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宋敦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七年(1171)任潮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或1148—1209 【介绍】: 宋僧。台州天台人,俗姓李,字湖隐。年十八就杭州灵隐寺落发出家,狂嗜酒肉,人称济颠,或称方圆叟,后世俗称济公。复居净慈寺,火发寺毁,行化诸地。相传屡显神通,事迹甚多。宁宗嘉定初坐逝,葬虎跑塔中。
全宋诗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净慈寺志》卷一九),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 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六三
道济(一一三七——一二○九),字湖隐,号方圆叟,俗姓李,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幼生宦室,年十八依杭州灵隐寺佛海禅师出家。为人放荡不拘,破裈袒裎,饮酒食肉,浮沉市井,人称济颠。以是为灵隐所逐,入杭州南屏山净慈寺为书记。浪游数十年,足迹几半天下。嘉定二年卒,年七十三(一云年六十,又云绍兴十八年生)。后世称为济公活佛。有文十馀篇传世,后人编次为《济祖师文集》。见释居涧《北涧集》所载《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九,《敕建净慈寺志》卷一○。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济颠者。名道济。明颠者。名惠明。二师。示迹同时而各郡。然皆以素风颠。人因称济颠。明颠。济颠之颠。为尤甚。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姗笑。自视夷然。出家灵隐寺。寺僧无不唾骂。逐之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诗曰。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皆为之于戏谑谈笑间。神出鬼没。人莫能测。年七十三示化。明颠者。潦倒猖狂。衣不蔽体。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手弄摩铁钉。遇瓦砾拾置袖中。人诚语相向。则答以机锋。或侮之。则酬以狂言。入市。群儿争挽袖觅钱。或与之一钱两钱。或不与。喧叫语笑。衢路阗塞。人或饭之。不问远近识不识。皆凌晨而至。或受䞋。或不受䞋或反探袖出钱置几上。不谢而去。一时倭奴见之。罗拜云。曾向海中失风。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诗。或持菖蒲索题。随口云。根下尘泥一点无。性便泉石爱清孤。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与济颠实未相识。偶遇于朱泾。目之曰咦。济颠赠之诗曰。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谩。二颠俱南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书记禅师。出浙东天台李氏贵族。名道济。母梦吞日而孕。娩时红光烛室。国清本禅师。以为法中之宝。摩顶而谶之。济年十八。走灵隐。见瞎堂远公。远即为济斩发。未逾年。神悟绝伦。远为印可。然济性狂简。出入僧堂。每大言忤众。众以济犯规。白远。远曰。禅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自后常出冷泉亭。与少年扑跤。或狂歌酒肆。或去呼猿洞。引猿同翻觔斗。或携荤酒。污看经处。主事复白远。远惟以颠僧保护之。是以呼为济颠云。远公殁。济之颠酒愈甚。寺不容住。遂挂搭净慈。净慈德辉长老。奇济行履。以书记延之。然终不能忍酒。净慈之众。亦短济于辉前。辉之曲护亦如瞎堂。书记常私游十六听朝官之门。毛陈二太尉。日以香醪馈之。人不敢非。书记醉则赋诗千百言。言超意表。识者尚之。一晚醉卧十里松寺。主令人扶归。憨睡厨下。初夜分忽起绕廊。狂呼火发。众以为颠。中夜罗汉堂琉璃火。延幡脚寺燬。辉公乃留偈。承光化去。书记遂请嵩少林主方丈。嵩之贤书记亦如辉公。书记则曲设灵机。而梦感朝廷。不二载。万础千楹。顿还旧观。又以两廊影壁未就。欲达临安新任王安抚而成之。嵩止曰。不可。我闻王公微时。常投斋僧寺。业被寺僧所卖。王公怒。题寺壁曰。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今凡见僧皆恨。汝干之可得耶。众亦阻之。书记笑而唯。径投府前。值王公升堂。书记则探头引望。王公大怒。令阴执拟笞之。书记曰。吾乃净慈书记济颠僧也。有段因缘。惟阁下能省。特来计较耳。公亦微闻济颠诗酒之名。意稍解。书记遂以王公昔年题壁事。造妙语讽之。王公大笑。留济公。宿内衙。济公徐以影壁意扣之。王公遂捐钞三千贯。以忏前非。济公之演化无碍。约类如此。至若释结弭灾。游戏三昧。异迹饶剩。不胜述也。一日入城访旧。与张提点。饮酒赋诗。归便卧疾。嵩下安乐堂。问公。公抚榻谢曰。惭愧。乃请嵩为沈万法披剃。万法为人诚重。事公有年。公随命万法。报诸诗酒故檀。即沐浴跏趺书偈。瞑目而逝。太尉朝官俱赴净慈。诸山宿德毕集会。送者千万人。至虎跑寺前。茶毗。获无数舍利。回至净慈寺前。有二行脚僧。谒嵩曰。某甲适从六和塔过。遇济公。寄书一缄僧鞋一双。嵩大惊曰。济公终时。我以此鞋。易其敝屣。对众启缄。其辞恳切。计二百零九言。纸馀又附颂曰。看不著。错认笊篱是木杓。昨夜三更月正西。麒麟撼断黄金索。幼年曾到雁门关。