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黄河流至河套,在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的称为「北河」。
《漢語大詞典》:孟津
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在此盟会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说本作 盟津 ,后讹作 孟津 。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书·禹贡:“导 河积石 ,至于 龙门 ,南至于 华阴 ,东至 厎柱 ,又东至于 孟津 。” 汉 史岑 《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 南朝 梁 沈约 《法王寺碑》:“昔 周 师集於 孟津 , 汉 兵至於 垓下 。” 明沈采《千金记·投阃》:“南征北讨,堪除残暴,把 江 淮 尽扫。义兵咸瞻旗纛,分明是会合 孟津 来到。”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欲以君主立宪定国,以中流人士执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无所济矣。”
《國語辭典》:河道  拼音:hé dào
1.河水流经的通道。多指能通航的河流水道。《元史。卷六四。河渠志一》:「今岁新开闸河,分引浑、榆二河上源之水,故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馀里,河道浅涩。」《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且言贾政扶了贾母灵柩一路南行,因遇著班师的兵将船只过境,河道拥挤,不能速行,在道实在心焦。」
2.清代掌管河务的道台。在清代凡与河务有关的地方均设有河道,如江南淮徐河道驻徐州,淮扬河道驻淮安,山东运河道驻济宁,直隶永定河道驻固安。也称为「河工道」。
《国语辞典》:济水(济水)  拼音:jǐ shuǐ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南流注入黄河。也称为「沇水」。
《漢語大詞典》:浊河(濁河)
混浊的河流。特指 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天时不与,虽有 清济 、 浊河 ,恶足以为固!”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纷虹乱朝日, 浊河 秽 清济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河 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 黄河 兼 浊河 之名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已遣 王伦 以二十事使虏,约不称臣,以 浊河 为界。此便是讲和了。”
《漢語大詞典》:饮河(飲河)
(1).谓喝 黄河 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将饮 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唐 韩愈 《双鸟诗》:“朝饮 河 生尘,暮饮海絶流。”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绩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漢語大詞典》:有易
古部落名。在 黄河 之北或 易水 附近。有,词头。竹书纪年卷上:“十二年, 殷侯 子 亥 宾于 有易 , 有易 杀而放之。十六年, 殷侯微 以 河伯 之师伐 有易 ,杀其君 绵臣 。” 王国维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恒》:“﹝楚辞·天问:﹞‘ 昬微 遵跡, 有狄 不寧。’ 昬微 即 上甲微 , 有狄 亦即 有易 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其国当在 大河 之北,或在 易水 左右。”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有易氏 在有的文献中作 有扈 ,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大部落。”
《国语辞典》:淮河  拼音:huái hé
河川名。为黄河和长江间的大川,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主流全长约九百公里,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也称为「淮水」。
《漢語大詞典》:南河
(1).古代称 黄河 自今 潼关 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 南河 。书·禹贡:“浮于 江 沱 潜 汉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记·五帝纪:“ 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张守节 正义:“ 河 在 尧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贡》‘至于 南河 是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 东汉 兴 唐 历, 南河 復 禹 谋。”
(2). 清 以前 黄河 自今 内蒙古 巴彦高勒镇 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黄河 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 江南 河道总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境内的 黄河 、 运河 、 洪泽湖 、 海口 等。时称总督为 南河 总督,所管理诸河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东河 ”。
(4).星名。属井宿,共三星。晋书·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参见“ 北河 ”。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黄河流至河套,在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的称为「北河」。
《漢語大詞典》:宣房
亦作“ 宣防 ”。
(1).宫名。 西汉 元光 中, 黄河 决口于 瓠子 ,二十余年不能堵塞, 汉武帝 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 宣房宫 。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阳县 境。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绩, 河 水泛滥,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该处之 黄河 水。 明 吴宽 《赠河南巡抚杨贯之》诗:“宪府乍临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旧河流。” 清 顾炎武 《登岱》诗:“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上采黄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则当相度宣防,资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见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谥敏肃涿州卢公神道碑铭》:“起家文辞,观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试旃,以知宣房。”
《漢語大詞典》:东河(東河)
(1). 战国 秦 汉 时, 黄河 自今 河南 武陟县 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 东河 。与 晋 陕 间北南流向一段称 西河 相对。礼记·王制:“自 东河 至於 东海 ,千里而遥。” 郑玄 注:“ 徐州 域。”礼记·王制:“自 东河 至於 西河 ,千里而近。” 郑玄 注:“亦 冀州 域。”史记·夏本纪“ 禹 行自 冀州 始” 唐 张守节 正义:“ 黄河 自 胜州 东,直南至 华阴 ,即东至 怀州 南,又东北至 平州 碣石山 入海也。 东河 之西, 西河 之东, 南河 之北,皆 冀州 也。”参见“ 两河 ”。
(2).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 河南 山东 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 河南 山东 两省境内 黄河 、 运河 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漢語大詞典》:两河(兩河)
(1). 战国 秦 汉 时, 黄河 自今 河南 武陟县 以下东北流,经 山东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沧县 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 晋 陕 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吕氏春秋·有始:“ 两河 之间为 冀州 , 晋 也。”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晋 宋 二 萧 之世,其道大行; 齐 魏 两河 之间,兹风不坠。”
(2). 唐 安 史 之乱后,称 河南 河北 二道为 两河 。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况今 元济 承宗 尚未擒灭, 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二室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 三江 。”
(3). 宋 称 河北 河东 地区为 两河 。宋史·李纲传:“莫若於 河北 置招抚司, 河东 置经制司,择有材略者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 两河 於敌国之意。”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一:“ 两河 三镇 全输却,残局休论 十六州 。” 邓方 《论诗》:“哀哀望 两河 ,独使人肺酸。”
《國語辭典》:河防  拼音:hé fáng
1.防护黄河堤岸的工程。后亦泛指河流的堤防。
2.掌管防禦黄河泛滥事宜的官署。《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凡河防谨其法禁,岁计茭揵之数。」
《漢語大詞典》:河事
治理河流的事宜。多指治理 黄河 。 宋 苏辙 《再乞责降李伟札子》:“且修 河 司虽罢,而 李伟 不去,姦言时至, 河 事变更不定, 河 朔生灵无时得安。”《宋史·河渠志二》:“如此施行,不独 河 事就绪,天下臣庶,自此不敢以虚誑欺朝廷。”
《漢語大詞典》:河阴(河陰)
黄河 南岸之地。国语·晋语九:“与 鼓子 田於 河 阴,使 夙沙釐 相之。” 韦昭 注:“ 河 阴, 晋 河 南之田。”《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诗》:“发軫清 洛 汭,驱马 大河 阴。” 李善 注引《穀梁传》:“水南曰阴。”
分類:黄河南岸
《漢語大詞典》:洪源
(1).大水的源头。比喻大业的开端。 汉 蔡邕 《释诲》:“曩者,洪源辟而四隩集,武功定而干戈戢。”《隋书·音乐志上》:“昭哉上德,浚彼洪源。”
(2).特指 黄河 之源。 唐 沈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