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谊主(谊主)  拼音:yì zhǔ
知礼义的君主。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漢語大詞典》:覆策
试策后,审核对策的内容。 唐 白居易 《论制科人状》:“ 裴垍 以覆策,又不退直言者,故免内职,除户部侍郎。” 唐 白居易 《谢赐设及匹帛状》:“以臣等在院覆策毕,特加慰问,并赐设及匹帛者。”
《漢語大詞典》:时务策(時務策)
论时务的对策。 唐 代科举考试,凡明经,先试贴文,然后口试经义,答时务策三道;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者为甲第。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新唐书·选举志上
《國語辭典》:无计可施(無計可施)  拼音:wú jì kě shī
想不出计策来。《西游记》第九回:「小姐醒来,句句记得,将子抱定,无计可施。」《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毛二胡子无计可施,只得将本和利一平兑还。」也作「无计可生」。
《漢語大詞典》:郤诜丹桂(郤詵丹桂)
亦作“郄詵丹桂”。 晋 郤詵 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见晋书·郤詵传。后因以“郤詵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 郄詵 丹桂无人指, 阮籍 青襟有泪霑。” 唐 黄滔 《祭司勋孙郎中》:“ 刘 家则三 嘏 扬芳, 马 氏则五 常 擅美。故得数枝 郄 桂,交茂鴒原;一本 田 荆,分辉鸡树。”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首折 郄詵 桂,行弃 终生 繻。”
《漢語大詞典》:郤诜高第(郤詵高第)
晋 郤詵 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郤詵传。后因以“郤詵高第”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唐 韩翃 《别汜水县尉》诗:“ 谷永 直言身不顾, 郤詵 高第转名香。” 唐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都觐省》诗:“名登 郄詵 第,身着 老莱 衣。” 唐 岑参 《送蒲秀擢第归蜀》诗:“新登 郄詵 第,更着 老莱 衣。”
《国语辞典》:计上心头(计上心头)  拼音:jì shàng xīn tóu
心中想出对策来。如:「她一时计上心头,藉故肚痛逃脱。」也作「计上心来」。
分类:心中对策
《国语辞典》:计上心来(计上心来)  拼音:jì shàng xīn lái
心中想出对策来。《红楼梦》第六七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叫平儿来。」《文明小史》第七回:「眉头一绉,计上心来,便把那个出首的衙役开来的名单取了出来一看。」也作「计上心头」。
分类:心中对策
《国语辞典》: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拼音:nǐ yǒu qiān tiáo miào jì,wǒ yǒu yī dìng zhī guī
(谚语)指不论对方用何种方法,自己均有对策可应付。如:「你少沾沾自喜。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好戏还在后头,大家走著瞧吧。」
《国语辞典》:景气对策信号(景气对策信号)  拼音:jǐng qì duì cè xìn hào
藉一组类似交通管制信号的标志,来对当时的景气对策发出不同的信号,以供政府采取因应对策,及供厂商调整投资计画的参考。我国于民国六十五年开始采用,由行政院经建会按月编制发布,将景气变化的情形分为五种灯号表示:红灯表示景气过热,红黄灯表示尚稳,绿灯代表稳定,黄蓝灯表示景气趋衰,蓝灯表示衰退。
《国语辞典》:出谋献策(出谋献策)  拼音:chū móu xiàn cè
提出计谋,献出对策。如:「他擅长出谋献策,不愧是一个好军师。」
《国语辞典》:没底儿(没底儿)  拼音:méi dǐ ér
形容不了解情况,心里没有应付对策。如:「这件事该如何处理,大家都没底儿。」
《國語辭典》:对空策(對空策)  拼音:duì kōng cè
对,回答。空,浮泛不实际。策,装编成书的竹片或木片。对空策原指旧时在󴩎场中答题空泛而不实际。比喻做事不切实际或文章空洞无物。
《國語辭典》:对策(對策)  拼音:duì cè
1.古代科举考试时,士子针对皇帝策问,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汉文中年,始举贤良,晁错对策,蔚为举首。」《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也称为「射策」。
2.对付的策略方案。如:「想不出更好的对策。」
《國語辭典》:拿主意  拼音:ná zhǔ yì
确定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对策。《红楼梦》第五七回:「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
《國語辭典》:见兔顾犬(見兔顧犬)  拼音:jiàn tù gù quǎn
见到兔子,急忙唤狗去追捕。比喻及时补救,为时未晚。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也作「见兔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