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险曲(險曲)
(1).崎岖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城 石岸险曲,其水亦曲。”
(2).邪恶不正。《坛经·付嘱品》:“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漢語大詞典》:险野(險野)
崎岖难行的原野。周礼·夏官·大司马:“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
《漢語大詞典》:溪岖(嵠嶇)
崎岖,诡秘。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心头若少嵠嶇事,世上应无缺陷人。”
分類:崎岖诡秘
《漢語大詞典》:一百八盘(一百八盤)
本形容山路弯曲险阻,后亦以喻世路崎岖。 宋 黄庭坚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一百八盘擕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四日早抵 巫山县 ……隔江 南陵山 极高大,有路如綫,盘屈至絶顶,谓之一百八盘。”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词:“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柱杖倚墙东。”
《漢語大詞典》:险确(險確)
谓崎岖难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陈通判女》:“不得已独行,山路险确,腰股俱疲。”
分類:崎岖难行
《国语辞典》:攀萝附木(攀萝附木)  拼音:pān luó fù mù
形容道路崎岖,必须藉助攀爬的力量才能前进。《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韦十一娘以手指道:『此是云冈,小庵在其上。』引了程元玉攀萝附木,一路走上。」也作「攀藤附葛」。
《国语辞典》:攀藤揽葛(攀藤揽葛)  拼音:pān téng lǎn gé
形容道路崎岖难行,必须藉助攀爬的力量才能前进。《孤本元明杂剧。暗渡陈仓。第三折》:「胜如那三百重太华高峰,压塞那五百处天台山岳,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也作「攀藤附葛」。
《国语辞典》:琐尾流离(琐尾流离)  拼音:suǒ wěi liú lí
比喻处境转为艰困,前途崎岖难行。参见「流离琐尾」条。如:「他前半生过得顺泰富裕,可惜晚景凄凉,琐尾流离。」
《国语辞典》:地无三里平(地无三里平)  拼音:dì wú sān lǐ píng
用以形容贵州省崎岖的地形。贵州省由于受侵蚀和溶蚀的作用,使地表丛峦叠嶂,丘阜广布,窄小盆地和狭深河谷夹在其间,成为一块地表崎岖的高原。
《国语辞典》:磨担(磨担)  拼音:mó dàn
形容挑担走在崎岖路上,使得担子不好控制,滑磨于肩上。《西游记》第二○回:「那师父缓促银骢,孙大圣停云慢步,猪悟能磨担徐行。正看那山。」
《漢語大詞典》:坂崄(坂嶮)
亦作“ 坂险 ”。 险峻的山坡;艰险崎岖。 宋 苏辙 《上皇帝书一封》:“涉涂泥而车不僨,登坂嶮而马不躓。”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所歷虽坂险,酹地气犹愤。”
《漢語大詞典》:坎儿路(坎兒路)
指崎岖的小路。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这段坎儿路比风里走过的长一半,小毛驴毫无用处。”
分類:崎岖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