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词库 分类诗词 作品不分行
景公梦疾膏肓。
尚谓虚假。
命秦缓以候问。
遂伏身(一作俯伏)于堂下。
公曰。
吾今形体不衰。
筋力未寡。
子言其有疾者何也。
秦缓乃穷神极思曰。
夫上医疗未萌之兆。
中医攻有兆之著。
目定死生。
心存取舍。
亦犹卞和献含璞之璧。
伯乐相有孕之马。
然臣之遇疾。
如泥之处埏。
疾之遇臣。
如金之在冶。
虽九窍未拥。
四支且安。
肤腠营胃。
外强中乾。
精气内伤。
神沮脉殚。
以热益热。
以寒益寒。
针灸不达。
诚死之端。
巫新麦以为谶。
果不得其所餐。
公曰。
固知天赋性命。
如彼暄寒。
短不足悲。
修不足欢。
哂彼医兮。
徒精厥术。
如何为之可观。
医乃勃然变色。
攘袂而起。
子无让我。
我谓于子。
我之技也。
如石投水。
如弦激矢。
视生则生。
视死则死。
膏肓之疾不救。
衰亡之国不理。
巨川将溃。
非捧土之能塞。
大厦将崩。
非一木之能止。
斯言足以喻大。
子今察乎孰是。
爰有忠臣。
闻之愤怨。
亡废寝食。
擗摽感叹。
生死浩浩。
天地漫漫。
绥之则寿。
挠之则散。
善养命者。
鲐背鹤发成童儿。
善辅弼者。
殷辛夏桀为周汉。
非药曷以愈疾。
非兵胡以定乱。
丧亡之国。
在贤哲之所扶匡。
而忠义之心。
岂膏肓之所羁绊。
予能理亡国之刓弊。
愈膏肓之患难。
君谓之何以。
医曰。
夫八纮之外。
六合之中。
始自生灵
及乎昆虫。
神安则存。
神丧则终。
亦犹道之紊也。
患出于邪佞。
身之惫也。
疾生于火风。
彼膏肓之与颠覆。
匪药石而能攻者哉。
因此而言曰。
予今变祸为福。
易曲成直。
宁关天命。
在我人力。
以忠孝为干橹。
以信义为封殖。
拯厥兆庶。
绥乎社稷。
一言而荧惑退舍。
一挥而羲和匪昃。
桑谷生庭而自灭。
野雉雊鼎而自息。
诚天地之无亲。
曷膏肓之能极。
医者遂口噤心醉。
跼敛茫然。
投弃针石。
匍匐而前。
吾谓治国在天。
子谓治国在贤。
吾谓命不可续。
子谓命将可延。
讵知国不足理。
疾不足痊。
佐荒淫为圣主。
保夭寿而长年。
皆正直之是与。
庶将来之勉旃。

感知巳赋(797年) 中唐 · 李翱
贞元九年。翱始就州府之贡举人事。其九月。执文章一通。谒于右补阙安定梁君。是时梁君之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梁君知人之过也。亦既相见。遂于翱有相知之道焉。谓翱得古人之遗风。期翱之名不朽于无穷。许翱以拂拭吹嘘。翱初谓面相进也。亦未幸甚。十一月。梁君遘疾而殁。翱渐游于朋友公卿间。往往皆曰。吾久籍子姓名于补阙梁君也。翱乃知非面相进也。当时意谓先进者遇人特达。皆合有是心。亦未谓知巳之难得也。梁君殁于兹五年。翱学圣人经籍教训文句之旨。而为文将数万言。愈昔年见于梁君之文。弗啻数倍。虽不敢同德于古人。然亦常无怍于中心。每岁试于礼部。连以文章罢黜。声光晦昧于时俗。人皆谓之固宜。然后知先进者遇人特达。亦不皆有是心也。方知知巳之难得也。夫见善而不能知。虽善何为。知而不能誉。则如勿知。誉而不能深。则如勿誉。深而不能久。则如弗深。久而不能终。则如勿久。翱虽不肖。幸辱于梁君所知。君为之言于人。岂非誉欤。谓其有古人之风。岂非深欤。誉而逮夫终身。岂非久欤。不幸梁君短命遽殁。是以翱未能有成也。其谁能相继梁君之志而成之欤。巳焉哉。天之遽丧梁君也。是使翱之命久迍邅厄穷也。遂赋感知巳以自伤。其言怨而不乱。盖小雅骚人之馀风也。其辞曰。
戚戚之愁苦兮。思释去之无端。
彼众人之容易兮。乃志士之所难。
伊自古皆嗟兮。又何怨乎兹之世。
独厄穷而不达兮。悼知音之永逝。
纷予生之多故兮。愧特于世之谁知。
抚圣人教化之旨兮。洵合古而乖时。
诚自负其中心兮。嗟与俗而相违。
趋一名之五稔兮。尚无成而淹此路岐。
昔圣贤之遑遑兮。极屈辱之驱驰。
择中庸之难蹈兮。虽困顿而终不改其所为。
苟天地之无私兮。曷不鉴照于神祇。
心劲直于松柏兮。沦霜雪而不衰。
知我者忽然逝兮。岂吾道之巳而。

