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疏漏  拼音:shū lòu
1.疏忽遗漏。《南齐书。卷四二。王晏传》:「而晏每以疏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旧唐书。卷七九。李淳风传》:「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
2.漏水。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天阴雨,有些疏漏么?」
《國語辭典》:衅隙(釁隙)  拼音:xìn xì
意见不合或感情有裂痕。《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绍议欲立刘虞为帝,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吴、魏自来无雠,皆因刘备之故,致生衅隙。」
《漢語大詞典》:阙漏(闕漏)
缺失遗漏。文献通考·经籍十九:“繁略不均,校之实録,多所闕漏。”
分類:缺失遗漏
《漢語大詞典》:有衅(有釁)
(1).谓有可乘之机。左传·桓公八年:“讎有衅,不可失也。” 杜预 注:“衅,瑕隙也。” 杨伯峻 注:“犹今言空子。”
(2).有缺失。国语·晋语五:“合而后行,离则有衅。” 韦昭 注:“衅,瑕也。”
(3).有嫌隙,有怨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时 元昊 与 辽 有衅,故请款塞。”
《漢語大詞典》:废失(廢失)
(1).废弛缺失。《后汉书·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文,不知稼穡之艰难,惧有废失。”
(2).废弃衰亡。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国初人朴厚,不敢言朝廷事,而史学因以废失。”
《漢語大詞典》:缺事
(1).工作上的缺失。 明 何景明 《送郡守孙公考绩》诗序:“州既靡有缺事,守曰吾庶可以考矣。”
(2).感到缺憾的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今儒生辈皆尊信其言,以为 秦 宝未入中国,乃圣朝缺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终岁之好,分手未有一言,终属缺事。”
《國語辭典》:遗缺(遺缺)  拼音:yí quē
因原任人员死亡或离职而遗留的职位。
《漢語大詞典》:旷失(曠失)
缺失,失误。 宋 王安石 《皇后册文》:“盥馈在中,率礼无违……斋明夙夜,罔有旷失。”
分類:缺失失误
《漢語大詞典》:缺政
缺失的政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这些人各有所长,都能直言谏诤,补救缺政。”
分類:缺失政事
《漢語大詞典》:遗遁(遺遯)
犹言遗亡缺失。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搜 束晳 之亡缺,补 陈农 之遗遯。”
分類:缺失
《漢語大詞典》:小缺
小缺点;稍有破损或缺失。管子·宙合:“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漢語大詞典》:警阙(警闕)
谓儆戒君王的缺失。文选·谢庄〈月赋〉:“朒朓警闕,朏魄示冲。” 李善 注:“警闕谓朒朓失度,则警人君有所闕德。”
《國語辭典》:简缺(簡缺)  拼音:jiǎn quē
旧时称职务清閒的官职为「简缺」。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八一。吏部。处分例》:「各该堂官率徇情取悦,以繁缺保送者多,而简缺及留部者少。」
《漢語大詞典》:咎谪(咎讁)
谓政有缺失,天示变异以警戒。讁,变异。《晋书·郭璞传》:“往年岁末,太白蚀月;今在岁始,日有咎讁。”
《漢語大詞典》:漏阙(漏闕)
漏脱,缺失。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补五常之漏闕,缀三代以维纲。”
分類: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