老少分明醉眼看。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是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又旬馀。有钱塘差使。过天台山下。会济公。复寄来诗二首。又后五十年。有范村人。送木料于净慈。言近属济公所化。 赞曰。济公彻枢旨于瞎堂言下。遂以格外玄机。混俗同尘。或嘲风弄月。发明佛祖心宗。时不怪。以颠僧目之。幸也。及示化天下。始同称公。为不可测人。岂非末后实效光明之被于万物也。博矣。于戏鉴公生平。若非贤圣应世。求不巧尽拙。生亦不可得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晔,字书林。宁宗时尝司成都药市仓部,与李燔婿司农丞张成之共事。生平致力方药,集有《经验方》,已佚(《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2 【介绍】: 宋果州南充人,字景仁,号克斋。游仲鸿子。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入侍经幄。曾推原唐太宗贞观之治效,请理宗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廉共理。淳祐五年,累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七年,特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十一年,转两官致仕。卒谥清献。
全宋诗
游似,字景仁,南充(今四川南充东北)人。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进士。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为夔路转运判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七)。端平三年(一二三六)以礼部郎官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同上书卷九)。嘉熙四年(一二四○)以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淳祐五年(一二四五)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一年致仕。《宋史》卷四一七有传。
全宋文·卷七六八五
游似(?——一二五一),字景仁,号克斋,果州南充(今四川南充)人,仲鸿子。嘉定十四年进士,历官大理司直,升大理寺丞,迁太常丞兼权兵部郎官。迁秘书丞兼权考功郎中、直秘阁、夔路转运判官,移潼川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迁军器监、宗正少卿兼权枢密都承旨。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权工部侍郎,充四川宣抚司参军。迁吏部尚书,入侍经幄。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拜参知政事,四年知枢密院事。淳祐四年,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五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七年特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爵国公。十一年转两官致仕,卒,特赠少师。《宋史》卷四一七有传。
叶文诗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 【介绍】: 宋处州丽水人。本儒家子。为天庆观道士,时称叶书记。嗜酒,善诗及画山水人牛。
石书问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石公揆子。字叔访。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6—1274 【介绍】: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为僧时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博学多艺,尤邃于《》及邵雍《皇极经世》。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卒谥文正。有《藏春集》。
元诗选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曾祖官邢州,徙家焉。秉忠少补邢台节度府令史,慨然投笔去,隐武安山谷间。久之,从浮屠法,更名子聪。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邀与俱入见,大悦之。留赞大计,人称聪书记云。世祖正位,一时规模制作,皆所草定。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更名秉忠。诏以翰林侍讲学士窦默女妻之,赐第奉先坊。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赠太傅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改谥文正,赠太师。仁宗时,追封常山王。仲晦自幼好学,至老不衰。既贵,斋居蔬食澹然不异平昔。书得鲁公笔法,行草独师二王。天文、卜筮、算数,皆有成书。自号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学士阎复序之,谓当云霾草昧之世,赞成文明。至于裁云镂月之章,白雪阳春之曲,在公乃为馀事。史称其诗萧散閒澹,类其为人。盖以佐命元臣,寄情吟咏,其风致殊可想也。