圣皇穷天覆以张宇。极地载以光宅。
端拱协有虞陶唐。献乐奏戎夷蛮貊。
岂不以浃洽元化。沐浴圣泽。
于是鞮鞻掌其方位。太常总其乐器。
列在天庭。陈其鼓吹。
僸兜离风旋鸟翅。其舞也。
无进旅退旅之容。其音也。
非皦如绎如之义。狄鞮骋能。
扶娄效智。既夷乐之具陈。
彰帝德之光被。观其随乐官。
入禁苑。荷恩覃化及之德。
无踰山涉海之远。我圣君文明立极。
化本雍熙。太和克同于天地。
贡乐不假于蛮夷。所以司于太常。
奏于丹墀。俾华夷之风不隔。
羁縻之义在兹。夫其始也。
伊四部之爰来。辟九门而并入。
水火之位。雕题衣毛以相向。
金木之方。皮服左衽以对立。
于以彰四夷之咸宾。于以表五兵之载戢。
虽搏考之有声。靡埙篪之可附。
乐章既异。无劳季札之观。
曲度自殊。奚假周郎之顾。
尔其非今非古。乍浊乍清。
不杂中华之乐。自作异方之声。
闻奏既移于白日。穷规以悦于皇情。
于是诏帑藏以颁赐。命象胥以回众。
九夷八蛮。喜气溢于咸镐。
六戎五狄。欢声动于岐雍。
岂独纳鲁庙而见称。献汉廷而足重。
微臣贺华夷之混一。敢承舞而献颂。

引用典故:君马玄黄 绣衣
旧事与日远,秋花仍旧香。
前年绣衣客,此节过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脱(一作解)绣衣裳。
眠云有馀态(一作意),入鸟不乱行。
我恐云岚色,损君鞍马光。
君言此何言,且共覆前觞。
古人重一笑,买日轻金装。
日尽秉烛游,千年不能忘(一本无上六句)
君言此何言,明(一作今)日皆异乡。
明日非今日,山下(一作下山)道路长。
一从山下来(一作去),天地再炎凉。
此中会(一作期果)难得,梦君马玄黄

引用典故:日车 秉烛 御风 垂缨 燕娥
季秋天地闲(一作闭),万物生意足。
我忧长于生,安得及草木。
试从古人愿,致酒歌秉烛
燕赵皆世人,讵能长似玉。
俯怜老期近,仰视日车速。
萧飒御风君,魂梦愿相逐。
百年夜销半,端为垂缨束。

和乐天赠樊著作(810年) 中唐 · 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一作言)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一作愿子)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一作己),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巢由:见卷1《四皓庙》注。),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⑴ 羲黄:伏羲氏与黄帝之并称。伏羲氏即古帝太昊。
⑵ 典坟:《三坟》、《五典》之省称。《左传·昭公十二年》:“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正义引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此泛指各种古代典籍。
⑶ “皋夔”句:皋陶,虞舜之司法官。夔,虞舜之典乐官。益,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即后稷,虞舜时之农官。禹,虞舜之治水官。
⑷ 间然:非议,异议。《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⑸ 孔宣:即孔宣父,古代对孔丘之尊称。《新唐书·礼乐志第五》(卷一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二十以奉之。”
⑹ 百篇:《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张铣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为《尚书》之代称。
⑺ 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之并称。二人为孔子之学生,均长于文学。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⑻ 信:原作“言”,据蜀本、卢本、杨本、何焯校改。
⑼ 出处:出仕与退隐。《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⑽ 伊尹:伊尹名挚,又名阿衡,说商汤以王道,被委以国政,佐汤为相。事详《史记·殷本纪》
⑾ 名为宾:《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成玄英疏:“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

