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0分类词汇 10
《漢語大詞典》:建鼓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漢語大詞典》:晋鼓(晉鼓)
(1).鼓名。作乐时与钟相应和。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金奏,谓乐作击编钟。”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鼓》:“周礼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晋鼓皆二面。”
(2).特指 晋国 的鼓。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挥 秦 筝之慷慨,代 晋 鼓之嘽啍,皆能协宫和徵,节往通来。”
《漢語大詞典》:睪鼓
鼓名。即鼛鼓。睪,通"鼛"。
分類:鼓名
《漢語大詞典》:鼗牢
鼓名。文献通考·乐九:“鞉牢, 龟兹 部乐也。形如路鞉,而一柄叠三枚焉。古人尝谓左手播鞉牢,右手击鸡娄鼓是也。”
分類:鼓名
《漢語大詞典》:睾鼓(睪鼓)
鼓名。即鼛鼓。睪,通“ 鼛 ”。周礼·地官·鼓人:“以鼛鼓鼓役事。” 郑玄 注:“鼛鼓长丈二尺。鼛音羔。”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鼓》:“路鼓四面,睪鼓、晋鼓皆二面。” 吴树平 校释:“‘睪鼓’即鼛鼓。‘睪’与‘鼛’同音,借为‘鼛’。”
分類:鼓名
《漢語大詞典》:汉震(漢震)
鼓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与开府兼善两鼓,而羯鼓偏好,以其比汉震稍雅细焉。”
分類:鼓名
《漢語大詞典》:楚严鼓(楚嚴鼓)
鼓名。汉书·礼乐志:“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
分類:鼓名
《漢語大詞典》:韸子
鼓名。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韸子四面,价一两二钱。” 清 朱彝尊 《日下旧闻·城市七》:“教坊司合用乐器,铜锣四面,黑油腔大皷四面,小皷二面,黑油腔韸子四面。”
分類:鼓名
《漢語大詞典》:毛员鼓(毛員鼓)
鼓名。为古代传入 中国 的 扶南 、 天竺 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毛员鼓,似都曇鼓而稍大。”文献通考·乐九:“毛员鼓,其制类曇而大, 扶南 天竺 之乐器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三四八年, 天竺 送给 前凉 音乐一部,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等。”
《漢語大詞典》:龙凤鼓(龍鳳鼓)
鼓名。皇宫所用。《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殿东高打龙凤鼓,殿西撞动景阳鐘。”《说唐》第二九回:“ 咬金 道:‘…… 王 王兄,你可为孤家去 金州 取景阳鐘。 秦 王兄,你可为孤家去 雷州 取龙凤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