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遁身
卧隐
贞居
潜精
逸处
蛰处
逃山
韬真
处逸
隐生
遐栖
栖偃
潜退
贞栖
伏隐
《國語辭典》:遁身  拼音:dùn shēn
隐藏身体。如:「遁身术」。
《漢語大詞典》:卧隐(卧隱)
指隐居。 宋 刘敞 《蝉》诗:“ 屈 宋 悲秋苦, 夷 齐 卧隐高。”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贞居(貞居)
犹隐居。 元 虞集 《赋彭氏静深堂》:“君子憺无欲,渊然事幽潜;贞居观物初,天机引休恬。” 元 黄溍 《送陈生归天台》诗:“殁者归山丘,存者风雨散;惟餘贞居翁,共喫残年饭。”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潜精(潛精)
(1).专心一意。 汉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2).隐蔽光辉。精,精光。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悼朝阳之隐曜兮,怨北辰之潜精。”
(3).谓隐居。 唐 吴筠 《高士咏·樊先生》:“ 巢父 志何远,潜精人莫知。”
《漢語大詞典》:逸处(逸處)
(1).犹隐居。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女祭女戚》:“曷为水间,操鱼持俎,厥丽安在,离羣逸处。”
(2).犹安居。 宋 苏辙 《晋论》:“使之安居而能勤,逸处而能忧。”
分類:安居隐居
《漢語大詞典》:蛰处(蟄處)
隐居。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 炳麟 丧其师资,且闻 平子 亦蛰处不与世耦,生死未可知。”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逃山
谓隐居。 明 王思任 《谒选濡滞得曹允大予假报》诗之二:“逃山也或清如许,入局之人勇一拚。”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韬真(韜真)
指隐居。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 南昌 晦跡,共 梅福 而齐衡;左部韜真,与 乔玄 而等列。”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处逸(處逸)
(1).隐居;隐逸。后汉书·郑玄传:“游学 周 秦 之都,往来 幽 、 并 、 兖 、 豫 之域,获覲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
(2).生活于安逸之中。 唐 许敬宗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形言防处逸,粹藻发嘉猷。”
《漢語大詞典》:隐生(隱生)
犹隐居。 汉 刘桢 《诗》:“隐生寘翳林,控倊自迫速。”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遐栖(遐棲)
谓隐居。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赞:“与其遐栖,岂若蒙秽?”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是以遐栖幽遁,韜鳞掩藻,遏欲视之目,遗损明之色,杜思音之耳,远乱听之声,涤除玄览,守雌抱一。”晋书·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絶俗。”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栖偃(棲偃)
犹隐居。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别有临 濠 上,栖偃独观鱼。” 唐 钱起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诗之二:“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栖偃。”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洛阳 龙门 有 吕文穆 公读书龕,云 文穆 尝栖偃於此。”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潜退(潛退)
(1).隐退;隐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潜退之士,得意山泽。”北齐书·杨愔传:“ 愔 以世故未夷,志在潜退,乃谢病……隐於 嵩山 。”
(2).秘密撤退。 郭希仁 《从戎纪略》:“东军不支,乃以号哨调吊桥营队救应,到原上又不支,乃夜半潜退。”
《漢語大詞典》:贞栖(貞栖)
退隐;隐居。《宋书·明帝纪》:“若乃林泽贞栖,丘园耿洁,博洽古今,敦崇孝让,四方在任,可明书搜扬,具即以闻,随就褒立。”
分類:退隐隐居
《漢語大詞典》:伏隐(伏隱)
藏匿;隐居。左传·昭公十三年:“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 汉 陆贾 新语·资质:“ 鲍丘 之德行,非不高於 李斯 、 赵高 也,然伏隐於 嵩 庐之下而不録於世,利口之臣害之也。”
分類:藏匿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