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抉露
揭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此事所关甚鉅,务须将其内容悉数抉露,毋留若辈藉词遁饰之地步,以凭秉公办理。”
分類:揭露
《國語辭典》:揭穿  拼音:jiē chuān
表露、显示。如:「揭穿真相」、「揭穿假面具」。也作「揭破」。
《漢語大詞典》:跣露
(1).揭露;暴露。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妓:“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諫諍也,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
(2).足趾裸露。金史·雷渊传:“﹝ 雷渊 ﹞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
《漢語大詞典》:暴言
(1).犹揭露。
(2).浅露的言语。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语》卷六:“ 陆种园 《满江红·赠王正子》云:‘同是客,君尤苦;两人恨,凭谁诉……脱敝裘付与酒家娘,摇头去。’暴言竭辞,何无含蓄至此。”
《國語辭典》:抖漏  拼音:dǒu lòu
揭开、揭露。《红楼梦》第二一回:「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漏出这事来。」
分類:揭露
《漢語大詞典》:抖露
揭露。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七章:“ 俊儿 生气地小声说:‘什么都给他抖露出来!’”
分類:揭露
《漢語大詞典》:剥露
犹揭露。 茅盾 《“宽容”之道》:“他( 鲁迅 )的战术,一是攻刺,二是剥露!” 曹靖华 《飞花集·窃火者》:“他( 鲁迅 )无情地剥露这些帮闲文人的面具,勇敢地卫护 中国 革命文学的生机。”
分類:揭露
《國語辭典》:拆穿  拼音:chāi chuān
揭穿、识破。如:「他的诡计被拆穿了。」
分類:揭露揭穿
《漢語大詞典》:暴明
揭露。《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公子翬 兵权在手,伐 郑 伐 宋 ,专行无忌,逆端已见……若暴明其罪,肆诸市朝,弟 轨 亦必感德。”
分類:揭露
《國語辭典》:发掘(發掘)  拼音:fā jué
1.挖掘。《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师丹》:「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昔吾西征,见唐朝十八陵,无不被人发掘的。」
2.发现、引出。如:「发掘人才」。
《漢語大詞典》:布露
公布;揭示;揭露。《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今子发而扬之,使前人之奥祕布露显明,则后之人而又何惮耶!” 许地山 《街头巷尾之伦理》:“叔叔把他的侄儿怎么不孝顺,得到钱自己花,有好东西自己吃的罪状,都布露出来。”
《國語辭典》:擿伏  拼音:tì fú
举发隐匿的坏人坏事。《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奸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奸擿伏」。
《國語辭典》:发奸擿伏(發姦擿伏)  拼音:fā jiān tì fú
举发隐匿的恶人恶事。形容吏治精明。《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也作「发擿奸伏」、「发擿奸伏」、「发奸擿伏」、「发奸摘隐」、「发隐擿伏」、「擿奸发伏」、「摘奸发伏」。
《漢語大詞典》:诛心(誅心)
谓揭露、指责人的思想、用心。 明 沈周 《石田杂记》:“传闻于天下,以为王公诛心之鉞也。”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 安公子 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一番话説得言言逆耳,字字诛心,叫那 安公子 怎样的开口?” 夏衍 《观剧偶感》:“讽喻之妙,在于诛心。”
《漢語大詞典》:发伏(發伏)
(1).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汉书·张敞传:“其治 京兆 ,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姦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及其为吏,披姦发伏,振摘利害……有以过人如此。”
(2).突出伏兵。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一麾发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英烈传》第七一回:“只看林莽中高悬红灯为号,一齐发伏追击。”
《漢語大詞典》:风刺
讽刺。用含蓄的语言劝告或揭露。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郑玄 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间以滑稽嘲謔,形於风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辊吝谝三卦:“三卦切中时病,真得风刺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