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否决(否決)  拼音:fǒu jué
否定议案或意见。如:「与会的人,否决了这个未尽周延的提案。」
《国语辞典》:没有人(没有人)  拼音:méi yǒu rén
一种表示存在的否定的指称词。如:「没有人会同意。」
分类:存在否定
《国语辞典》:不可以  拼音:bù kě yǐ
表示禁止的否定词。《文选。刘安。招隐士诗》:「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可以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國語辭典》:要不得  拼音:yào bù dé
1.不可以、使不得。如:「这种贪小便宜的行为真是要不得。」
2.不得了,指程度严重。《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足足二百两,兑一兑还馀了三钱,把个陈正公欢喜的要不得。」
《國語辭典》:成气候(成氣候)  拼音:chéng qì hou
气候,指能力达到某种水准。「成气候」指有所成就或发展前景,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已成气候」。清。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三○回》:「他就有三四万人,也不成气候,何劳万岁虑。」
《國語辭典》:反驳(反駁)  拼音:fǎn bó
因反对而辩驳。如:「讨论问题时,不能只是一味地反驳别人。」
《國語辭典》:顶数(頂數)  拼音:dǐng shù
1.补足额数、充数。如:「拔河人数不够,只好找我来顶数。」
2.算数、有效。多用于疑问或否定句。如:「你说的不顶数。」
《漢語大詞典》:斗争性
辩证法中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起着重大或决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矛盾斗争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國語辭典》:以人废言(以人廢言)  拼音:yǐ rén fèi yán
不考虑说话者的言论是否合理,只因其身分、品貌不合己意就不采纳其意见。《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明主者,不以言为罪,不以人废言,罄陈狂愚,惟所省择。」
《漢語大詞典》:以不济可(以不濟可)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杜预 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 否 ”。济,成。汉书·叙传下:“ 营平 ( 赵充国 ,封 营平侯 )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諭其信。” 颜师古 注:“《春秋左氏传》 晏子 对 齐景公 曰:‘君所谓可,而有不焉;臣献其不,以成其可。’此叙言 宣帝 令击 西羌 , 充国 不从,固上屯田之策也。”
《漢語大詞典》:以白诋青(以白詆青)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寧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詆青者,谓之陋儒。”
《國語辭典》:一笔抹煞(一筆抹煞)  拼音:yī bǐ mǒ shā
比喻轻率的全盘否定。《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也作「一笔抹倒」、「一笔抹杀」。
《国语辞典》:泥古非今  拼音:nì gǔ fēi jīn
坚持古老模式,否定现在作法,不知变通。如:「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终非治学之道。」
《国语辞典》:哪儿的话(哪儿的话)  拼音:nǎ ér de huà
表示否定的谦词。如:「哪儿的话,帮这点忙不算什么,您太客气了!」
分类:否定谦词
《国语辞典》:一竿子打翻一条船(一竿子打翻一条船)  拼音:yī gān zi dǎ fān yī tiáo chuán
(谚语)比喻全部否定。如:「做评论时,要客观公正,千万不要一竿子打翻一条船!」
分类:谚语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