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性起  拼音:xìng qǐ
1.情绪激动而失去控制。《水浒传》第一二回:「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吕布阵上张辽截住厮杀,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
2.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思想之一。谓一切现象都是从真如法性生起。华严宗认为真如本质上是清净无染的,并能生出无量无边的功德。但众生由于无明,熏染真如,而生起烦恼轮回的世界。不论是清净的功德或烦恼都是由真如所生。
《国语辞典》:闷坐(闷坐)  拼音:mèn zuò
烦闷而无情绪的呆坐著。《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一日,吴主孙亮闷坐,黄门侍郎全纪在侧。」《红楼梦》第六七回:「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著到底好些。」
《國語辭典》:宽解(寬解)  拼音:kuān jiě
1.宽慰劝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自家骨肉虽是一时有些不是处,只宜好好宽解,不可便经官动府,伤了和气!」
2.放宽心胸,自我安慰。《红楼梦》第六四回:「凡事当各自宽解,不可过作无益之悲。」
《國語辭典》:高昂  拼音:gāo áng
1.昂贵。如:「台北的物价高昂,真令人吃不消。」《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而办理之员,类无造船专门之学,以致承修船只,工价高昂。」
2.激昂高扬。如:「士气高昂」。
《国语辞典》:哀兵  拼音:āi bīng
带有悲愤情绪的军队。后也借指带有悲愤情绪的人。如:「哀兵必胜」。
《國語辭典》:气愤(氣憤)  拼音:qì fèn
生气愤怒。《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为什么要借外兵来杀中国人,气愤不过,所以要放枪打死了你。」
《漢語大詞典》:信经
包含有教会的信条或信仰表白的书。例如:正教的信经。
不是通过客观的相似之处有意识的替换,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联想表示受压抑情绪的对象或行为
《國語辭典》:心痒(心癢)  拼音:xīn yǎng
内心跃跃欲试或情绪波动不定。如:「赌徒一见到了牌桌就会心痒。」《红楼梦》第六五回:「二姐忙上来陪笑接衣奉茶,问长问短。贾琏喜的心痒难受。一时鲍二家的端上酒来,二人对饮。」
《漢語大詞典》:他娘
詈词。用于句中。表示惊异或怨恨等情绪。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你也不叫,我也不叫,饿他娘那老弟子!”《西游记》第十七回:“若是 老孙 有这样咒语,就念上他娘一千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不是妹子,睡他娘一晚,放他去罢!”
《國語辭典》:外伤(外傷)  拼音:wài shāng
身体外部所受的损伤,相对于内伤而言。如刀伤、火伤等是。
《漢語大詞典》:浮心
浮动不安的情绪。 唐 孟郊 《游石龙涡》诗:“日暮且迴去,浮心恨未寧。” 唐 白居易 《议井田阡陌策》:“如此则庶乎人无浮心,地无遗力,财产丰足。”
《國語辭典》:实落(實落)  拼音:shí luò
1.实在、实际。《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班随徒的人打扮出路光景,虽然悬弓佩剑,实落是一个也动不得手的。」《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有了这三件实落的工夫,便是那板高接贵的成仙得道之期。」
2.结实。《水浒传》第三二回:「提起拳头来,只打实落处,打了二三十拳。」《西游记》第五三回:「婆婆,我的身子实落,不用补虚。」
《漢語大詞典》:碧青
(1).石青中颜色较浅者。旧称白青、鱼目青。南齐书·良政传·李珪之:“勑市铜官碧青一千二百斤供御画,用钱六十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四·白青:“此即石青之属,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也。今绘彩家亦用。”
(2).湛蓝色。 茅盾 《有志者》六:“天空还有几朵白云,此外是一色碧青。”
(3).形容白里泛青的脸色。多由人情绪紧张等引起。《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后来署院见他面色碧青,便説他嗜好(指吸鸦片烟)太深,难期振作。”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那青年琴师本来是一位酒徒,后来却是见了酒就害怕,见了酒就脸色碧青,全身发战。”
《國語辭典》:低沉  拼音:dī chén
1.形容天色阴暗,云层低厚。如:「天空低沉,心情也随著沉重许多。」
2.形容声音低微沉重。如:「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唱起歌来别有韵味。」
3.形容情绪低落。如:「他自从经商失败后,情绪就变得异常低沉,整日无精打采。」
《國語辭典》:红眼(紅眼)  拼音:hóng yǎn
1.红著眼睛。如:「她哭了一整夜后,隔天带著一双肿泡的红眼上班。」
2.一种眼疾。眼白发红,类似结膜发炎的症状。也称为「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