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赡通(贍通)
谓学识丰富并能融会贯通。 宋 范仲淹 《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讲贯六经,莫不赡通。”
《國語辭典》:四通八达(四通八達)  拼音:sì tōng bā dá
1.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宋。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险足恃也。」也作「四通五达」。
2.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漢語大詞典》:条入叶贯(條入葉貫)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 汉 王充 论衡·薄葬:“有知无知之情不可定,为鬼之实不可是。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能审知。”
《漢語大詞典》:陶贯(陶貫)
谓融会贯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昙斌:“潜思积时,以穷其妙,融冶百家,陶贯诸部。”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淹会贯通(淹會貫通)
犹融会贯通。 明 高启 《〈史要类钞〉序》:“遂使义理之微不备,事变之实不详,无以淹会贯通,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叶贯(葉貫)
谓若树叶之脉理贯通。形容知识融会贯通,皆有条理可寻。《淮南子·俶真训》:“提挈阴阳,嫥捖刚柔。枝解叶贯,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下至介鳞,上及毛羽,条脩叶贯,万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汉 王充 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能审知。”
《国语辞典》:硕学通儒(硕学通儒)  拼音:shuò xué tōng rú
学问渊博又能融会贯通的人。
《国语辞典》:心融神会(心融神会)  拼音:xīn róng shén huì
心神融会贯通,领悟明白。宋。朱熹〈答廖子晦〉:「工夫久之,自当心融神会,默与契合。」《五灯会元。卷一九。石霜圆禅师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
《漢語大詞典》:贯通融会(貫通融會)
犹言融会贯通。 宋 袁燮 《〈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元 袁桷 《题〈雪窦潜师语录〉后》:“乃痛自卓立,游诸方,能采其所长,不专於一师,而共贯通融会,慊然犹以为未足。”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筭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 贯穿融会 ”。 清 戴名世 《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横从穿贯(横從穿貫)
谓融会贯通。 清 方苞 《兄百川墓志铭》:“ 江西 梁质人 、 宿松 朱字緑 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
分類:融会贯通
《國語辭典》:食而不化  拼音:shí ér bù huà
吃了东西无法消化。用于比喻学习知识无法理解、应用。如:「填鸭式教育常导致学生食而不化,无法学以致用。」
《漢語大詞典》:神会心融(神會心融)
犹言融会贯通。 明 宋濂 《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镕今铸古(鎔今鑄古)
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那曾见鎔今铸古五车饶,冰蠒花生玉粟娇。”亦作“ 鎔古铸今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沧溟蔡姬:“葆真履素,取则先民,鎔古铸今,蔚为代寳。”
《漢語大詞典》:融液贯通(融液貫通)
犹言融会贯通。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準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
分類: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