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颊黏膜(颊黏膜)  拼音:jiá nián mò
被覆于口腔内颊部的未角质化黏膜。
《国语辞典》:外用药(外用药)  拼音:wài yòng yào
一般指供涂、擦、贴于身体皮肤或某些黏膜部位的药品,于投药部位产生疗效。
《国语辞典》:溴中毒  拼音:xiù zhòng dú
因溴化物与皮肤或黏膜接触而引起的中毒症。轻微者可引起支气管炎等,严重时运动和记忆发生障碍。
《國語辭典》:肺癌  拼音:fèi yán
病名。肺的癌症,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有关。组织型态有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等。早期病例可用手术治疗;其他病例以化学疗法为主。近年来,肺腺癌以标靶药物治疗可稍微延长病人存活时间。
《國語辭典》:喉炎  拼音:hóu yán
病名。因喉部感染细菌而引起的炎症。有急、慢性两种。急性喉炎主因感冒、吸烟过量及气管发炎而引起,有咳嗽、喉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慢性喉炎则由急性转移或结核而引起,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且有声带充血、肥厚、长息肉等病理变化。可用抗生素治疗。
《國語辭典》:肠炎(腸炎)  拼音:cháng yán
病名。由不易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毒物、病原微生物、过敏及压力等引起的肠道炎症。急性肠炎多由细菌或摄食不当所引起,症状为发病急骤、腹痛剧烈、腹泻频繁、头痛、寒战、发热等,且会导致脱水。慢性肠炎多由慢性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所引起,症状为长期腹泻、腹痛、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等。治疗时需注意补充体液。
《國語辭典》:肠液(腸液)  拼音:cháng yè
由大、小肠的肠黏膜及小肠、十二指肠的腺体所分泌的液体。色呈灰白或浅黄,内含激素、消化酶、黏液及具有中和作用的物质,能中和胃部的盐酸、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分泌量受食物、迷走神经和激素所控制。
《国语辞典》:鼻窦炎(鼻窦炎)  拼音:bí dòu yán
病名。鼻窦内黏膜发炎的病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多由游泳时呼吸不得法引起,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及压痛、鼻塞、流鼻涕等,若不及早治疗,则会转为慢性鼻窦炎,而导致易感冒、流脓性鼻涕、呼吸不畅等症状。可以擦药、抽脓、穿刺、电烧等方式治疗。
《國語辭典》:鼻中隔  拼音:bí zhōng gé
将鼻腔分隔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
《國語辭典》:鼻炎  拼音:bí yán
鼻腔黏膜炎症的通称。多由感冒所引起,常见病原为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主要症状为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鼻塞等。
《国语辞典》:鼻咽癌  拼音:bí yān yán
病名。鼻咽部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常见的癌症,病人大多是男性。常表现鼻塞、流鼻血、耳鸣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以放射线合并化学药物为主。
《國語辭典》:口炎  拼音:kǒu yán
病名。症状为口腔黏膜红肿、发炎、局部溃烂。多因消化不良或感染病菌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