连昌宫词(818年) 中唐 · 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一作自)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一作小年选进因曾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一作擅)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一作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录续
李谟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一作在途)中。
百官队仗岐薛(岐王范、薛王业,明皇之弟)杨氏诸姨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天宝十三年,禄山破洛阳),御路犹(一作独)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一作言)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一作闼)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肃、代、德、顺、宪、穆),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一作前)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一作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敧倾基(一作台)尚在(一作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一作鸟)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一作动),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一作向)傍人因恸哭,却出(一作立)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一作至)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一作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一作忆得依稀)杨与李。
庙谟(一作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一作谟)休用兵。
⑴ 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
⑵ 贵妃三姊,帝呼为姨,封韩、虢、秦国三夫人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臣奉某日诏书曰。
惟元祀月正之三日。
将有事于南郊。
直端门而未出。
天锡予以灵瑞。
是何祥而何吉。
臣拜稽首。
敢言其实。
陛下乘五位而出震。
迎五帝而郊天。
五方腾其粹气。
故云五色以相宣。
控坛乍直。
捧日初圆。
兽蹲而龙鳞熠熠。
鸟跂而凤翼翩翩。
羽盖凝而轩皇暂驻。
风马驾而王母欲前。
影带旂常。
疑错绣之遥动。
昭章文物。
摛锦之相连。
观之者无小无大。
谓之曰若烟非烟。
昔者卿云作歌于虞舜。
白云著词于汉武。
皆跂望而为言。
非仰观而遂睹。
今陛下德至天地。
恩覃草莽。
当翠辇黄屋之方行。
见金枝玉叶之可数。
陋泰山之触石方出。
鄙高唐之举袂如舞。
昭布于公侯卿士。
莫不称万岁者三。
并美于麟凤龟龙。
可以与四灵而五。
于是载笔氏书百辟之词曰。
郁郁纷纷。
庆霄之云。
古有尧舜。
幸得以为君。
象胥氏译四夷之歌曰。
炜炜煌煌。
天子之祥。
唐有神圣。
莫敢不来王。
帝用愀然曰。
予何力。
泽未周于四海。
云胡为而五色。
来尔偫后。
举尔众职。
因五行以修五事。
由五常以厚五德。
正五刑以去五虐。
繁五稼以除五贼。
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
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
进我辇路。
就我陶匏
虽有光华之万状。
不若丰穰于四郊。
凡百庶寮。
相趋而顾。
稍疑江上之绮。
果异封中之素。
补天者虽欲抑之而不出。
吞笔者安可寝之而无赋。
越明日。
臣稹咏霈泽于鸡竿之前。
睹斯云散之为五采之湛露。

稽太古之至荐也。以污樽抔饮。
除地而为坛。迄后圣之礼禋也。
其笾豆牺象。咸饰其碧丹。
是以五礼秩经于宗伯。六樽诏典于春官。
实有严而有翼。岂无取于异端。
故殷王有彤日之祭。鲁圣有禘月之观。
且皇周之享也。肇绘象于兹器。
既普淖于式洁。乃登堂而奠次。
耀如金石以率舞。派若洪瀛而赑屃。
腾圭瓒以沃畅。达偫神于元秘。
敬宗宜社。以交其幽明。
返本归仁。以尊其天地。
可以等上下之列。可以参阴阳之位。
岂齐夫斗筲之外役。宁假乎挈瓶之凡智
愤季氏之将旅。耻王孙之宁媚。
况今交节以义。具物昭洗。
介兹寿考。以洽百礼。
柔嘉涤濯。以修其虔恭。
登降挥觯。以流其恺悌。
夫礼以器成。器以礼肃。
拟冰壶之洁彻。鉴膳鼎之覆餗。
望尧衢而咸惠。赖嘉时而有淑。
既无列野之郊。愿致诚于工祝。

