万汇,物物皆周,俱生冲淡之中,皆符清净之理。
⑹ 原注:天地造化,真境玄微,或遗形劳神,或尊道贵德,虽理师一揆,而所行之事或有不同者哉。
⑺ 原注:指修鍊之要门,述长生之妙诀,此之言教,如珍宝之可重焉。
⑻ 原注:运六气于腹中,丹台已净;飞雪花于鼎上,大药升空。业就功成,不离于阴阳之二气也。

其五
七言律诗
无名踪迹故难兴,智者消详冷似冰
廓落异端随日变,乖违法度受天惩
机关勿使招他谤,亮直温和自举升
好事相宗堪轨范,方言内外一般称
⑴ 原注:道本无名,不皎不昧,欲究踪迹,难兴探赜之心矣。
⑵ 原注:达士详其妙道,远在天地,近合人身,淡而无昧,有如冰也。
⑶ 原注:修道之士若放旷其志,异端其心,逐时变动,去道远矣。
⑷ 原注:人乖道要,凝神而神散,养气而气浊,不绝三尸之仇,故受天谴谪矣。
⑸ 原注:人之用心动念,但自任真,或用机关,必招物议也。
⑹ 原注:庄志似矢之直,温和绕指之柔,岂爵秩为酬,或神仙可冀也。
⑺ 原注:非修鍊得志,即经籍自娱,皆可宗师,永堪轨范也。
⑻ 原注:内即遵老氏之玄微,外乃究仲尼之典诰,同源异派,皆归乎一揆。

其六
七言律诗
天生颜貌几何般,鹤骨餐霞厌俗观
赤水华池谁法则,白银为阙又堪看
来传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异端
逆顺之中关理性,心田静外岂相干
⑴ 原注:天地大德,生乎万物,清气升而生其智,浊气沈而产乎愚,愚智非同,故多般也。
⑵ 原注:松筋鹤骨,御气餐霞,道契丹经,名禁仙籍,厌乎尘俗,唯道是观。
⑶ 原注:金丹之要,妙在赤水华池,又云,赤水即神,华池即气,神气相保,故能长生,道本无根,修之永固,知谁之法则乎。
⑷ 原注:丹成道在,宫阙白银,紫府辉华,群圣具瞻矣。
⑸ 原注:杳冥之精,恍惚之物,此乃从来所传之音旨,道隐虚无,俱然混也。
⑹ 原注:八卦之宫,四神之象,慎终至始,自有尊卑,一气而成,无异端也。
⑺ 原注:顺之则契其阴阳,逆之则背于道德,顺逆之义,关乎真性矣。
⑻ 原注:心田既静,诸尘不生,道守天真,气唯抱一,任世万缘,岂相干也。

其七
七言律诗
灵草灵砂起自然,却将非外乱烹煎
黄牙成土堪名药,秋石为胎本是铅
乐道逢来忻且喜,周知体认更完全
阳施阴授宜消息,不识时人在眼前
⑴ 原注:若夫灵芝内茂,绛砂自真,何假乎九洞餐霞,十洲采药尔。
⑵ 原注:夫含养之道,阴阳烹鍊,不在乎五金,何关于八石也。
⑶ 原注:夫金因土生,水从金长,水土合度,药物乃滋也。
⑷ 原注:贞吉含章,与时消息,既月华而为秋石,用铅体以为元胎矣,
⑸ 原注:夫人寄情于冲寞,达命于上玄,怡然自得,以遨以游也。
⑹ 原注:智周万象,道洽群氓,去甚去奢,知白守黑也。
⑺ 原注:橐籥万汇,消息阴阳,以冲和为气,以含养为功,故《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也,
⑻ 原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用之不知,览之不见。

其八
七言律诗
逍遥我命在玄穹,鹤宿霞栖景致中
自得安宁兼养道,更将利益屏群雄
渊深引古知今用,劈斫区分尽可通
和畅五音从豁达,乾坤之内霭溟濛
⑴ 原注:既逍遥而广大,知我命以遐长。盖动合于天真,谅静遵于冲邈,故云在玄穹也。
⑵ 原注:鹤宿幽深,霞栖缥缈,养天和而自得,纵消息以谁穷,虽景致而颇类于神仙,实玄功而咸归于妙道。
⑶ 原注:心既适而无累,身即安而愈宁。道自入隆,故能兼养矣。
⑷ 原注:始固于身,终利于人,在至圣以居尊,即群雄而自屏。
⑸ 原注:以今况古,将古證今,语其道也,则至深;明其用也,则无拥。
⑹ 原注:利刃投虚,纤茝不挂,万机独断,一以贯之。故无不通也。
⑺ 原注:大乐者,与天地同和,必和而畅之,即五音无爽,乃豁达之象明矣。
⑻ 原注:阴阳以和,人神咸赖,天地交感,万物化成,所谓霭然无极也。溟濛,盛貌。

