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鼓音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天鼓雷音佛)
天鼓雷音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Divyadundubhimeghanirghos!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于中台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为鼓音如来。善无畏三藏以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为义立,或为经文之误,天鼓雷音之名,出于秘藏记。若约于义立,则称涅槃不生不灭之德谓之不动。鼓音之义,如天鼓之无形相,而能一切法音。佛之大涅槃作无作之妙用,非如小乘之寂灭,故以天鼓为譬也。大日经疏四曰:「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来涅槃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应云鼓音如来,如天鼓都无形相亦无住相而能演说法音,警悟众生。大般涅槃亦复如是,非如二乘永寂,都无妙用,故以为喻也。」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疏(疏卷十六)曰:「北方鼓音佛(前为阿閦今改置此名也)。」同疏二十曰:「又前云北方阿閦者,经误也。此是瑜伽义,与此不相应,以鼓音佛为定也(此二处之文,指前段谓为北方不动佛之经文以阿閦此翻不动也)。」秘藏记末曰:「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赤金色,入定之相。」
鼓音声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鼓音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鼓楼
【佛学大辞典】
(堂塔)中世以后诸大寺与钟楼相对建于讲堂之左右,为悬鼓打时之处。现今多于楼门之上,堂之隅,悬之矣。
金鼓忏悔梦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金鼓)
金鼓
【佛学大辞典】
(故事)梦有金鼓,说忏悔之偈颂。金光明经忏悔品曰:「尔时信相菩萨,即于其夜梦见金鼓,其状殊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复于光中得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尊,众宝树下坐琉璃座,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见有一人,似婆罗门,以抱击鼓出大音声,其声演说忏悔偈颂。」
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依阿难之问广说曼拿罗乃至作像之功德广大。
论鼓
【佛学大辞典】
(物名)论场之大鼓也,欲论议者鸣之而集众也。三论玄义曰:「提婆菩萨,震论鼓于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
晓鼓
【佛学大辞典】
(杂名)晓打之鼓。对于昏鼓而言。
斋鼓
【佛学大辞典】
(物名)报斋时之鼓。
鸡娄鼓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作奚楼子,鸡娄子。鼓之一种,其形如瓮。胴较鼓面为大。自首悬于腋下而击之。
悬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日想观时,正坐西向而观日之将没,状如悬鼓。观无量寿经曰:「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
晨钟暮鼓
【俗语佛源】
梵语犍椎Ghanta,译为钟或磬,系举行法事时集众而用的法器。《释氏要览》载,比丘在布道时,众人不按时集会,佛说打犍椎或打鼓等而召集。因而晨昏撞钟击鼓已成为中国佛寺的一种传统。《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姿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以为悬挂钟鼓之用。唐代诗人张继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把钟声与客旅的愁思相联系,发人深省。晨钟暮鼓亦指岁月推移,循环不已。如宋·陆游《短歌行》云:「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见《剑南诗稿》卷十四)(纯一)
鼓形相
【三藏法数】
鼓形相者,谓结界之处,如鼓之形也。以此处或水或路等,生势状如鼓形,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如振鼓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音声,震响如鼓,远近皆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