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糯稻  拼音:nuò dào
米粒富有黏性的稻种。其谷粒去除稻壳即成糯米。
《国语辞典》:胰液  拼音:yí yè
胰脏所分泌的消化液。无色无味而有黏性,带碱性,内含多种酵素,如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等,可助消化。
《国语辞典》:白努利定理  拼音:bái nǔ lì dìng lǐ
不可压缩的非黏性流体作稳定流动时,沿著每条流线上各点动能密度、重力位能密度与压力之和为一定值。主要是说明当流体沿著一表面流过时,流速越大,流体对表面所施压力会越小。为瑞士科学家丹尼耳。白努利(Daniel Bernoulli)发现。
《国语辞典》:苍蝇纸(苍蝇纸)  拼音:cāng ying zhǐ
一种诱捕苍蝇用的特制黏纸,上面涂有黏性药物。
《国语辞典》:溴酸  拼音:xiù suān
无色液体,只存在水溶液中,浓度高者有黏性。在常温安定,摄氏四十度以上会分解而放出氧气,为强氧化剂。用于染料、医药品等。
《国语辞典》:腺体(腺体)  拼音:xiàn tǐ
动、植物体上能分泌油脂或黏性液体的特殊构造。
《国语辞典》:硬膏  拼音:yìng gāo
一种以树脂、树蜡、铅石碱、脂肪等黏性物混合制成的物质。在常温时为固体,遇体温则软化而黏著,外科用以敷于伤口,以防空气、污物等侵入,或为固定消毒布之用,如橡皮膏之类。
《国语辞典》:褐藻胶(褐藻胶)  拼音:hé zǎo jiāo
由褐藻体内抽取出黏性甚高的胶状多糖类。可用来制造牙膏、医药及乳化冰淇淋等。
《国语辞典》:上浆(上浆)  拼音:shàng jiāng
将纱、布、衣服等,浸在用淀粉等加水制成的黏性液体中,称为「上浆」。上浆后晒乾的衣物较为挺直、熨贴。
《国语辞典》:黏稠  拼音:nián chóu
浓稠有黏性的。如:「柏油烧熔之后变成黏稠的液体。」
分类:黏稠黏性
《国语辞典》:牛皮糖  拼音:niú pí táng
黏性、韧性都很强的糖。亦形容很会纠缠的人。如:「他像块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开。」
《国语辞典》:老米饭(老米饭)  拼音:lǎo mǐ fàn
用久藏色黄的米煮成的饭,黏性、香味俱差。常用以比喻生活状况不佳,吃的不好。如:「经济不景气,公司裁员,他只好回家吃老米饭。」
分类:黏性香味
《国语辞典》:强力胶(强力胶)  拼音:qiáng lì jiāo
生橡胶溶于溶剂,而成的高黏性土黄色胶液。可黏接木材、皮革、金属等。生橡胶本身无毒,但溶剂中含有苯、酮、醇类等,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故吸入溶剂的蒸气时会呈兴奋、幻觉、不安等状态。
《国语辞典》:松脂石  拼音:sōng zhī shí
一种玻璃物质。由黏性的熔岩或岩浆迅速冷凝而成。暗绿色、暗褐色、灰色或黑色。有斑点、条纹。断口呈贝状,光泽如松脂。也称为「沥青石」。
《國語辭典》:黏附  拼音:nián fù
黏贴附著。如:「请将照片黏附于申请书上,送交指定部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