柳柏赋(836年) 唐 · 李德裕
夫受天地之正者。惟松柏而已。故圣人称其有心。美其后凋。岂无他木。莫可俦匹。予尝叹柏之为物。贞苦有馀。而姿华不足。徒植于精舍。列于幽庭。不得处园池之中。与松竹相映。独此郡有柳柏。风姿濯濯。宛然荑杨。而冒霜停雪。四时不改。斯得为之具美矣。惜其生而遐远。人罕知之。偶为此赋。以贻亲友。
惟天地之生物。
均覆载而不私。
虽草木之殊性。
皆荣落之有时。
感松柏兮(一作之)得真(一作自得)
经隆冬而乃知。
常集霰于穷节。
终秉心而不移。
观夫竹婵娟以挺秀。
松英茂以含滋。
可荫蔚于台榭。
故封植于园池。
嗟绿柏之贞苦。
爰自托于幽崖。
或森森于寒垄。
或肃肃于江(一作神)祠。
何炎徼之僻陋。
或珍木而在兹。
齐蓊蔚于兰若。
俪芬芳(一作贞姿)于桂枝。
远而象之。
耸干参差。
疑翠旌之陆离。
迫而玩之。
布叶低垂。
若羽(一作孔)盖之威蕤。
又似翠列巢以偫栖。
鸾奋翼而来仪。
含轻烟于夕景。
泣零露于朝曦。
(一作逮)秋实之繁衍。
缀青珠以累累。
嗟乎。
材不可备。
人亦如斯。
子张之容虽盛。
柳惠之贞则亏。
有长孺之正色。
无思曼之风姿。
叹此物之具美。
以幽深而见遗。
非欲企琼林于尘外。
方玉树于前墀。
望旧国兮无际。
思故人兮未期。
曾不得倚树而(一作琼树)泛瑶瑟。
攀条而献兰芝。
慨路远而莫致。
抑毫端而孔悲。
顾谓稚子煜。
起为谣曰。
楚山侧兮湘水源。
美斯柏兮托幽根。
条总翠兮冬转茂。
实垂珠兮秋始繁。
彼变化兮不测。
焉知非张绪之精魂。

引用典故:铸鼎 龙衮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
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
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
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
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
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
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
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
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
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
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
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
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
露囊与金镜,东逝惊波溺。
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
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
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天镇四野。
君尊万方。
取威重以驭物。
在秉持而有章。
叶和。
人神。
盖先之于六瑞。
表正旒扆。
诚用之乎百王。
斯为贵也。
宝之大者。
琢磨有耀。
温润无瑕。
天临静谧。
以我镇压乎寰中。
帝德休明。
以我熠耀乎诸夏。
皓尔凝洁。
温如可观。
蕴五德之符采。
写四镇之峰峦。
其色正。
其容端。
乃直乃方。
象名山而守固
不瑕不秽。
配王室以常安。
岂不贞姿有奉。
嘉名天宠。
远以视其凝命。
近以彰其端拱。
大而不瑑。
礼经匪尚其文华。
执之不回。
圣人无离其轻重。
想夫始自良工。
成兹国器。
端乎掌握。
抚宁天地。
邦有六瑞。
而圭列其初。
国有三山。
而象包其四。
穆穆之仪是佐。
温温之德斯备。
所谓天子是毗。
邦国是维。
云虹发色。
冰雪成姿。
玉几临朝。
承德音而有裕。
金门晓阙。
布宽政而无私。
是知岱华恒衡之高。
自此而增峻。
琳琅琬炎之美。
自此而发奇。
形抱素以呈妍。
声含清而取振。
当照临之际。
曾不掩瑜。
在韬韫之时。
宁忘作镇。
所以朝九有。
接万灵。
奇姿粲粲。
众彩荧荧。
大禹成功。
垂芳于帝典。
吾君致理。
酌宪于国经。
故曰观一圭之质。
见四镇之形。
观一夫之政。
见万国之宁。
儒臣赋镇圭之事。
敢大扬于王庭。

吾君朝黄图。
坐甲乙。
履元吉。
观庆云之飞来。
晕长空以夹日。
日明而丽。
云润而黄。
随轮已入乎青陆。
抱影长依于正阳。
磅礡不散。
氛氲呈祥。
暖万物则草木春色。
涵一气则天地黄光。
推而言之。
则君为日。
臣为云。
君非臣则股肱斯废。
云非日则光耀难分。
故上下同体。
表里成文。
楼形遥景于东户。
叶影潜扇于南薰。
由教有所至。
朝无可昏。
是日王三朝。
躔五纬。
杲杲然无幽不烛。
飘飘然何远不暨。
白主丧氛。
黑为兵气。
将闭阳和。
动令人畏。
又奚能势均抱戴。
色不严毅。
似龙虎之宛转。
傍楹檐之髣髴。
是日也。
风不霾。
时正佳。
云日轮盛。
光阴克谐。
入房焉可以拟议。
干吕何足以为怀。
带庆云而共美。
与淑气而同侪。
天有日兮晨光重。
日有珥兮黄云捧。
亦如东海大而百川朝。
北辰高而众星拱。
云初缭绕。
日亦曈昽。
合三光而为一。
混五色而居中。
于是彰国祚。
表年丰。
应履端之时令。
识来事之殷充。
察天象兮阳乌奋翼。
稽瑞图兮人望允塞。
使无阶而可乘。
敢不惭于帝力。

