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韶夏
(1). 舜 乐和 禹 乐。亦泛指优雅的古乐。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单絃不能发《韶》《夏》之和音,孑色不能成衮龙之瑋爗。” 宋 范仲淹 《酬叶道卿学士见寄》:“感兹《韶》《夏》音,佐我臺上春。”
(2).谓德行如 舜 禹 那样光明伟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继韶夏,崇号謚。” 李善 注引 文颖 曰:“韶,明也;夏,大也。”
《國語辭典》:烈文  拼音:liè wén
1.含有博爱思想、颂扬功德的文章。《诗经。周颂。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2.《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或亦指祭周先公之诗,因以戒时王也。本章二句为:「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國語辭典》:灯语(燈語)  拼音:dēng yǔ
利用灯光一明一暗的间歇,做出长短不同的信号,以为通讯用。
《漢語大詞典》:开景(開景)
开辟光明的局面。《宋书·礼志三》:“运动时来,跃飞风举,澄氛海、 岱 ,开景中区,歇神还灵,頽天重耀。”
《漢語大詞典》:明离(明離)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 昭明太子 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
(2).指光明照耀。 唐 柳宗元 《天爵论》:“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者,人伦之要尽是焉。”
(3).指太子。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臣以不肖,妄作明离。” 唐 徐九皋 《咏史》:“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参见“ 明两 ”。
(4).帐名。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四:“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伤痕也……置 丽娟 於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翳明离以上宾,属传体於纤蕚。”
《國語辭典》:明两(明兩)  拼音:míng liǎng
明两原指易经中的离卦。离卦论象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离卦有上下二体,故称为「明两」。为两明前后相续之象。语出《易经。离卦。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后指帝王贤能可明照四方。《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文选。谢瞻。张子房诗》:「明两烛河阴,庆宵薄汾阳。」唐。李善。注:「郑玄曰:『明两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无不见也。』」
《國語辭典》:投明  拼音:tóu míng
1.破晓、黎明。《三国志平话。卷下》:「却写书与梅竹,投明还寨,却呈书与军师。」
2.投向光明正道。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
《國語辭典》:曼睩  拼音:màn lù
睩,视。曼睩形容注视时美丽的样子。《楚辞。宋玉。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漢語大詞典》:淳耀
亦作“ 淳曜 ”。亦作“ 淳耀 ”。 光明;光耀。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 祝融 。” 韦昭 注:“淳,大也;燿,明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家大人曰: 韦 训淳为大,义本尔雅,然云大明厚大天明地德,则不词矣。予谓淳燿、敦大、光照,皆二字平列。淳字本作焞。焞,明也;燿,光也。言能光明天明,厚大地德也,下文云 祝融 能昭显天地之光明,即其证。”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淳曜六合,皇庆攸兴。”
分類:光明光耀
《漢語大詞典》:丰蔀(豐蔀)
(1).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 王弼 注:“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后即用“丰蔀”谓遮蔽。 唐 独孤郁 《上礼部权侍郎书》:“或諭之曰:‘今子之道尚光,子之所以不振者晦过也,子之道丰蔀也。’”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悲人生之局促,恒丰蔀以自藏。”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五:“緜延长夜,丰蔀万刼,不闻一新理,不覩一新法。”
(2).指遮蔽光明的事物。 元 虞集 《德星堂记》:“仰而观之,天容日华,初不违於咫尺;盖尝披衡茅,廓丰蔀,而窃窥乎勾陈、太微之间,以求夫天津、析木之次。” 元 柳贯 《雪后苦寒沍》诗:“迟迟阳德际明升,杲杲天光发丰蔀。”
《國語辭典》:明亮  拼音:míng liàng
1.光亮、光线充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2.发亮。《儒林外史》第三回:「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3.明白清楚。如:「听过老师这番解说,心里明亮多了,也就没有什么疑问。」
4.清晰响亮。如:「她的声音明亮如山泉。」
《國語辭典》:暗澹  拼音:àn dàn
不鲜艳、不鲜明。唐。元稹送孙胜〉诗:「桐花暗澹柳惺憁,池带轻波柳带风。」宋。欧阳修 诗:「水阔天低云暗澹,朔风吹起自成行。」也作「暗淡」。
《國語辭典》:光度  拼音:guāng dù
发光体本身发光的亮度。即其电磁波放射于空中的辐射率。
《漢語大詞典》:身光
(1).佛教语。指佛身所发出的光明。亦泛指身上的光华。 南朝 梁 刘潜 《平等寺刹下铭序》:“释梵夺其身光,日车贬其轮照。” 明 汤显祖 《明孀篇为司农郎武陵丁君有周母夫人作》:“何止眼为名,身光亦飞腾。”
(2).谓身受荣光。 三国 魏 高允 《酒训》:“ 商辛 耽酒, 殷 道以之亡; 公旦 陈誥, 周 德以之昌。 子反 昏酣而致毙, 穆生 不饮而身光。”
《漢語大詞典》:皎白
指月光明亮洁白。例如:皎白的月光。
《國語辭典》:见天日(見天日)  拼音:jiàn tiān rì
1.见到光线。如:「连续雾霾,不见天日!」
2.看到青天和阳光。比喻脱离苦难或雪洗沉冤。如:「重见天日」。《旧唐书。卷五一。后妃列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清。魏源《圣武记。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上》:「土司一取子妇,则土民三载不敢昏。土民有罪被杀,其亲族尚出垫刀数十金,终身无见天日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