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鼓乐(鼓樂)  拼音:gǔ yuè
1.以吹打乐器为主的音乐概称。
2.泛指音乐或乐队。《水浒传》第五回:「小喽啰把鼓乐就厅前擂将起来。」
3.弹奏乐器。《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
4.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盛行于湖南部分地区,有纯乐器演奏,亦有加上唱腔的。演奏时八人一班,称为「八仙」。所用乐器有唢呐、二胡、竹胡、鼓、镲、云钻等。
《漢語大詞典》:鼓乐齐鸣(鼓樂齊鳴)
击鼓声和奏乐声一齐响起来。形容热闹景象。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第一景:“群众起立,鼓乐齐鸣。”《新民晚报》1991.11.3:“焰火升空,鼓乐齐鸣,十里渔港张灯结彩。”
《漢語大詞典》:鼓乐手(鼓樂手)
即吹鼓手。吹打弹奏乐器的人。 茅盾 《子夜》二:“十点半钟以前,这一班的八个人有时还能在大门口那班‘鼓乐手’旁边的木长凳上尖着屁股坐这么一二分钟,撩起腰间的白布带来擦脸上的汗。”
《國語辭典》:鼓乐喧天(鼓樂喧天)  拼音:gǔ yuè xuān tiān
形容奏乐的声音非常响亮热闹。《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令宋宪、魏续一同韩胤送女前去。鼓乐喧天,送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