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决囚(決囚)
亦作“决囚”。 指判决囚犯死刑或执行死刑。新唐书·刑法志:“死者不可復生……决囚虽三覆奏。而倾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宜二日五覆奏。”《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其时七月中旬,未是决囚之际。”清史稿·圣祖纪三:“十一月壬子,命停决囚。”昆曲十五贯第一场:“奉旨决囚,停留不得。”
《漢語大詞典》:疑奏
(1).呈报疑难案件的奏章。汉书·儿宽传:“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
(2).谓把未经判决的疑难案子上奏请示。魏书·刑罚志:“於是事无大小,皆令据律正名,不得疑奏。”
《漢語大詞典》:会论(會論)
(1).会同判决罪犯死刑。汉书·苏武传:“ 武 益愈。单于使使晓 武 会论 虞常 ,欲因此时降 武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 河南 号曰‘屠伯’。” 颜师古 注:“总集郡府而论杀。”
(2).会同论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乃阴求 昂 瑕以待之。异日会论, 昂 果斥 权 章句之疵以辱之。”
《漢語大詞典》:报囚(報囚)
判决囚犯。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初, 延年 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到 雒阳 ,适见报囚。” 颜师古 注:“奏报行决也。”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 李贤 注:“报,犹论也。立春阳气至,可以施生,故不论囚。”
《漢語大詞典》:鞫劾
审问判决。书·吕刑“狱成而孚” 孔 传:“断狱成辞而信,当输汝信於王,谓上其鞫劾文辞。” 孔颖达 疏:“ 汉 世问罪谓之鞫,断狱谓之劾,谓上其鞫劾文辞也。”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或狱讼未具,遂停鞫劾。赋税起纳,无人催驱。”
分類:审问判决
《国语辞典》:胜诉(胜诉)  拼音:shèng sù
诉讼当事人的一方受有利的判决者,称为「胜诉」。即诉讼获胜之意。
《國語辭典》:问结(問結)  拼音:wèn jié
结案。《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自家女儿偷了和尚,官司也问结了,却说这般鬼话来图赖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是问结了的文书,不看他罢。」
《漢語大詞典》:谳词(讞詞)
罪案的判决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金元焕:“邑令知守意,竟论 金 抵偿,讞词上之郡,上之兵道,俱如拟。”明史·徐石麒传:“臣虽不与闻,然閲讞词,已曲尽情事。” 清 毛祥麟 《墨馀录·黑白传》:“其讞词有云:‘纵恶而长奸,司地方者固不敢出。杀人以媚宦,有人心者又何肯为?’”
分類:罪案判决
《漢語大詞典》:断合(斷合)
男女双方经官府判决结成婚姻关系。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这法堂上是断合的去处,不是你配合的去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无可推辞,只得凭总管断合。” 清 袁枚 新齐谐·治妖易治人难:“吾今特设一鹊桥在此,能行者断合,否者断离。”
《國語辭典》:裁判  拼音:cái pàn
1.依竞赛规则,对竞赛成绩或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作公平的处置或评判。
2.依竞赛规则处置竞赛中所发生的问题及评断胜负的人。也称为「裁判员」。
3.法律上指审判机关对负责之案件,依相关诉讼法的正当法律程序,而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对当事人或诉讼关系人之主张做出决定,可分为判决及裁定。
《國語辭典》:判例  拼音:pàn lì
法律上指判决的先例。法院对诉讼案件所为的判决,在以后遇有相同或类似案件时,仍引用此判决而为判决。则此一判决,即称为「判例」。也称为「判决例」。
《漢語大詞典》:讯决(訊決)
审讯判决。 明 赵南星 《明光禄寺少卿冯元靖墓志铭》:“与民约:有侵寃者得非时入告,令与所告俱至,即讯决之。”
分類:审讯判决
《漢語大詞典》:详决(詳決)
审定;审理判决。梁书·到洽传:“旧制,中丞不得入尚书下舍, 洽 兄 溉 为左民尚书, 洽 引服亲不应有碍,刺省详决。”旧唐书·王播传:“时天下多故,法寺议讞,科条繁杂, 播 备举前后格条,置之座右,凡有详决,疾速如神。”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大理寺狱讼凡关覆奏者,以翰林学士、给事中、政事舍人详决,至是始置少卿及正主之。”
《漢語大詞典》:冤案
没有罪而被当作有罪判决或受处罚的案件。 巴金 《随想录·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人的冤案现在陆续得到平反,书的冤案也开始得到昭雪。” 艾青 《在浪尖上》诗:“一切政策必须落实,一切冤案必须昭雪。”
《國語辭典》:勾决(勾決)  拼音:gōu jué
旧制,在监狱候审的犯人到了秋天时,被开列名单以请旨,经朱笔在单内勾出者,即照原判的刑处决,称为「勾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