执劳谦者。
可以为天下君。
习撝谦者。
可以为天下勋。
在易也有自牧之义。
于书也有受益之文。
行已立身。
而道自著。
御人率众。
而德有云。
在上则腾茂实。
居下则播令闻。
亦足以化乎四表。
而行乎三军。
若乃天地之义。
鬼神之理。
或祸其满盈。
或福其廉耻。
故执羔雁而行者。
得之而益贵。
秉耒耜之列者。
得之而易使。
在臣下之尚然。
况继天而为子。
是以敷之而化行。
执之而教立。
被车书之所至。
沾雨露之所及。
故能迩无不洽。
远无不宾。
岂不以言出乎口。
行发乎身。
求之于己。
加之于人者也。
夫心者难备。
物者难兼。
故先王所以戒慎。
往哲所以崇谦。
不然者。
宣子何以称贤。
太伯何以为德。
书三让之策文。
作千古之程式。
其执谦也。
必在乎合宜。
其在卑也。
亦存乎随时。
过之者俯而就矣。
不至者跂而及之。
无贻诮于巽床之义。
无见刺于相鼠之诗。
惟木兮从绳则正。
惟后兮从谦则圣。
虽不富于其邻。
而有助于为政。
理于身也。
合仁义之五常。
理于国也。
则文武之二柄。
宜播美于笔端。
传谦德之雅咏。

此镜何代。良工铸成。
四规是彻。百鍊弥轻。
裁冰比丽。止水侔清。
时开宝匣。以厌山精。
时既荷于提挈。敢有疲于将迎。
所以图象必尽。遇态必呈。
天地不藏。毫发不形。
悦孤鸾之舞影。怨垂泪之表情。
晓挂玉堂。将助晴阳之照。
夜流金鹊。不让太阴之明。
夫其月曙开奁。窗昏启闼。
目短自见。因君以达。
发乱未理。待我将豁。
曩者久积氛雾。半沾沙土。
蟾埋影涩。痕深翳聚。
其性不耗。其器不窳。
何造化之奇物。历春秋之万古。
幸得怀铅再治。负局斯临。
盘龙发彩。元兔生阴。
箧笥见赏。缁尘不侵。
鉴穷高远。光烛湮沈。
举弃物于未废。喜昔人之遗音(未见今字官韵)
何异荆山辨玉。丰城识剑。
蓂荚亏而转丽。平冰铺而不陷。
近日而阳燧无燄。向人而元发夺鉴。
若乃秦楼对月。魏乘临珠。
共照而车中转丽。双明而台上不孤。
持衡在人。铨署重其进退。
元龟不远。掌握通于有无。
夫其创物斯妙。成规作典。
盖视有同异。而鉴无深浅。
秦得金以龙兴。夏亡玉而国剪。
喻无不至。作戒示于后昆。
湛而不流。比水通于上善。
国工是作。端形是托。
将审已于寸心。察众人之所恶。

灵台崇崇兮洞轇轕以绵延。中有珍木兮郁森森以芊芊。
始殊形以分耸。终共理而连拳。
始信德以被物。初应圣而效焉。
且学为教原。丞为纠局。
生于学者。表王化之大同。
植于厅者。知官政而无曲。
亦所以据于德而远于俗也。乐我皇道。
彰我圣年。谓为交柯。
乃寻本而无末。谓为别干。
能已离而复连。依君仁义之圃。
对君翰墨之筵。俾为我师者。
如斯木之一德。为我曹者。
如斯木之相全。故瑞不虚然。
从化而止。化不在远。
行之由已。有善必应。
讵云草木之无知。惟德是亲。
奚问阴阳之至理。可以载美青史。
可以表庆皇家。人各有心。
我则合而为一。物曲有利。
我则不避其邪。夫如是。
则造化之理易寻。天地之情可测。
顺之则生瑞。逆之则成慝。
故曰祸淫湎。福正直。
谅物情之效祥。由人君之布德。
故得托根讲肄之宇。垂阴夫子之墙。
杂庭槐以为列。偶仙杏而成行。
逢圣而生。匪由乎日月以翼。
取端为宝。孰尚夫金玉其相。
所谓光乎泰阶。允臻灵贶。
不然者。则徒闻其说。
孰究其状。至矣哉。
观一树之攸同。知四夷之内向。

