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收挽
收容救济。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恭惟驾驭豪杰之时,兼有收挽孤寒之道,遂令试郡课以治民。”
分類:收容救济
《國語辭典》:悲田院  拼音:bēi tián yuàn
救济老弱废疾者的机构。唐代设悲田养病坊,由僧人主持,悲田院是沿悲田养病坊而来。《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通俗编。地理》:「悲田,释典以供父母田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穷为悲田。」至宋元时,称贫民、乞丐的收容所为「悲田院」。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或乞丐聚居的地方。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恰便似饿狼般撞入肥羊圈,乞儿般闹了悲田院。」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少不的悲田院里学那一声叫爹妈。」也作「卑田院」、「悲天院」。
《漢語大詞典》:济良所(濟良所)
旧时的一种慈善机构,收容救济被拐骗、受虐待而无处可以投奔依靠的妇女。 李大钊 《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扩充济良所,有愿入所的娼妓,不问他受虐待与否,一概收容。” 许地山 《狐仙》:“我此后还要劝人,若曾失恋还想娶妻的都要到济良所挑去。” 欧阳山 《苦斗》四一:“大表姐整天也和一班男女教友厮混,不是聚会,就是听讲,再就是跑跑孤儿院、济良所、盲哑学校、慈善医院之类的地方。”
《国语辞典》:病舍  拼音:bìng shè
收容患病受刑人的房舍。如:「现代因为重视人权,病舍的设备都改善许多了。」
《漢語大詞典》:收食
收容供养。汉书·成帝纪:“ 关 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 颜师古 注:“收食贫人,谓收取而养食之。”
分類:收容供养
《漢語大詞典》:收襜
收容抚养。襜,用同“ 赡 ”。隶释·汉故民吴仲山碑:“收襜遗孤,皆置门里。”
分類:收容抚养
《国语辞典》:难民营(难民营)  拼音:nàn mín yíng
收容难民的场所。如:「难民营里的难民,正等待世界各地的救援。」
《漢語大詞典》:窝留(窩留)
藏匿收容。《清会典·刑部五·督捕清吏司》:“旗民窝留逃人,照知情藏匿罪人例治罪。”
分類:藏匿收容
《国语辞典》:仁爱之家(仁爱之家)  拼音:rén ài zhī jiā
专门收容贫苦无依老人之福利机构。采综合方式收容,为老人提供安养、医疗、康乐、心理支持等服务。
《国语辞典》:寄养之家(寄养之家)  拼音:jì yǎng zhī jiā
收容失依、贫病、心理缺陷或非行少年的场所。在良好的环境及寄养父母的照顾下,可促进身心的健全发展。
《国语辞典》:少年观护所(少年观护所)  拼音:shào nián guān hù suǒ
为少年法庭专司收容少年的处所。少年法庭对于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因不能责付或以责付为不适当,而予以收容的设施。
《国语辞典》:外役监狱(外役监狱)  拼音:wài yì jiān yù
以收容经遴选某些特定罪名而无逃亡之虞的受刑人,施以自治式管理及从事农作、公共建设及经济开发为主的专业监狱。
《国语辞典》:中途之家  拼音:zhōng tú zhī jiā
1.提供暂时居留和辅导服务的机构,设置目的在于使特定群体,如准予假释之受刑人、长期住院后之出院者、精神障碍治疗者、遭逢变故之弱势者等,在重新投入社会生活之前,预先接受各类辅导工作,为其自助自立预做准备。
2.收容流浪动物的暂时栖身处所。
《国语辞典》:养贤纳士(养贤纳士)  拼音:yǎng xián nà shì
培养贤才,收容有才能的人。如:「战国时代各国都有养贤纳士的风气。」
《国语辞典》:感化院  拼音:gǎn huà yuàn
一种特殊的教育场所。收容对象以犯罪轻微之未成年人为主;除施以精神教育以感化其人格外,并有学业辅导或职业技术训练等课程,以便其回归社会后得以继续升学或从事正当工作。如:「他因犯了偷窃罪被送进少年感化院接受感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