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瓦筒
即筒瓦。半圆筒形的瓦。 明 杨慎 《蚶子赞》:“蚶子,蚌属,形如瓦筒。”
《漢語大詞典》:月垒(月壘)
半圆形的营垒,以加强防御之用。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月垒连营,云旗蔽野。”新唐书·马燧传:“ 悦 遣将 王光进 以兵守 漳 之长桥,筑月垒扼军路。”
《國語辭典》:饺子(餃子)  拼音:jiǎo zi
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用猪肉、牛肉混合大白菜、瓠子或韭菜等作成馅子,包在薄面皮中,略作三角形。因烹煮的方法不同而可分为水饺、蒸饺、煎饺等,各具风味。也称为「饺儿」、「饺饵」。
《漢語大詞典》:乌篷船(烏篷船)
一种小木船,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竹箬,上涂黑油。 鲁迅 《呐喊·阿Q正传》:“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 赵 府上的河埠头。”
《漢語大詞典》:刮刀
手工工具,条形,横截面有扁平形、半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主要用来刮去工件表面的量金属,提高工件的外形精度和光洁度。
《國語辭典》:优弧(優弧)  拼音:yōu hú
数学上指二弧合成一圆时,大于半圆周的弧,称为「优弧」。相对于劣弧而言。
《國語辭典》:铁锹(鐵鍬)  拼音:tiě qiāo
铁制、掘土的工具。前半扁平呈半圆弧而稍尖,后半接有木把柄。
《国语辞典》:刈包  拼音:yì bāo
一种台湾小吃。将半圆形的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馅料而成的面食。习俗上是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吃。也称为「割包」、「虎咬猪」。
《国语辞典》:虎咬猪(虎咬猪)  拼音:hǔ yǎo zhū
一种将半圆形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做成的面食。习俗上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食用。也称为「割包」、「刈包」。
《国语辞典》:分度规(分度规)  拼音:fēn dù guī
半圆形规,分成一百八十度,以量几何学上所绘的角。也称为「分度器」、「分角器」。
《国语辞典》:劣弧  拼音:liè hú
数学上指二个弧围成一圆时,小于半圆周的弧。相对于优弧而言。
《国语辞典》:割包  拼音:gē bāo
一种小吃。将半圆状的特制包子,分割为两片,再夹入半肥半瘦的猪肉、腌菜、花生粉等。也称为「虎咬猪」、「刈包」。
《国语辞典》:暴风半径(暴风半径)  拼音:bào fēng bàn jìng
台风行进时右侧半圆风力特强的区域。
《国语辞典》:军舰鸟(军舰鸟)  拼音:jūn jiàn niǎo
动物名。一种大形海鸟。嘴为半圆锥形且甚长,嘴端弯曲。除头顶、喉部是赤红色,而腹部两侧有白色大斑纹外,全身黑色。跗蹠部虽短,但中指很长,且覆羽。以捕食鱼类为生。分布于中国大陆沿海。
《国语辞典》:鸭嘴帽(鸭嘴帽)  拼音:yā zuǐ mào
一种帽子。帽前突出一块半圆形的硬板,可以遮蔽阳光。帽顶至前沿连成斜线,侧面约为直角三角形,极为轻便。也称为「鸭舌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