皇帝念儒林之繁会。
当天地之交泰。
降万乘以爰来。
使八方而咸赖。
视其鼓箧之地。
文在其中。
礼于释菜之庭。
化行乎外。
睿想难踰。
精搜典谟。
属车连延。
辗御陌而后入。
翠华容裔。
向文囿以前驱。
台观惟新。
墙垣尽饰。
宗伯礼贤以蒇事。
司成执经而奉职。
端冕旒而䌽仗初立。
始驻六龙。
发声教而翠华未旋。
以行万国。
整衣裳之楚楚。
习威仪之翼翼。
入门而冠剑陆离。
布位而貂蝉逼侧。
若乃展先师之礼。
示后进之人。
张国容以贵道。
阐文教以尊神。
升夫子之堂。
所谓以德行。
行周公之礼。
岂可不躬亲。
不然者。
何以自谦于至圣。
而亲飨于陪臣哉。
是以讲学斯陈。
德音远播。
念月将而日就。
各呈材而切磋。
龙颜不远。
顾探索之惟勤。
天步下临。
曷斯须之敢惰。
云布星攒。
周回可观。
彼儒风之习习。
资睿思以安安。
颐指于学海儒林。
自因泽及。
目击乎雄词丽藻。
谁谓才难。
恩下育而冬暖。
命遐宣而昼寒。
济时以勤学为先。
居上以易俗称大。
俾惰游者咸思于经籍。
好勇者亦高其冠带。
既而宣化毕。
盛礼终。
缴素志。
播皇风。
转龙旂于祥烟之表。
返銮辂于瑞气之中。
盛矣哉载笔之史。
不纪乎教化之宫。

