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医罗钵龙王
【佛学大辞典】
(异类)亦云医罗钵罗。医罗,树名,此翻云臭气。钵罗。此翻云极。由此聋王往昔损此树叶故,致头上生此臭极之树也。
医罗钵呾逻龙王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医罗钵呾逻Ela%pattra者梵名。在北印度呾叉始罗国。西域记三谓其周百馀步,其水澄清,杂色莲华,开荣有异彩云。
难龙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龙王兄弟经之异名。
龙宫钟
【佛学大辞典】
(传说)祖庭事苑四曰:「感通传云:西国修多罗院有一石钟,形如吴样,色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天像,四面以金银隐。东西两面有宝珠,大如五升。一角分耀,状如华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至日出时,钟上有诸化佛,说十二部经。舍卫城童男童女,悉来听之,闻法證圣。犯欲者不闻法,摩尼大将以金刚杵击之。百亿世界中闻声,于光明中,悉闻百千释迦佛说修多罗经。此钟是拘留秦佛所造。彼佛灭度后,娑竭龙王收去。至释迦佛兴,复将来。至佛灭度,钟先唱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钟鼻诸天,闻皆涕泣,龙复将去。」
驱龙
【佛学大辞典】
(故事)持戒之罗汉,依戒力而驱逐毒龙也。婆沙论四十四曰:「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梵云阿利那),禀性暴恶,多为损害。去彼不远,有毗诃弥(译曰寺),数数为彼龙所娆恼。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不能遣。有阿罗汉自外来,诸旧住僧为说上事。时外来者至龙住处弹指语言:贤回远去。龙闻其声即远去。诸阿罗汉怪问言:汝遣此龙,是何定力?彼答众曰:我不入定,亦不起通,但护尸罗,故有此力。我护轻罪,如防重禁,故使恶龙惊怖而去。」行事钞上之一曰:「如驱龙事,五百罗汉,不能逐之。有一罗汉,但以护戒力故,即便驱出。」
三会──龙华三会
【三藏法数】
(出法住记)
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三会说法。故云龙华三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以七宝金银鍮石铜铁木石泥土,或以缯缕,或以䌽画,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节大,或以香花、诸妙供具而为供养,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一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梵语窣堵波,华言高显,即塔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二会,度九十四俱胝声闻众〕,记云:若国王等及以臣庶,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法事。谓于诸大乘经典,或律、或论,若读若诵,或恭敬供养,或于经卷以诸杂䌽而严饰之,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善得人身,于第二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第三会,度九十二俱胝声闻众〕,记云:若诸国王及臣庶等,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为僧事。自种善根,或教他种,于每月初一日,或初八日、十五日,设斋供养比丘、比丘尼,或供养修禅定者,或供养诸说法者,或施坐卧等具供养僧众。由是善根力故,至弥勒如来成正觉时,于第三会中,剃发出家,乘宿愿力,便得涅槃。
三患──龙有三患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然有此三患也。
〔一、热风热沙患〕,谓一切龙,若遇热风热沙著身之时,烧皮烧肉及以骨髓,即受痛苦,故名为患。
〔二、恶风暴起患〕,谓一切龙,若遇恶风卒暴起时,其饰身宝衣,自然而失,龙身乃现,即受苦恼,故名为患。
〔三、畏金翅鸟患〕,谓一切龙正娱乐时,被金翅鸟入于龙宫,搏取始生龙子食之,即生怖畏,故名为患。
四教──龙树四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龙树论师乃西天第十三祖。尝立四教判释经论,故云龙树四教也。
〔一、有门〕,谓阿含小乘等经,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是为有门。(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空门〕,谓大品般若等经,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三、亦有亦空门〕,谓深密等诸大乘经,说有谈空,互相无碍,是为亦有亦空门。
〔四、非有非空门〕,谓中论等说一切法皆即空之有,是非有;即有之空,是非空;互泯互融,即第一义,是为非有非空门。
四生──龙四生
【三藏法数】
(出起世因本经)
〔一、卵生〕,卵生龙,居吒奢摩离树东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梵语居吒奢摩离,华言鹿聚。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胎生〕,胎生龙,居树南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
〔三、湿生〕,湿生龙,居树西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
〔四、化生〕,化生龙,居树北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
五不能隐形──龙五不能隐形
【三藏法数】
(出僧护经)
经云:佛与众僧在给孤独园,有海龙王变为人形来求出家。诸比丘不知是龙,即度出家。时龙比丘摄心坐禅。龙性多睡,即便睡眠,不能隐形,身满房中。同住比丘,后来入房,见龙大惊。唤众比丘。龙闻唤声,即便觉悟,还为比丘,跏跌坐禅。大众云集,但见比丘,不见龙形。众大惊疑,即往白佛。佛言:此非人也,乃是龙王。遂唤龙比丘来,为其说法,令还龙宫。后不许比丘度龙出家。故佛说此五种因缘也。
〔一、生不能隐形〕,生不能隐形者,谓龙初生之时,但是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也。
〔二、死不能隐形〕,死不能隐形者,谓龙报终之时,必是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也。
〔三、淫不能隐形〕,淫不能隐形者,谓龙交遘之时,必是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也。
〔四、瞋不能隐形〕,瞋不能隐形者,谓龙瞋怒之时,必是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也。
〔五、睡不能隐形〕,睡不能隐形者,谓龙睡眠之时,必是本形,不能化为异类之身也。
龙树提婆宗
【三藏法数】
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龙境界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谓龙降雨,非从口出,亦不从眼耳鼻出,但龙有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恶,皆能作雨,故云龙境界不可思议。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
【三藏法数】
梵语跋难陀,华言善欢喜。谓其能护国土,雨泽以时,瓶沙王年为一会以报之,百姓闻皆欢喜故也。以其无耳能听,故云无耳而听。(梵语瓶沙,又云频婆娑罗,华言模实,以身模充实也。)
龙树尊者
【三藏法数】
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南天竺国梵志之裔。始生之日,在于树下,因入龙宫,而得成道,故号龙树。申明起信论义,是为二祖。(梵语梵志,华言净裔。)
在迦毗罗城龙弥你园
【三藏法数】
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梵语龙弥你,又云岚毗尼,华言解脱处。佛之降生,即此园也。乃造宝塔以表灵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