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常科
(1).通常的规格;普通的等级。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南部斩首获生,计功受赏如常科。”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 彰 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旧唐书·刘兰传:“刑典自有常科,何至於此!”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爵禄赏赐,当倍常科。”
(2).谓一般科第。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 高适 诗评语:“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然则今之取士宜如何?曰常科之外,宜开特科。”
《漢語大詞典》:常等
(1).普通的等级。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虽加常等,未表殊恩。”
(2).一般;寻常。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每修饮饌,不炽火而俄顷自熟,香洁异於常等。”
《漢語大詞典》:中食
(1).进食之中。国语·晋语九:“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 三国 魏 钟会 《生母张夫人传》:“﹝ 孙氏 ﹞愈更嫉妬,乃置药食中,夫人中食,觉而吐之。”
(2).指佛教徒于中午进斋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释氏要览·中食《僧祇律》云:“时食,谓时得食,非时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时得食,当日中,故言中食。”
(3).普通饮食。宋史·孝义传·郭琮:“凡母之所欲,必亲奉之。居常不过中食,絶饮酒茹荤者三十年,以祈母寿。”
《漢語大詞典》:中民
(1).一般官吏。管子·君臣下:“有大臣之乱,有中民之乱。” 尹知章 注:“中民,谓百吏之属也。”
(2).普通的人。庄子·外物:“惠以欢为驁,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 王先谦 集解:“中民,庸人也。”
(3).中等家产的人。史记·孝文本纪:“百金,中民十家之产。”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富户先已残破,中民又有积欠,谁敢赊卖物货?”
《漢語大詞典》:庶职(庶職)
普通官职。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 子柳子 思为臣”:“为臣与为政相对,为政谓为正卿,为臣谓为庶职。”
《漢語大詞典》:乾糇
干粮。亦泛指普通的食品。《诗·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之愆。” 高亨 注:“干餱即干粮。这里用以代表普通的食品。” 宋 司马光 《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鹿鸣》《伐木》《既醉》《行苇》,美宴好之相乐,刺乾餱之失德。” 清 刘青藜 《乞儿行》:“羞涩客囊空,聊復遗乾餱。”
《漢語大詞典》:冰茧(冰繭)
冰蚕所结的茧。常用作普通蚕茧的美称。 唐 王起 《冰蚕赋》:“蚕事登矣,必因之而剖冰茧。” 宋 范成大 《咏吴中二灯·琉璃毬》:“龙综繅冰茧,鱼文缕玉英。” 明 刘基 《琴歌赠刘元明》:“龙门独树冰茧弦,空林霜清鸣暗泉。”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用秋水轩旧韵》:“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澹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漢語大詞典》:常物
(1).长久存在之物;固定不变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且荣位势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朝鲜 、 安南 、 琉球 、 缅甸 、 苏禄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献。”
(2).一般的东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镜记》:“友人 薛侠 者,获一铜剑,长四尺,剑连於靶;靶盘龙凤之状,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烁,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顺之 《方圆砚铭》:“恶方喜圆,常物之情;喜方恶圆,幽人之贞。皆物我之相笑,无益损乎尔形。”
《漢語大詞典》:凡鳞(凡鱗)
普通的鱼类。 宋 陆游 《五月五日蜀州放解榜第一人杨鉴具庆下孤生怆然有感》诗:“甲午五月之庚寅,渊鱼跃起三江津。震雷霪雨夜达晨,我知决定非凡鳞。” 元 张宪 《双龙图》诗:“吾将倒三江,倾五湖,洗餘百战元黄血,尽率凡鳞朝帝都。”
分類:普通鱼类
《国语辞典》:凡作  拼音:fán zuò
普通的作品。如:「这些都是他的凡作。」
分类:普通作品
《漢語大詞典》:常秩
(1).一定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 杜预 注:“常秩,官司之常职。”一说秩,禄廪。常秩,一定的俸禄。
(2).普通的品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韩子华 在翰苑日,乃以布衣常秩充选,而莫有继之者。”
《漢語大詞典》:涂巷(塗巷)
道路,街坊。荀子·劝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按,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街坊;里巷。礼记·王制:“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瀆、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餘六十亿亩。”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束帛旅於丘园,旌命交於涂巷。”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 王彭 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輒与钱,令聚坐听説古话。’”
《國語辭典》:通语(通語)  拼音:tōng yǔ
不受地域局限,可通行于几个地区或全国各地的共同语或标准语。相当于「雅言」的意义。汉。扬雄《方言》卷一:「娥、嬴,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好,其通语也。」
《漢語大詞典》:凡儿(凡兒)
普通孩子。南史·袁淑传:“﹝ 袁淑 ﹞年数岁,伯父 湛 谓人曰:‘此非凡儿。’”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公讳 儋 ,少依母家 陇西 李氏 ,举止异凡儿,其舅吏部侍郎 季卿 ,谓其必能再立 郑氏 。”
分類:普通孩子
《漢語大詞典》:凡使
普通使者。晋书·王羲之传:“若蒙驱使, 关 陇 巴 蜀 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於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