其九
七言律诗
巅峰一望不深潭,谁解缘情语话堪
暗室自开明日月,道心奇异老山庵
研穷妙理真消息,诫忌先贤让不贪
稽古尚为今法则,愚蒙太甚苦谈谈
⑴ 原注:上穷磅礴,下极沧溟,欲逗机宜,遐观庶类。
⑵ 原注:高谈至道,亦假缘情,堪与其言,一何鲜矣。
⑶ 原注:遁世养蒙,如栖暗室,皎然方寸,二曜齐明。
⑷ 原注:道之高也,情乃澹然,虽迩色声,自忘嗜欲,迥超尘鞅,如老山庵,妙契希夷,故称奇异。
⑸ 原注:虚无之道,理极幽深,若不研精,曷通消息。
⑹ 原注:自古贤达,皆以推让为先,不贪为宝,今言诫忌者,不令背于此道也。
⑺ 原注:考诸古圣作则万邦,民到于今仰之如日月矣。
⑻ 原注:是非得失,目击道存,智者玄通,一言以蔽,愚蒙不敏,徒尔云云。

其十
七言律诗
千年福寿自由人,万象星罗仰在身
宝马不教龟鳖乳,嘉禾须问谷田神
根株种植华池内,药鼎煎催运火匀
混沌分来皆是道,二仪交感八方亲
⑴ 原注:《周书》五福,曰富曰寿,岂况弱水神仙,禄深天爵。此盖灵台妙运,阴德潜施,在我致之,非他人与也。
⑵ 原注:万象森耸,若星罗列,所以人法天而归于道。故仰观俯察,皆由于身也。
⑶ 原注:物以群分者,各禀其性也。且狐兔不能乳马,况龟鳖之类岂得哺良骥哉。
⑷ 原注:食为民天,故以丰年为上瑞。今岁时不害,嘉禾屡产,盖后稷为谷田之神,播植由叙,故可问甚根源也。
⑸ 原注:金津玉堂,乃华池也。若种植道性,则深根固蒂,润盈不竭,可利万神也。
⑹ 原注:火候既匀,药成有自,故假煎催之力,立期变化之功尔。
⑺ 原注:混沌未判,道性莫显,洎清浊既分,妙用咸被。所以万物由是而生,故知非道而何。
⑻ 原注:天高也而无私覆,地卑也而无私载,故使庶汇致和,八方攸仰,睦亲之义,在于斯矣。

其十一
七言律诗
非人口似泻汾河,此辈尘中有甚多
心恨貌恭无定止,舌誇端正乱乖讹
为官善政身荣禄,利剑休教石上磨
立待满盈船陷水,恶风从被海神拖
⑴ 原注:人口如川,不可暂止。《易·系辞》云:诬善之人,其词游。虽邪辩而捷喻,若河流,无所益也。
⑵ 原注:濛濛六合之内,懮懮尘埃,悠悠天地之间,岂知道德也。
⑶ 原注:貌虽恭肃,心多很戾,动与道乖,故无定止。
⑷ 原注:华词不实,端正自誇,愈致乖讹,终无所取。
⑸ 原注:受之以爵,命之以政,身既荣矣,禄亦多矣。
⑹ 原注:神剑之利非假淬磨,至人虽贤亦须任用。
⑺ 原注:人道恶盈,天何可欺。如舟被溺,抵掌可待。
⑻ 原注:且鬼神害盈,总明正直,故以恶风寄怒,惩劝于人也。

其十二
七言律诗
精详语议四门开,舒惨阳和意外裁
远见风尘思往事,无穷日月去还来
乐耶指趣归三体,周旋道理遍九垓
贤圣人天常法则,卿云岭上白皑皑
⑴ 原注:夫修鍊大丹,必先精详语论,穷乎四象,所谓青龙、白虎等四象之门也。
⑵ 原注:阳舒阴惨之象,刚柔伏制之机,意外品裁,见乎精鍊。
⑶ 原注:穷修鍊之至道,见物外之风尘,先可观,堪思往事。
⑷ 原注:精纯功力,无弃光阴,不为日月之迁流,从任四时之还往。
⑸ 原注:妄修傍通之术,制伏铅汞之徒,指趣俱邪,尽归三体。三体者,白金、黑水之流也。
⑹ 原注:虚通真性,穷达玄源,道理周旋,九垓咸遍。《广雅》云:九天之外,次曰九垓。
⑺ 原注:夫大道有常,为物之准也。是以贤圣人天,莫不皆依至道,用为恒式。
⑻ 原注:大一炉开,玄丹功毕,高升仙岭,类彼卿云。