词学图录
刘秉忠(1216-1274) 初名侃,改名子聪,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忽必烈即位,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奏建国号曰大元,定朝仪官制,为一代成宪。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诗词多萧疏平易。有《藏春集》、《藏春乐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嘉言,怀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曾官建州司户参军。度宗咸淳末筑室台屿,人称书隐先生。事见清乾隆《福宁府志》卷四一。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 【介绍】: 元女真人,居滕州,字士常、号书稳。初为济宁教授。元军攻宋,授行省左右司都事。至元十九年,召为吏部郎中,立陟降澄汰之法,著为令式。官终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应凤,字尧举,号书台,安福(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授建康军签判。入元不仕。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清乾隆《安福县志》卷一○。今录诗十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安福人。字尧举,号书台。宋末曾入仕,元兵逼江南时,还乡隐居,以文自娱,好《庄子》、《战国策》。文天祥被俘押送大都,路过江西,应凤疑其降元,作《送文总管朝燕》四首以讽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源旃坑州人,字石卿,号巢枝书屋。擅长作五言古诗。有《古瓢诗丸》。
全宋诗
江砢(一二五一~?),字石卿,号巢枝书室,婺源(今属江西)人。恺族弟。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以诗文向方回请益,回为之跋,时年三十八。有《古瓢诗丸》,已佚。事见《桐江集》卷四《跋江石卿诗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37 【介绍】: 元瑞州路新昌人,字质夫,晚号书巢先生。为江西省吏,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荐授百丈尹,不赴。家四壁皆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兴化莆田人,字子元。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人称书橱。以荐,历安溪、南平县学教谕,建宁路学正、福州路教授。谒选京师,会修宋辽金三史,即以自著史稿上,得辟史局。以议不合,移疾去。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晦叔,号书篷漫郎,吴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婺源人,初名书,字同文。元末以茂才异等举,除郴州学正。陈友谅用为翰林学士承旨。朱元璋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官至吏部尚书兼学士承旨,与宋濂等修《日历》,为总裁官。书成,致仕。卒谥文敏。有《天衢吟啸集》、《海岳涓埃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元末官郴州路学正仕陈氏为翰林学士承旨归附赐今名授国子博士历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宪有集曰天衢舒啸
明诗纪事·甲签·卷五
同初名书,字同文,婺源人。元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洪武初,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进吏部尚书,寻为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致仕,复起为承旨。弘光时赠礼部侍郎,谥文宪。有《天衢舒啸》。 (黄左《翰林记》:洪武六年,开局修《大明日历》。十一月十五日,前御史中丞诚意伯刘基偕学士宋濂、詹同侍上燕乾清宫之便阁,同被酒而还。时缮书监生黄昶在馆,同爱其有俊才,赋诗赠之,字大如斝。少选奉御传宣召濂等赴右顺门,会上适乘步辇而至,同馀酲犹未解,上谓之曰:「卿醉犹未醒耶?」同对曰:「臣虽醉、犹能赋诗赠黄秀才。」谓昶也。上曰:「诗何在?」同对曰:「在史馆中。」上顾濂亟取之。既上奏,上笑谓濂曰:「朕即和同诗,卿当为朕书之。」濂于是受命书焉。濂归与昶言之,以为词坛盛事。 田按:同文早岁,虞伯生呼为才子,及遭遇明主,赐《方竹》之记,和赠人之诗,谈者诧为盛事。要其天才俊发,咳唾琳琅,不虚也。当时与吴浚仲,乐致和,宋景廉号中朝四学士,魏杞山诗所谓「詹吴宋乐皆时彦,撰述承恩昼夜同」也。景濂之文,同文之诗,良足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