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江夏鄳人,迁武昌阳新,字万年。少知名。太尉庾亮领江州,辟部庐陵从事,转劝学从事。后为桓温参军,为温所重。转从事中郎,迁长史。后以疾卒于家,时年五十一,一作五十三。
司马顺之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7 【介绍】: 北魏人。明元帝二年,入常山,聚众于封龙山,自称受天帝命,年二十五应为人君。为赵郡大盗赵德执送京师,被杀。
僧慧瓒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607 【介绍】: 隋僧。沧州人,俗姓王。壮岁出家。受戒后,居定州,专业律典。北周毁佛时,避地南陈。隋文帝开皇初,归赵州封龙山,结徒授业,讲经律以戒为主,亦重心法。秦王杨俊镇并部,召住太原开化寺。晚被召入京,住终南山龙池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沧州王氏子也。壮年出家。志慕高远。受具后。听毗尼于定州黉宇。每讲至财利。则法师欲以为难即制断。瓒闻而薄之。时襆中有钱三百。辄弃去。自尔终身不言财利。周氏之虐。避地江南。开皇间北归。居赵州西封之龙山。引摄学徒。以离著御心。身服头陀。行兰若法。方来之士。盈二千指。而誉蔼河朔。秦王俊填并部。搆开化寺。召瓒主寺任。而治众一崇定业。尤严于布萨。弟子明胤禅师遵守罔或怠。晚还邺受徒。殊克自振。及京师建禅定寺。以追度献后。诏与名德数久之。或邀居终南山之龙池寺。请益者骈集。俄卒于山舍。春秋九十有二。大业三年九月也。弟子志超。见别传。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慧瓒。俗姓王氏。沧州人。壮室出家。清贞自远。承禀玄奥学慕纲纽。受具已后偏业毗尼。随方听略不存文句。时在定州居于律席。讲至宝戒。法师曰。此事即目卒难制断如何。瓒闻之私贱其说。时襆中有钱三百。乃掷弃之。由是卒世言不及利。周武诛剪避地南陈。流听群师咸加芟改。开皇弘法返迹东川。于赵州西封龙山。引摄学徒安居结业。大小经律互谈文义。宗重行科以戒为主。心用所指法依为基。道闻远流归向如市。故其所开悟。以离著为先。身则依附头陀行兰若法。心则思寻念慧。识妄知诠。徒侣相依数盈二百。绳床道具齐肃有仪。展转西游路经马邑。朔代并晋名行师寻。誉满二河道俗倾望。秦王俊。作镇并部。弘尚释门。于太原蒙山置开化寺。承斯道行延请居之。僧众邕熙声荣逸口。至于黑白布萨。要简行净之人。知有小愆便止法事。重过则依方等。轻罪约律治之。必须以教验缘。片缺则经律俱舍。沙弥信行。重斯正业从受十戒。瓒不许之。乃归瓒之弟子明胤禅师。遵崇行法。晚还邺相方立部众。及献后云崩禅定初搆。下敕追召入京传化。自并至雍千里钦风。道次逢迎礼谒修敬。帝里上德又邀住于终南山之龙池寺。日夜请诲闻所未闻。因而卒于山舍。春秋七十有二。即大业三年九月也。弟子志超。追崇先范立像晋川。见别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盖州人,字致君,号龙山。能诗。海陵王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有《龙山集》。
中州集
仲尹,字致君,盖州人,后迁沃州。正隆二年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卒。致君家世豪侈,而能折节读书,诗乐府俱有蕴藉。有龙山集,尝于其外孙钦叔处见之,参涪翁而得法者也。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鲲号龙山居士,雁门人。 〖案:鲲叙双溪醉隐集在甲辰年,时金已亡十年。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孟棐,字仲良,号九龙山樵,有先莹在惠麓因家焉,兄弟皆出仕,樵独隐泉石事亲孝。
《國語辭典》:乌龙(烏龍)  拼音:wū lóng
1.黑色的龙。清。袁枚《子不语。卷一一。风水客》:「公面纯黑,颈以下白如雪,相传乌龙转世。」
2.晋朝时,民俗以「龙」字做为家犬的命名。后世则以乌龙泛指犬。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宋。柳永〈玉楼春。闻风歧路连银阙〉词:「乌龙未睡定惊猜,鹦武能言防漏泄。」
3.泛指出乎意料之外的错误或失误。如:「今天的篮球赛,竟然有球员误投篮框,真是太乌龙了!」
《国语辞典》:蕺山  拼音:jí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卧龙山东北。以出产蕺菜而得名。晋王羲之宅居于此,后舍宅为戒珠寺,故也称为「戒珠山」。
《漢語大詞典》:龙山会(龍山會)
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 桓温 曾大聚佐僚于 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唐 朱湾 《九日登青山》诗:“想见 龙山 会,良辰亦似今。” 唐 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诗:“不知是日 龙山 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宋 吴则礼 《满庭芳·九日》词:“想见征西旧事, 龙山 会,宾主俱豪。”亦作“ 龙山佳会 ”。 宋 周紫芝 《品令》词:“休説 龙山 佳会,此情不浅。”
《国语辞典》:悭啬霖(悭啬霖)  拼音:qiān sè lín
黄梅雨时下时停,像吝于倾注。宋。苏轼〈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诗:「及此阴晴间,恐致悭啬霖。」
《国语辞典》:龙山落帽(龙山落帽)  拼音:lóng shān luò mào
晋人孟嘉在九九重阳日随桓温游于龙山,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觉,后如厕离位,桓温乃命孙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归来见文,从容应答。见《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后世并用以指重阳登高饮酒等风雅情事。
《国语辞典》:天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  拼音:tiān lóng shān shí kū
中国古代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石窟分为东西两峰,为东魏至唐代所创建。石雕造像体态生动,风格细致,但曾遭受盗劫破坏,雕像完整者不多。
《国语辞典》:橘河  拼音:jú hé
Orange River
河川名。源于南非共和国东岸龙山山脉,全长二千馀公里,西流注入大西洋,为南非的大河。
《漢語大詞典》:柏子塔
湖北省 名塔。在 麻城县 西十公里的 九龙山 上。相传为 唐德宗 时 虚应禅师 所建。因有柏树盘生于中,每至立秋日午,塔四面无影,故名。系砖砌仿木结构,七层六角重檐楼阁式,其左右上角各置一小龛,中供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内有螺旋踏道,可登顶远眺。
黄龙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府宁州。相传吴黄武年间,黄龙现于此,故名。宋慧南禅师住此山,唱黄龙之一派,因此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