其十三
七言律诗
飞腾自在莫教赊,坎女离男共一家
无碍逍遥通智慧,将求利乐勿须誇
灵根就看和春雪,神室之中有绛砂
彼是彼非堪可重,常娥倚树笑唅呀
⑴ 原注:鍊彼金膏,调兹玉液,虽飞辉腾彩,自在相鲜,而勿令踪迹有赊远也。
⑵ 原注:九还之妙,七反之门,太阴以坎女彰名,太阳以离男标位,既长养发生之道无外,是曰一家矣。
⑶ 原注:盈虚消息,动静旁通,无碍则随机入妙,逍用则触类资玄,故咸通于智慧也。
⑷ 原注:夫体道居中,凝神太极,本期利乐于世,宁须誇衒于人。
⑸ 原注:万化通神,灵根俨若,冥心大鼎,就看孤标,举体轻明,宛和春雪。
⑹ 原注:旦品鼎位,神室在中。一九气以弥精,统三才而益著。故能成斯上药,就彼绛砂。
⑺ 原注:道无所是,理无所非,是非双遣,何可轻焉,
⑻ 原注:仙桂摇辉,常娥笑倚,颇尽逍遥之兴,实由至药之功。

其十四
七言律诗
贪染犹来理不通,虚劳岁月面西东
从前自是凡心别,利益须归上帝功
洞府名高同景致,尘泥踪迹莫知空
去非但向铅中作,变化飞腾大道雄
⑴ 原注:道性清净,体本冲和,或贪染于声尘,则于理而多拥矣。
⑵ 原注:元养气,随阳顺阴,若耽染之人,功积难就,徒劳岁月,面于西阴东阳者焉。
⑶ 原注:淳素之元,本周万物,迨从太始,寻起尘机,只于无名之宗,倏起有象之解,乃从混朴,自起凡心。
⑷ 原注:变浮嚣之性,成神妙之功,沐浴玄风,利益群品,超凡入圣,实上帝之力也。
⑸ 原注:神游洞府,名在丹台,饮沆瀣之精,居逍遥之上,朝游夕处,景致皆同。
⑹ 原注:存浊滞滓,不果轻升,迹既混于尘泥,心岂达于冥寂。
⑺ 原注:去非以存是,弃伪以留玄,澄神但向于真铅,久视自符于至理也。
⑻ 原注:变阴阳以在候,化铅汞以为金,丹砂赫赫以飞腾,大道雄雄而冥契者矣。

其十五
七言律诗
达道真人见者稀,岂教容易等闲知
阴阳造化无非实,天地元精动合宜
功行三千须及物,还丹九转上升时
忙中岁月忙中遣,我本愚来性不移
⑴ 原注:慎内闭外,以金液灌身,谓之真人。浮世之流,罕得什也。
⑵ 原注:蜉蝣之者,以智自烧,以明自贼,杳霭妙旨,岂容易知乎。
⑶ 原注:金母为女仙之宗,阳为男仙之主,埏埴万汇,成实形象矣。
⑷ 原注:玄功归一,万物生焉。《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也。
⑸ 原注:阴德广施,功行及物,自然动合大道,通杳达冥矣。
⑹ 原注:还丹者,建寅之辰,自子及申,七返九还,功毕而成丹也。得之升仙矣。
⑺ 原注:流年迅速,疾若隙驹,鍊志清神,以道消遣也,
⑻ 原注:深藏若虚,盛德若愚,盖禀性自然。《老子》曰:我愚人之心,纯纯乃不移矣。

其十六
七言律诗
栖心隐逸故非常,大约恒持要久长
清净好为皆是益,周旋理度审安详
法乾驭物须平稳,顺日成功自酌量
倏忽之间堪疋配,临时巧拙见圆方
⑴ 原注:夫欲栖其心,藏其用,或山或薮,或市或朝,任性陶真,放情隐逸,迹异鄙俗,,故非常也。
⑵ 原注:大约守道庶乎养神,务在恒常任持,逍遥其性,匪徒旦夕,贵在久长。
⑶ 原注:离尘绝欲,息念栖真。道契无为,皆顺清净,而能博施济众,善行无辙也。
⑷ 原注:生成之理,规矩之度,原始要终,唯务周旋,审安详也。
⑸ 原注:法天作则,体道临民,翼翼小心,兢兢驭朽,既齐七政,则平稳矣。
⑹ 原注:成功顺日,鉴物无私,道在向明,勉而自酌。
⑺ 原注:倏忽变化,疋配合宜。存之养神,而合于理。
⑻ 原注:夫慕道者,随其方而任于圆,遂其巧而顺其拙。临时制遏,可不明哉。

