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驿信(驛信)
驿使传递的信件。借指亲友的音信。 金 刘迎 《梅》诗:“谁道江梅驛信迟,碧琅玕里见横枝。为寻疎影暗香处,独立嫩寒清晓时。”参见“ 驛使梅花 ”。
《漢語大詞典》:驿使梅花(驛使梅花)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清 李调元 《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
《漢語大詞典》:定问(定問)
(1).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 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 ,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 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
(2).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 宋 秦醇 《谭意哥传》:“ 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月,亲已约 孙貰 殿丞女为姻。定问已行,媒妁素定,促其吉期,不日佳赴。”
《漢語大詞典》:托音
寄托音信。 三国 魏 曹植 《愍志赋》:“窃托音於往昔,迄来春之不从。思同游而无路,情壅塞而靡通。”
分類:寄托音信
《漢語大詞典》:还音(還音)
(1).犹音译。 钱仲联 《黄遵宪年谱》:“第一为造新字,次则假借,次则附会,次则謰语,次则还音,又次则两合。”注:“凡译意则遗词,译表则失里,又往往径用译音,如波罗密、般若之类。”
(2).把收录的声音信号重新还原为声音。《人民日报》1981.2.26:“有的厂生产的拷片尺寸有差异,录音带还音不清晰,画幅影像模糊。”
《漢語大詞典》:传骑(傳騎)
驿站传递音信命令的骑马的使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传骑从中来謁曰:‘ 婴 疾甚,且死,恐公后至。’”新唐书·吐蕃传下:“会飞鸟使至,召其军还,遂引去。飞鸟,犹传骑也。” 宋 张先 《劝金船》词:“翰阁迟归来传骑,恨留驻难久。”
《漢語大詞典》:诒音(詒音)
寄传音信。诗·郑风·子矜“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唐 陆德明 释文:“《韩诗》作‘詒’。詒,寄也,曾不寄问也。”
分類:音信
《漢語大詞典》:丰信(豐信)
丰收的音信。 宋 赵善括 《念奴娇·吕汉卿席上》词:“晓来膏雨,报一年丰信,几枝娇色。”
分類:丰收音信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漢語大詞典》:便音
托便人传达的音信。 明 邵璨 《香囊记·忆子》:“想必路途迢递人事蹉跎,是以便音难寄。”
分類:传达音信
《國語辭典》:黄犬音(黃犬音)  拼音:huáng quǎn yīn
比喻书信或消息。参见「黄耳传书」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
《漢語大詞典》:黄犬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漢語大詞典》:警耗
犹警报。关于情况紧急的音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商学全体欢迎备至,是 川 民反抗朝廷不过少数。惟 眉 嘉 一带颇有警耗,具详昨夕电奏稿。” 郭孝成 《广西光复记》:“ 桂林 自得 武昌 警耗,官场恐慌异常,而人民之希望民军,颇有时雨之切。”
《漢語大詞典》:家耗
家中的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菱角:“﹝ 胡大成 ﹞淹留既久,适大寇据 湖南 ,家耗遂隔。” 何垠 注:“家耗,家中音耗也。”
分類:音信
《國語辭典》:鱼沉雁杳(魚沉雁杳)  拼音:yú chén yàn yǎo
比喻音讯断绝。元。王氏〈粉蝶儿。江景萧疏套。上小楼〉曲。么:「翻做了鱼沉雁杳,瓶坠簪折,信断音疏,咫尺地半载馀,一字无。」《金瓶梅》第七七回:「谁人望将比目鱼分开,瓶坠簪折,今日早鱼沉雁杳。」也作「鱼沉雁渺」。
《國語辭典》:鱼雁(魚雁)  拼音:yú yàn
语本《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因以「鱼雁」合为书信之代称。宋。晏几道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词:「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國語辭典》:韬声匿迹(韜聲匿跡)  拼音:tāo shēng nì jī
隐匿起来,不再露面。《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句下李善注引晋。挚虞 徵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漢語大詞典》:杳无影响(杳無影響)
没有踪影,没有音信。《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 晁夫人 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賑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甚么捐输,又絶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