梓州道兴观碑铭(853年) 唐 · 李商隐
四言诗
总天下之事教分为三。处域中之大道居其一。发轫于希夷之境。解鞍于寥廓之场。览若士之游。九垓尚隘。稽竖亥之步。六合非遐。徒欲洞视焦螟。遥驱野马。折尺捶而求尽。循白环而待穷。则元籥犹严。空筌尚滞。辀推地尽。莫知象帝之家。盖朽天穿。未睹谷神之隧。柔皮具纸。折骨疏毫。虽竭虑于九三。终致迷于万一。洎飞龟藏义。猛马垂文。贯王屋之深珠。方摧中冀。封吴宫之合璧。始会涂山。变浩劫之桑田。注偫黎之耳目。闻其大较。未可殚论。及夫秘篆抽奇。隐书诠奥。摧藏鸟迹。郁勃龙光。太上七言。掞灵才之缥绿。元中九锡。贲神物之便蕃。则固可促轸求音。援柯搴秀。存之则总橐籥于虚空。遣之则丧辎重于修涂。故泣辜痹坐之君。挺纪握图之主。何尝不留连于太一。怊怅于上元。考名都为望幸之宫。因爽垲为集灵之地。一言以蔽。百代可知。梓州道兴观者。五帝盘游。九仙卜筑。铜梁对轸。还疑铸鼎之山。锦浦均流。未怯乘槎之水。天彭割壤。井络分缠。挺夏后之灵。滞震蒙之游女。乃知君王化鸟。资是思归。力士挽牛。非将适远。往者大夫遗行。著文自贬于巴歌。中闻协律设官。作乐岂遗于渝舞。照以火井。润之密房。五色九苞。镇飞神凤。三毛孙(疑)孔。屡集文犀。虽膏雨常沾。使星时入。而君平至死。不出灵关。元彦平生。未离严道。亦中州之藩服。上古之名区。昔隋室以绿字腾芳。赤符宣庆。寻思马湩。悦阆苑之遐游。顾慕龙鳞。羡乔山之伪葬。爰依翠阜。式写丹邱。其始也。汉苑澄泉。华阴移土。林中夸父。即贡宏材。桥畔秦皇。仍分怪石。取方中于绛阙。摹大壮于元都。台实九层。观惟一柱。瑶房叠葺。阳树攒融。俄以九县告哀。三灵改物。五芝八桂。刍荛者往焉。四户三阶。椎埋者至矣。祝融有醉。回禄无厌。始爝火以兴端。终槱烟而合气。五明之扇。将劫烧以争飞。十绝之幡。逐昆熛而乱坠。既灾巢鳦。亦毙池鱼。悲哀欲甚于戊辰。厌胜不闻于壬癸。旅为散地。便接芜城。田鼠谁熏。封狼莫射。梧雕碧甃。光风聚失于孙枝。草没彤闱。浩露空溥于弟蔓。我国家克将威命。允富贞期。李出伊墟。洪惟命氏。桧生陈郡。蔼有升仙。誓牧野之辰。则盘古与天皇秉钺。入咸阳之后。则尊卢与栗陆辇车。纳万国于堂皇。携九州于掌握。彼独夫之所废。俟明辟以攸兴。斯观复建蜺旌。还张翠盖。不劳置臬。而鸥阁飞来。无待直绳。而虬堂化出。三宫主箓。八治威魔。罗郁倘游。遽分条脱。安乍至。或送交梨。开元十七年。太守张公。重构石台。并投火齐。九枝散影。二等分光。且异金华。送江南之夜宴。宁同蜡炬。佐洛下之晨炊。号为殊庭。多历年所。元和初。妖兴益部。衅稔坤维。钟会之窥觎。刘璋之闇懦。梁横宋矢。楼舞袁䡴。将禾麦于亲邻。欲邱樊于福地。遂使嵇瓜断蒂。董杏分株。琼苏入燃腹之间。䭀饭在抽肠之里。黄昏望断。不见青牛。昧旦神兴。唯逢白马。殆逾三纪。阙校二官。开成元年。连帅冯公。拥盖巴西。扬麾左蜀。永惟爱女。名列通仙。许长史之全家。皆推道气。茅东卿之继世。并有灵风。乃梦寐假规。丹青往制。既分赵璧。兼施魏珠。拟耸阙于天台。状重楼于句曲。顿还旧观。且介通庄。嗟乎。歘驾方留。化机潜迫。削墨则公输复去。飞梯则宋翟还归。或沙版仍虚。或芝寮未豁。或菡萏阙垂于倒井。或椒聊罕遍于周垣。图石室于西昆。犹资粉墨。画银台于东海。尚渴铅黄。仙家宁有废兴。人世自多休戚。今皇帝骈阗灵贶。合沓真符。爰顾宝臣。来颁瑞节。尚书河东公。华嵩衡霍。麟凤龟龙。霈膏雨于丰年。耀福星于分野。加以融徽妙阃。栖照元津。书圣琴言。论衡棋品。徵君虚幌。未远军牙。都讲曲棂。更联宾阁。周柱史之论上士。张河间所谓仙夫。有猷而九牧具瞻。无待而三元共奖。女道士长乐冯行真庐江何真靖等。并下元受事。大洞刊名。积雪通襟。高霞映抱。鍊气则谷仙留诀。回颜则桂父陈方。华岳洗头。岂肯秦台吹管。阳城掉臂。安能鲁殿窥窗。永念洪纷。每勤元贶。义行于得众。事集于和光。郡人焦太元等若干人。卓郑遥源。严枚远冑。悬情紫简。禀化朱陵。争携莫逆之交。共就列真之宇。灵姿载穆。景从多仪。岳渎奔趋。人天杂集。十州倘见。三岛加升。气转金枢。则云归鸳瓦。漏移铜史。则星入虾帘。焕冰碧以交辉。俨环玭而迭映。纵时更溟滓。代变鸿濛。于元黄未判之中。存轇轕无垠之状。行真等因摽石阙。来访银书。予也五郡知名。三河负气。颜延年之纵诞。未能斟酌当时。王子敬之寒温。徒欲保全旧物。属以鱼车受宠。璧马从知。子虚赋既恨别时。乐职诗空劳动思。况乎无仲祖之韶润。有彦辅之清羸。发短于孟嘉。齿危于许隐。谢文学之官之日。岐路东西。陆平原壮室之年。交亲零落。方欲春台写望。秋水凝情。问句漏之丹砂。饵华阳之白蜜。惠而好我。式契初心。聊复攀逸轨以裁襟。抚空怀而选义。扬子云酱瓿之说。蔡伯喈齑臼之言。斯文倘系于污隆。后世何妨于知罪。稽首归命。乃为铭曰。
道实彊名,先天地生。
渊默未眹,寂寥无声。
中黄立极,元阳降精。
隐轸金阙,开华玉京(其一)(一章)

于穆犹龙,诞予灵族。
尼山设问,函关著录。
开以九籥,转之一毂。
乃命云孙,纳于大麓(其二)(二章)

云孙有庆,开国于唐。
允文允武,宜君宜王。
充庭叠瑞,罄宇储祥。
连珠合璧,气紫云黄(其三)(三章)

