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近现代周作人(共 223 首) 七律 1五绝 18 七绝 126 五排 1古风 716 作品不分行

共144,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七言绝句(续上)
炮局杂诗 其三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青帽蓝衣十九时,代爷入狱复何词。
荧荧双眼含悲愤,国事前途未可知。
注:记于善述之子。

其四
七言绝句
七十老翁坐不起,笑啖榅桲与芙蓉。
夜半溺床复悲啸,南冠相对但书空。
注:王叔鲁事。芙蓉者,阿芙蓉也。

炮局杂诗 其六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宽袍据案如南面,大嚼囚粮味有余。
却忆学堂抢饭吃,一汤四菜霎时无(记某氏事许修直)

炮局杂诗 其五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一夜寒灯十首诗,若中作乐有谁知。
而今木屋飕飕冷,正是无忧无虑时。
注:王叔鲁入狱二十日而卒。“一夜寒灯”云为其绝笔诗中语。又曾作谐诗,有“木屋冷飕飕”,及“铁窗风味好,尝过总无忧”之句。

炮局杂诗 其七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敬天仿佛依佛教,建塔还应出释家。
毕竟至心皈素女,逢人艳说紫河车(记白坚坚甫事)

其八
七言绝句
安清道友夙知名,娓娓清谈亦有情。
莫怪成心不肯死,要看潮落复潮生(张璧玉衡为青帮长辈)

其九
七言绝句
夜半唤吃水饺子,狱里过年亦大奇。
五十年来无此事,难忘白酒与青梨(旧除夕熊扬武刘景云招吃饺子)

其十
七言绝句
象棋下毕诗条罢,挂出灯谜兴未赊。
硬扯诗经与尔雅,漫将桃叶配桐华
⑴ 除夕戏作灯谜,隐同室人名,如刘宗纪云汉诸王世家,荣臻云桐华桃叶,许修直云批准改正太平仓电车道,孙润宇云齐天大圣修庙,已涉游戏;白坚云建房里讲采补,则谑而虐矣。丙戌七月在南京老虎桥与韦乃纶有徽续作若干则,以有甚于画眉者隐文元,模梨花格读如丈夫摸为最佳,但亦未免唐突绅士耳。

纪梦诗三首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白日昭昭寖已驰,芦中穷士欲何之。
吹箫乞食寻常事,记取吴师入楚时。
注:一夕梦中诵诗二句云,“白日昭昭兮寖已驰,与子期乎芦之埼”。予读诗苦不记忆,不知何以忽诵此辞,埼字亦不识,而梦中记之甚真。越数日,旧学生章瑞珍女士送《古唐诗合解》来,见于卷六中,系江边丈人对伍员所歌,唯乎字作兮,余悉不误。诗以纪之,三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在南京作。

其二
七言绝句
儒冠一著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儆情。
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岐路本分明。
注:又一夕梦诵句云,“世路郁悠悠,杨朱所以止”。记是陶公诗,借韦有徽君陶集视之,在《饮酒二十首》中,唯郁字作郭为异耳。

其三
七言绝句
李生大隐在朝市,醇酒美人寄所思。
醉梦不忘金齿履,如霜白足想当时。
注:梦中诵诗又有“不见李生久,江湖知隐沦”二句。首句是杜甫赠李白诗,但次句不相连接,当亦是杜句,一时未及考也。八月四日。

灌云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灌云豪杰今何在,留与诗人伴寂寥。
莫话浔阳江口客,黑洋桥畔雨潇潇。
注:潘同根之同伴有宋思江者,曾与江亢虎氏同室,不日将释出,戏作此诗。潘宋同住下关黑洋桥地方。

一千一百五十日,且作浮屠学闭关。
今日出门桥上望,菰蒲零落满溪间。

数典诗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七言绝句
炎夏无事,戏以吾家故实作诗,得六首,兴尽而止。虽尚有好资料,惜都不及作也。七月二日。
文王圣德足堪夸,狱里著书度岁华。
百日幽囚容易过,《易经》一部属周家。

其二
七言绝句
东征事业安家国,夜祷精城动鬼神。
再读东山零雨句,始知公旦是诗人。

其三
七言绝句
世间艳说除三害,杀虎屠蛟事有无。
豪侠喜能兼儒雅,一编风土是传书。

其四
七言绝句
会稽文风世称美,吾家诗句却稀微。
偶然检得唐人语,门静花开色照衣①。
注:门静云云,周朴《桐柏观》七律中句也。

其五
七言绝句
清逸先生百世师,通书读过愧无知。
年来翻遍濂溪集,只记篷窗夜雨诗。

其六
七言绝句
清道桥头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
关门不管周朝事,数典何因学画蛇。
注:吾家始迁祖居越城清道桥,名已逸,家谱中称之曰逸斋公,时在明正德年间,以前悉不可考。周氏例称出于周公,吾家则存疑,虽郡望亦称汝南,但以逸斋公为第一世,至不佞才十四世也。

今年六月偶读英国利亚(Lear)的诙谐诗,妙语天成,不可方物,略师其意,写儿戏趁韵诗,前后得十数首,亦终不能成就。唯其中有三数章,是别一路道,似尚可存留,即本编中之甲十及十九,又乙三是也。因就其内容,分别为儿童生活儿童故事两类,继续写了十日,共得诗四十八首,分编甲乙,总名之曰儿童杂事诗。我本不会做诗,但有时候也借用这个形式,觉得这种说法别有一种味道,其本意则与用散文无殊,无非只是想表现出一点意思罢了。寒山曾说过,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我这一卷所谓诗,实在乃只是一篇关于儿童的论文的变相,不过现在觉得不想写文章,所以用了七言四句的形式,反正这形式并无什么关系,就是我的意思能否多分传达也没有关系。我还深信道谊之须事功化。古人云,为治不在多言,但力行何如耳。我辈的论或诗,亦只是道谊之空言,于事实何补也。
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
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
⑴ 荸俗读如蒲,国语读作毗,亦是平声。


共144,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