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执纼(執紖)
(1).手持缰绳。礼记·少仪:“牛则执紖,马则执靮。”后以为牵牛之典。 唐 黄滔 《误笔牛赋》:“手捫而执紖罔殊,衣惹而饰繒奚异。”
(2).谓牵引灵车的绳索以助行进。古代送葬的一种礼节。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令姓异县,謫任遐藩,升堂不及,执紖空敦。”
《國語辭典》:烧葬(燒葬)  拼音:shāo zàng
1.火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举国事佛,有一道人命过烧葬,烧之数千束樵,故坐火中。」
2.焚烧送葬之物。《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绝。」
《漢語大詞典》:祖榇(祖櫬)
行送葬礼。榇,灵柩。 南朝 宋 颜延之 《祖祭弟文》:“令龟吉兆,祖櫬东旋,灵辕次路,严舟在川。”
《漢語大詞典》:赗马(賵馬)
(1).赠与丧家送葬的马。礼记·少仪:“賵马入庙门;賻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孔颖达 疏:“賵马入庙门者,以马送曰賵……既送亡者,故将入庙门也。”
(2).指拉灵车的马。 唐 温庭筠 《庄恪太子挽歌词》之二:“尘陌都人恨,霜郊賵马悲。”
《漢語大詞典》:吉屦(吉屨)
旧时送葬者所着之麻鞋。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 汉 郑玄 注:“旧説,小功以下,吉屨无絇。”
分類:送葬麻鞋
《漢語大詞典》:饮腥苴熟(飲腥苴熟)
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孔子家语·问礼》:“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高,某復。’然后饮腥苴熟。”参见“ 饭腥 ”。
《國語辭典》:饭腥(飯腥)  拼音:fàn xīng
将生米放于死者口中,称为「饭腥」。《礼记。礼运》:「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
《国语辞典》:牵亡歌(牵亡歌)  拼音:qiān wáng gē
送葬时牵亡阵所唱的歌。发源于台南市善化区,是自神明夜间游行时所表演的「十八娆」演变而来,后流行于全台。音乐节奏颇快,演唱者手舞足蹈,猛摇其臀,歌词词意多为游狱、劝亡、祈福之类。
《国语辞典》:牵亡阵(牵亡阵)  拼音:qiān wáng zhèn
台湾习俗在送葬队伍中吹号角、唱牵亡歌以引领亡魂的阵头。通常由道士、巫师所组成。
《漢語大詞典》:读赗(讀賵)
宣读送葬之物的单子。礼记·檀弓上:“读賵, 曾子 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孙希旦 集解:“读賵,谓书賵物於方,将行,主人之史当柩东前束读之也。”
《漢語大詞典》:抱磿
抱持名版,查点执绋人数。磿,古代送葬时记执绋人姓名的版。周礼·地官·遂师:“大丧,使帅其属,以幄帟先,道野役,及窆抱磿,共丘笼及蜃车之役。” 贾公彦 疏:“执綍之人,背碑负引而退行,遂师抱持版之名字,巡行而校録之,以知在否,故云‘抱磿’也。”
《國語辭典》:开路神(開路神)  拼音:kāi lù shén
出殡时前导的纸糊偶像,形貌狰狞,躯体高大。也称为「开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