大泽斩蛇,新野得马。
泗水亭长,邯郸使者。
乾在地上,丰照天下。
仁及隐微,谦称孤寡(其四)(四章)

载五纬,肆觐三尊。
虔恭真质,偃曝灵恩。
弥缝宇宙,把握乾坤。
逦迤邃宇,参差妙门(其五)(五章)

惟此左川,西南奥壤。
古有经始,今存显敞。
瑶林琼树,铜林宝网。
玉女云衣,仙人露掌(其六)(六章)

吴宫火煹,𤏡道兵来。
聊于一气,示有三灾。
壤因化往,成由运开。
太颠宝贝,声伯琼瑰(其七)(七章)

长乐肇端,庐江缵美。
英蕤秀萼,旋纲步纪。
克蹈前武,能新旧址。
媚此绮都,邻于锦里(其八)(八章)

我之刊岳,帝与令封。
青云干吕,白日高舂。
道心结课,天爵畴庸。
沈研胜韵,款至元踪(其九)(九章)

载念弱龄,恭闻隐语。
蕙纕兰佩,鸿俦鹄侣。
愿腾华藻,请事充举。
如曰不然,吾将谁与(其十)(十章)


海日赫赫。
出旸谷以腾辉。
过咸池而浴色。
宛转波动。
回还影侧。
昭晰兮泉源渐沸。
掩映兮津涯乍黑。
红光下射。
疑萍实之欲沉。
赤气上浮。
讶林云之不息。
当其玉漏未尽。
金波正凝。
背崦嵫而六龙骋骛。
望穹苍而三足飞腾。
经厚地而休光暂匿。
连巨浸而暖气潜蒸。
当晷度之未至。
信辉赫之徒增。
洎夫良夜欲阑。
繁星渐没。
转红轮于沙砾。
濯朱辉于溟渤。
映龙川之华洞。
照天坛而秀发。
远岸烛耀而乍明。
长波蹙缩而未歇。
观其荡水府。
涤踆乌。
重轮辉焕而增润。
双翼翩翻而尽濡。
势动云端。
运规规而未止。
影摇波底。
潜赫赫而不渝。
逝矣莫及。
皦然可望。
照蜃楼于圻岸。
写蛟室于溟涨。
由是发五色。
焕九围。
历渤澥而羲和整驭。
映岛屿而光耀傍飞。
碧浪沸腾。
罢浴贞明之质。
洪涟瀰漫。
难留畏爱之辉。
时也天地渐分。
云霞屡改。
违细柳而已远。
拂扶桑而犹在。
聊将出地。
辞润泽于波澜。
从此丽天。
布辉华于寰海。
既而迥出崟岑。
高悬万寻。
杲杲而光无停晷。
炎炎而色欲流金。
始素波而将涤。
倏黄道而是临。
信终古而不昧。
长曜景于天心。

蛰处于冬。雷生自震。
启一声于春候。知万类之奋迅。
虺虺初动。祁祁始振。
首出庶物。为阴阳号令之端。
有开必先。作天地发生之信。
原夫飞走各志。偫分处阴。
既不戁以不竦。尚声销而影沉。
及夫勾芒御辰。夹钟应律。
整云师布露之泽。迫和氏春分之日。
温风载扇。重阴四密。
动丰隆之大声。发昆虫之暗室。
跂行喙息。闻填填而鼓舞争驰。
脰振翼鸣。随虩虩而雷同竞出。
隐蔽虽久。腾扬有期。
变軯轰而作矣。俱引领以从之。
见偫生向风之义。知大钧播物之时。
是则感之于彼。而乃乘之在兹。
且遂隐隐以起予。各侁侁而挺尔。
穴处者聆之而厉志。泥蟠者闻斯而举趾。
均发万品。非唯百里。
各腾声实。莺出谷而载飞。
竞逐明时。范弹冠而思起。
摇车效之而可也。聚蚊因之而有以。
然后舍彼即此。违阴就阳。
角觡奋迅。羽翼弛张。
殷南山之粗厉。启出地之潜藏。
似桴鼓之才终。戈鋋熠熠。
如击石之止后。鸟兽跄跄。
有若众汇居蒙。一呼而告。
偫生未觉。一言以导。
曾无震寝之虞。谁有击台之暴。
于是桃吐其秀。鹰化为鸠。
助发生之德。省囹圄之囚。
潜匿假之而振拔。毛介因斯而处休。
大哉震元利。拯偫生而出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