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词
莺,能语,多情。
春将半,天欲明。
始逢南陌,复集东城。
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雨(一作露)中收。
蹋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一作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并引: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