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9,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嘉麦
浮麦
山麦
麦信
白麦
高麦
金麦穗
瞿麦
晚麦
麦丘
麦屑
麦漂
麦岭
麦老
麦颗
《骈字类编》:嘉麦(嘉麦)
宋书符瑞志晋武帝太康十年六月嘉麦生扶风郡一茎四穗是岁收三倍
《漢語大詞典》:浮麦(浮麥)
指干瘪的麦子。可入药。 明 冯梦龙 山歌·久别:“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麦牵来难见麵,厚纸糊窗弗透风。’”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小麦:“浮麦,即水淘浮起者……主治: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骈字类编》:山麦(山麦)
宋 苏轼 白帝庙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宋 杨万里 明发黄土龛过高路 岭云放脚寒垂地,山麦掀髯翠拂天。
《漢語大詞典》:麦信(麥信)
江 淮 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淮 船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参见“ 信风 ”。
《國語辭典》:信风(信風)  拼音:xìn fēng
在南北纬三十度附近,空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在北半球变为东北风,在南半球则变为东南风,因其风向规律稳定,故称为「信风」。又因船员常利用此风来航行,横渡大洋贸易,故也称为「贸易风」。
《漢語大詞典》:白麦(白麥)
麦的一种。 唐 杜甫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诗:“ 汉 使 黄河 远, 凉州 白麦枯。”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竇氏 子言家方盛时,有奴厚敛羣从数宅之资,供白麦麵,医云:‘白麦性平。’由是恣食不疑。”
《骈字类编》:高麦(高麦)
易林中田高麦以享王母
《漢語大詞典》:金麦穗(金麥穗)
古时系帷帐用的形如麦穗的金黄色绳子。 北周 庾信 《梦入堂内》诗:“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 倪璠 注:“言金绳如麦穗……象其形也。”亦省作“ 金麦 ”。 宋 杨万里 《题吴梦古乐府》:“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春闺金麦微微响,青凤脛轻移银网。”
《漢語大詞典》:瞿麦(瞿麥)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对生,狭披针形。夏季开花,淡红或白色,上部深裂如丝。子形如麦,故名。可入药,亦可栽培供观赏。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大小麦:“种瞿麦法,以伏为时,一名‘地麪’。”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其柯肃肃,自比於真松;其叶纤纤,寔侔於瞿麦。”
《漢語大詞典》:晚麦(晚麥)
迟熟的麦。 唐 薛逢 《题白马驿》诗:“晚麦芒乾风似秋,旅人方作 蜀 门游。”
《漢語大詞典》:麦丘(麥丘)
地名。 战国 时 齐 邑。在今 山东省 商河县 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 十九年﹞ 赵奢 将,攻 齐 麦丘 ,取之。”
分類:地名山东
《漢語大詞典》:麦屑(麥屑)
指麦磨成的细粒儿。陈书·孝行传·张昭:“及父卒,兄弟竝不衣绵帛,不食盐醋,日唯食一升麦屑粥而已。”南史·陈纪上·武帝:“是时食尽,调市人餽军,皆是麦屑为饭,以荷叶裹而分给。”
《分类字锦》:麦漂(麦漂)
后汉纪高凤好读书其家曝麦令凤持竿护鸡时雨大至不觉执竿如故麦皆漂散
分类:
《骈字类编》:麦岭(麦岭)
明一统志麦岭在杭州府城西十里旧多种麦故名苏轼同王渝杨杰张璹游三竺过此刻石题名
《骈字类编》:麦老(麦老)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其四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宋 范成大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 麦老枕水卧,秧稚与风战。
元 张翥 茌平道中 麦老大田鸣乳雉,草深荒径窜妖狐。
《漢語大詞典》:麦颗(麥顆)
指茶芽。形似麦粒,故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参见“ 麦粒 ”。
分類:茶芽麦粒
《漢語大詞典》:麦粒(麥粒)
(1).麦的颗粒。 宋 范成大 《致一斋述事》诗:“今朝麦粒黄堪麪,几日秧田緑似针。” 宋 陆游 《农舍》诗之二:“雨畏禾头蒸耳出,润忧麦粒化蛾飞。”
(2).比喻茶芽。 宋 曾巩 《尝新茶》诗:“麦粒收来品絶伦,葵花製出样争新。”自注:“ 丁晋公 《北苑新茶诗序》云:‘茶芽採时如麰麦之大者。’”