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拽文
方言。掉文。卖弄口才辞藻。 欧阳山 《三家巷》三二:“秀才嘛!什么时候都要拽文的。”
《國語辭典》:摇唇鼓舌(搖脣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鼓动嘴唇与舌头。比喻搬弄是非。《庄子。盗蹠》:「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二折》:「听不上摇唇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难同爵。」也作「鼓舌摇唇」、「鼓唇摇舌」、「摇吻鼓舌」。
《漢語大詞典》:习舌调吻(習舌調吻)
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亢仓子·君道》:“贵口道之功,则天下之人习舌调吻而饰辞矣。”
《国语辞典》:伶口俐舌  拼音:líng kǒu lì shé
聪明又有口才。《红楼梦》第七八回:「就如世上油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著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
《国语辞典》:伶俐嘴乖  拼音:líng lì zuǐ guāi
聪明,口才好。《红楼梦》第五四回:「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们吃了就是了。」
分类:聪明口才
《国语辞典》:伶牙俐嘴  拼音:líng yá lì zuǐ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你刬地敢伶牙俐嘴,誇强说会,使不著你唬鬼瞒神。」也作「俐齿伶牙」、「伶牙俐齿」。
《国语辞典》:舌粲莲花(舌粲莲花)  拼音:shé càn lián huā
形容口才好。如:「要销售业绩好,不是只凭一张舌粲莲花的嘴,而是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
分类:口才
《国语辞典》:巧言利口  拼音:qiǎo yán lì kǒu
虚伪的言辞,锋利的口才。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南朝齐。东昏侯〈诛谢朓诏〉:「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间亲贤,巧言利口。」
《国语辞典》:巧言舌辩(巧言舌辩)  拼音:qiǎo yán shé biàn
形容口才锋利善辩。如:「他并非能言善道的人,若要巧言舌辩,还真是困难。」
《国语辞典》:三寸之舌  拼音:sān cùn zhī shé
形容能言善道,长于言辞的口才。《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汉。扬雄〈解嘲〉:「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
《国语辞典》:锯嘴葫芦(锯嘴葫芦)  拼音:jù zuǐ hú lú
比喻不善应对、口才迟钝的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二人并排坐下,饶鸿生这才有了话了,不似刚才锯嘴葫芦的模样了。」也作「锯了嘴的葫芦」。
《国语辞典》:口乖心歪  拼音:kǒu guāi xīn wāi
口才犀利但心术不正。如:「经过这次事件,大家终于知道他是个口乖心歪的人。」
《国语辞典》:说的比唱的好听(说的比唱的好听)  拼音:shuō de bǐ chàng de hǎo tīng
讽刺一个人口才虽好,却不实在。如:「他是说的比唱的好听,谁知道事实会是如何呢!」
《国语辞典》:锯了嘴的葫芦(锯了嘴的葫芦)  拼音:jù le zuǐ de hú lú
比喻不善应对、口才迟钝的人。《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只就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文明小史》第五○回:「像我们安徽省里这些翻译,一听法国话,全成了锯了嘴的葫芦。」也作「锯嘴葫芦」。
《国语辞典》:心拙口笨  拼音:xīn zhuó kǒu bèn
心思愚昧,口才笨拙,为自谦之词。《红楼梦》第三○回:「你也试著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著人说呢?」也作「心拙口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