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僻静(僻靜)  拼音:pì jìng
幽静偏僻。《西游记》第三一回:「那公主果然依行者之言,往僻静处躲避。」《红楼梦》第四回:「这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时,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也作「僻净」。
《漢語大詞典》:静耳
使耳根清静。 北齐 刘昼 新论·清神:“圣人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
分類:清静
《漢語大詞典》:宁肃(寧肅)
安定清静。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外 胡 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寧肃,百姓怀之。”
分類:安定清静
《漢語大詞典》:冗扰(宂擾)
谓事情繁杂,不得清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猎犬:“山右 衞中堂 为诸生时,厌宂扰,徙斋僧院。”
分類:繁杂清静
《漢語大詞典》:清敞
清静宽广。 三国 魏 伏义 《与阮嗣宗书》:“方今大 魏 兴隆,皇衢清敞。”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单衣颇新绰,虚室復清敞。”
分類:清静宽广
《漢語大詞典》:虚淡
(1).清淡,不浓烈。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嚼香饵者快嗜欲而赴死,味虚淡者含天和而趋生。”
(2).清静淡泊,不追求名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乐令 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在朝廷用心虚淡,时人重其贞贵,代 王戎 为尚书令。”
《漢語大詞典》:耐静
安于清静,忍受寂寞。 宋 杨万里 《壕上感春》诗:“长壕无事不耐静,若非织綃便磨镜。”《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对小夫人道:‘出外薄干,夫人耐静!’”
《漢語大詞典》:清放
(1).清雅闲逸。《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上》引 宋 蔡絛 西清诗话:“ 欧公 守 滁阳 ,筑 醒心 、 醉翁 两亭於 琅琊 幽谷,且命幕客 谢某 者,杂植花卉其间。 谢 以状问名品,公即书纸尾云:‘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其清放如此。”
(2).清静放旷。《明诗纪事丁籤》卷四引 明 曹学佺 《明诗选》:“ 陈卧子 曰:‘山人诡跡尘外,清放自居。’”
《漢語大詞典》:闲素(閒素)
亦作“闲素”。
(1).悠闲纯朴。三国志·魏志·袁涣传:“ 涣 子 侃 ,亦清粹閒素,有父风。” 南朝 梁 江淹 《王镇军为中书令右光禄诏》:“﹝ 王延之 ﹞业履冲约,秉情闲素。”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其风度弘朗,閒素超脱。”
(2).安闲清静。 南朝 梁 沈约 《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
《漢語大詞典》:静坊
(1).清静的别屋。 唐 李洞 《郑补阙山居》诗:“高节諫垣客,白云居静坊。”
(2).僻静的街巷。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卢□ 《逸史·齐映》:“ 齐公 乃行至西市北,入一静坊新宅,门曲严洁。”
《漢語大詞典》:清妥
(1).清和适宜。 唐 唐彦谦 《九日游中溪》诗:“何知是节序,风日自清妥。”
(2).清楚稳当。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槐亭集》非不清妥,但无甚出色处。”
(3).清静,安定。 清 袁枚 续诗品·斋心:“我心清妥,语无烟火。”
《漢語大詞典》:静简(静簡)
(1).娴静平易。 宋 曾巩 《沈氏夫人墓志铭》:“媛维 沉 女,经德以身。柔嫕静简,孚于属人。”
(2).清静简约。《元典章·吏部六·司吏》:“使官府词讼静简,公事易於杜絶。”
《漢語大詞典》:冷汰
清静淡泊。 清 黄宗羲 《〈曹氏家录续略〉序》:“余自离 语溪 ,卖文糊口,不相通问,盖不欲以綺靡之语,入冷汰之耳。” 清 郎廷槐 等师友诗传录二三:“古之作者,‘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呴鲜荣以为词’,偏得乎逸歌长句,若‘穿天心,出月脇’,恆得意外惊人之语。果何道而造诣臻此?”
分類:清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敞闲(敞閑)
宽阔清静。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李周翰 注:“其山高敞,其地幽闲。” 晋 潘岳 《闲居赋》:“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
分類:宽阔清静
《漢語大詞典》:悄静
安静,清静。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章:“在假山背面一处较悄静的地方,他找到了 杨平山 和 艾秀春 。” 克非 《春潮急》二八:“风吹树木的音响,使得这半夜中的、原以为行将出现雷鸣闪电的所在,更显得寂寞悄静。”
分類:安静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