其十七
七言律诗
香汤沐浴更斋清,运动形躯四体轻
魔鬼自然生怕怖,神魂必定转安宁
从无入有皆真实,去住何难妙最精
五行聚散归一体,灵源不用苦煎烹
⑴ 原注:大气将成,至静为怀,斋沐为务。向星坛而稽颡,端玉简以凝神。
⑵ 原注:若屈伸道引,消息神气,必冥目于玄关,游心于无外也。
⑶ 原注:一爻始生,八卦既定,神室密灵于内秘,丹台已继于仙名,何魔鬼之不惊也。
⑷ 原注:夫将躁制之以宁,将邪头之以贞,将浊澄之以清,优哉游哉,不欲不营。
⑸ 原注:必若怡心抑制所悦,静默元和抱一者,是从无而入有,务实以去华也。
⑹ 原注:阴气尽祛,阳灵益著,则神妙无方,然后绛官可往,赤水得游尔。
⑺ 原注:且阴阳混蒸,以主万物。散则物物皆匀,聚乃互相涉入。
⑻ 原注:士(原作士,据原校改)有烹金鍊骨,鹤宿霞栖者,殊不知内养灵丹,外固华池者也。

其十八
七言律诗
一身独善欲何之,争及衣冠解抚绥
浮世浅情无限量,愚蒙自是不相规
直须凭仗分明说,语取灵源问得知
要觅洞中闲日月,除将济事谩非为
⑴ 原注:或栖土窟,或舍风瓢,唯务叩虚,冈思兼济。优游卒岁,亦奚以为。
⑵ 原注:岂若迹脱尘泥,身劳簪组,上弼谐于皇极,下抚育于苍生,名耀简章,传乎永世。
⑶ 原注:悠悠尘俗,溺在劳生,向道之情,率多浇薄,则知迷者邈矣无涯,
⑷ 原注: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而愚者自用,不能思齐,如玉不琢不成器尔。
⑸ 原注:民之未信,化之未至,是以圣人垂训,令发蒙于庶品也。
⑹ 原注:灵粹之源,天真自性,贤愚贵贱,一以贯之,未遇发挥,莫知其妙。
⑺ 原注:若不虚心合道,与物齐真,欲访洞天,别求日月,忘源逐派,不亦迷乎。
⑻ 原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苟非体道生成,康济天下者,皆非圣人之所为也。

其十九
七言律诗
寻思道味咏吟哦,去住先贤有几何
性识无凝关要妙,浮沈依约不言多
但将子细分明说,犹恐闲非却被魔
救世比来心所愿,逍遥尽入扣玄歌
⑴ 原注:道体淳和,养育正性,既非觌览而可求,但且吟哦而寄咏矣。
⑵ 原注:在昔贤达之士,去者不可追,住者有其几。于去住之间得道怡神,演畅情性者,又有几也。
⑶ 原注:飘风骤雨,或终日不息,则伤损尤甚。亦如学道之流,执滞言教,则虚无莫达。今即性识凝寂,何要妙之旨而不通晓哉。
⑷ 原注:道源澄湛,不随物变,今或心徇浮沈,情无准的,依约有之,便违妙理,何必更言多也。
⑸ 原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而况大道至微,非言不显,故假子细披陈,指其玄奥,布于耳目也。
⑹ 原注:魔能败正,非能抑是,虽妙本明白,皎若丹青,而诚信不坚,追悔或有也。
⑺ 原注:真人御世,心存拯物,所以恒守雌静,务在含育,致百度惟贞,万汇咸若尔。
⑻ 原注:扣寂课虚,宜咏逍遥之理,全真抱一,堪裁玄妙之歌,岂惟动天地感鬼神者哉。

其二十
七言律诗
铅汞丹方不谩论,同归一体有玄门
刚柔产取黄牙树,远近先明赤水魂
化质昭然清日月,纵横无碍杳乾坤
龙吟虎啸真非是,雾散云飞似雨奔
按:《御制逍遥咏》卷九
⑴ 原注:真铅真汞,乃造化之精微,宝鼎金丹,岂容易而论也。
⑵ 原注:然药有千宗,而同归一致,事通百异,理极玄门,玄之又玄,皆贯乎道也。
⑶ 原注:阴刚阳柔,内外相制,伏水火之二气,固天地之真精,乃产黄牙,成其宝树矣。
⑷ 原注:远标外象,近指内精,漱玄液于神魂,要先凝于赤水,
⑸ 原注:自始至终,从凡入圣,变无名之魄,成有象之形,昭昭然同日月而明著矣。
⑹ 原注:妙用无方,纵横莫测,杳然乾坤之内,变化阴阳之中。寂兮寥兮,非神圣而不知。
⑺ 原注:龙虎相从,风云互起,气象符偶,感应道交,日是日非,皆不离于相生之道也。
⑻ 原注:阳阴候足,(原校:宋用定)天地炉开。赫奕丹砂,倏忽而就。若云飞而雾散,似电走以雨奔者焉。


共120,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